回應 : 0
政經新聞及評論
從選委會選舉側看教育生態
(原文發表於2021年10月2日)
何漢權
教育評議會主席
2021年10月8日
 
 
在《港區國安法》及完善選舉條例下,選舉委員會(下稱選委會)的選舉經已完成,相對於過去歷屆的選委會,有權投票的人數確實大幅減少,但是次近1500位選委出任後的職責卻是吃重得多,12月份的立法會,以及明年3月更重要的特首參選者的提名、選舉,都繫於選委會的手上,無疑,用西方直接「民主」選舉價值的演繹,是次的選委會選舉,當然是「民主」成份不夠,是「小圈子」選舉。
 
日月星移,先問一句,過去的「大圈子」選舉,香港的好景又在哪裏?實踐找出道理,以教育界為例,過去歷屆的選委會,由教師一人一票選出的選舉會成員,又能反映出能促進教育發展的「民主」嗎?又能達到「均衡參與」、「專業參與」以及「基層的參與」,從而履行職責,可以「多元」、「專業」、「穩定」與「發展」,以及確保乃至提升香港教育的質素嗎?從而選出香港的特首?
 
事實卻是,過去的選委會選舉,參選者必須要靠攏在具大政治動員能力的團體的旗旌下,才能被選出。
 
而清一色的參選團隊,在選前,根本不需要舉辦讓教師們表達意見的教育專業諮詢會,要的只是政治立場的表態,選後就銷聲匿跡,惡性循環下,自特區回歸以來,連教育界在內的各個選委會,在政治架構內,在實質受政府與社會各界重視的程度上,幾乎是「零」!
 
參選者具足夠資歷
 
看是次教育界的選委,分當然委員以及要選舉產生的選委,當然選委主要是大學校長或其代表,再加上幾個大辦學團體的法定代表膺選,大學校長具備重要的學術地位,辦學團體則身繫過百學校辦學質素的重責,但在過去的教師一人一票選舉裏,儘管他們願意出選,能選上嗎?另外,透過選舉產生的13席選委,報名參選的,有來自中、小、特、幼的學校議會代表、教育團體代表,亦有辦校的捐贈者,當中,絕大部分的參與者都有共同的「紅褲子」經歷,即由基層老師做起,再至主任、副校長及校長的位置,累積寶貴的經驗後擔任議會及教育團體的主要負責人,這些參選者,都能夠從各自的專業範疇,對香港教育政策,按事實作出評議,以及提出可行性的建議!
 
筆者有幸參與是次選舉,親歷整個選舉過程,所有參選者都十分認真看待是次選委選舉,各以不同方式表達,有個人拍攝專業的視頻,發表個人對教育的抱負;亦有集體聯合參與的,先後舉辦7場專業諮詢會,與中、小、特、幼及辦學團體的各校授權代表展開互動,廣徵意見,召開記者答問會,以備他日當選後能綜合整理,向立法會及特首的參選者提出合情合理合法的訴求,當得到參選者認真的回應,再審視「答案」,才會投下教育專業的慎重一票!
 
投票率達82% 升幅近倍
 
值得鄭重提出的是,是次教育界有權投票選出選委會的「獲授權代表」共1750票,每一票是代表一間學校,而每一間學校包括全體學生、教師、校長乃至家長的各持份者,代表性高、責任感大。事實上,與各界別需要選舉產生組別比較,是次教育界選委投票的基數最多,共投下1400多票,投票率近82%,這又與過去歷屆教育界選委的投票率相比(最高一屆只近42%),升幅近一倍!
 
但部分媒體卻一直以「教育界投票率最低」作為吸引眼球的標題,明顯是以偏概全,對是次大部分前往投票的「獲授權代表」並不公道!而7場的諮詢會,筆者悉數出席,來自各校的「授權代表」都認真並且從專業角度向參選者提出寶貴意見,篇幅所限,載錄一二以及其餘:「香港教育現正處於內憂外患的階段,內憂是出生率下降,移民潮的出現,加之香港考評課程的實用性、適應社會變化的靈活性,顯然落於人後,選擇報考IB國際課程的學生人數日漸加多,而內地學校的進步亦一日千里,內地的港人子弟學校一所接一所開辦,香港的教育整體規劃確實到一個臨界點,不改不行,不進則退,在國際乃至大灣區教育競爭之下,不進則退,小進也是退,立法會議員及特首要思考緊迫性了」;「長久以來,政府對幼的投資都是相對薄弱,未來日子,在教師薪級表上,在津貼租金上、在家長及學生的心理輔導支援系統上,究竟有無實質的對策」、「困在內地,在港就讀的港人子弟2萬有多,經已年半了,深港兩地政府能否正視,以實質可行政策幫他們通關,回港上課?」
 
總結多場諮詢會與會者發言的大原則,那就是香港教育的發展必須要以「學生為本,尊師重道,鞏固並提升香港教育質素」為重要基石!從教育界選委選舉側看香港教育的生態,還看特區政府、媒體以及教育各持份者如何以「學生為本」,不亢不卑,團結一致,攜手走專業之路,造福香港,為國家作出貢獻!
 
