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恬淡以處世
忠孝和仁義
曹其真
前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及
全國政協常委
2016年7月20日

(原文發表於20119月17) 

 

最近上網看了幾篇文章。其中一篇名為忠孝仁義的文章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並令我對自己的一生行為作出深深的反思。今時今日,網上資訊真是太豐富