教育評議會主席
 
在《港區國安法》及完善選舉條例下,選舉委員會(下稱選委會)的選舉經已完成,相對於過去歷屆的選委會,有權投票的人數確實大幅減少,但是次近1500位選委出任後的職責卻是吃重得多,12月份的立法會,以及明年3月更重要的特首參選者的提名、選舉,都繫於選委會的手上,無疑,用西方直接「民主」選舉價值的演繹,是次的選委會選舉,當然是「民主」成份不夠,是「小圈子」選舉。
 
日月星移,先問一句,過去的「大圈子」選舉,香港的好景又在哪裏?實踐找出道理,以教育界為例,過去歷屆的選委會,由教師一人一票選出的選舉會成員,又能反映出能促進教育發展的「民主」嗎?又能達到「均衡參與」、「專業參與」以及「基層的參與」,從而履行職責,可以「多元」、「專業」、「穩定」與「發展」,以及確保乃至提升香港教育的質素嗎?從而選出香港的特首?
 
事實卻是,過去的選委會選舉,參選者必須要靠攏在具大政治動員能力的團體的旗旌下,才能被選出。
 
而清一色的參選團隊,在選前,根本不需要舉辦讓教師們表達意見的教育專業諮詢會,要的只是政治立場的表態,選後就銷聲匿跡,惡性循環下,自特區回歸以來,連教育界在內的各個選委會,在政治架構內,在實質受政府與社會各界重視的程度上,幾乎是「零」!
 
參選者具足夠資歷
 
看是次教育界的選委,分當然委員以及要選舉產生的選委,當然選委主要是大學校長或其代表,再加上幾個大辦學團體的法定代表膺選,大學校長具備重要的學術地位,辦學團體則身繫過百學校辦學質素的重責,但在過去的教師一人一票選舉裏,儘管他們願意出選,能選上嗎?另外,透過選舉產生的13席選委,報名參選的,有來自中、小、特、幼的學校議會代表、教育團體代表,亦有辦校的捐贈者,當中,絕大部分的參與者都有共同的「紅褲子」經歷,即由基層老師做起,再至主任、副校長及校長的位置,累積寶貴的經驗後擔任議會及教育團體的主要負責人,這些參選者,都能夠從各自的專業範疇,對香港教育政策,按事實作出評議,以及提出可行性的建議!
 
筆者有幸參與是次選舉,親歷整個選舉過程,所有參選者都十分認真看待是次選委選舉,各以不同方式表達,有個人拍攝專業的視頻,發表個人對教育的抱負;亦有集體聯合參與的,先後舉辦7場專業諮詢會,與中、小、特、幼及辦學團體的各校授權代表展開互動,廣徵意見,召開記者答問會,以備他日當選後能綜合整理,向立法會及特首的參選者提出合情合理合法的訴求,當得到參選者認真的回應,再審視「答案」,才會投下教育專業的慎重一票!
 
投票率達82% 升幅近倍
 
值得鄭重提出的是,是次教育界有權投票選出選委會的「獲授權代表」共1750票,每一票是代表一間學校,而每一間學校包括全體學生、教師、校長乃至家長的各持份者,代表性高、責任感大。事實上,與各界別需要選舉產生組別比較,是次教育界選委投票的基數最多,共投下1400多票,投票率近82%,這又與過去歷屆教育界選委的投票率相比(最高一屆只近42%),升幅近一倍!
 
但部分媒體卻一直以「教育界投票率最低」作為吸引眼球的標題,明顯是以偏概全,對是次大部分前往投票的「獲授權代表」並不公道!而7場的諮詢會,筆者悉數出席,來自各校的「授權代表」都認真並且從專業角度向參選者提出寶貴意見,篇幅所限,載錄一二以及其餘:「香港教育現正處於內憂外患的階段,內憂是出生率下降,移民潮的出現,加之香港考評課程的實用性、適應社會變化的靈活性,顯然落於人後,選擇報考IB國際課程的學生人數日漸加多,而內地學校的進步亦一日千里,內地的港人子弟學校一所接一所開辦,香港的教育整體規劃確實到一個臨界點,不改不行,不進則退,在國際乃至大灣區教育競爭之下,不進則退,小進也是退,立法會議員及特首要思考緊迫性了」;「長久以來,政府對幼的投資都是相對薄弱,未來日子,在教師薪級表上,在津貼租金上、在家長及學生的心理輔導支援系統上,究竟有無實質的對策」、「困在內地,在港就讀的港人子弟2萬有多,經已年半了,深港兩地政府能否正視,以實質可行政策幫他們通關,回港上課?」
 
總結多場諮詢會與會者發言的大原則,那就是香港教育的發展必須要以「學生為本,尊師重道,鞏固並提升香港教育質素」為重要基石!從教育界選委選舉側看香港教育的生態,還看特區政府、媒體以及教育各持份者如何以「學生為本」,不亢不卑,團結一致,攜手走專業之路,造福香港,為國家作出貢獻!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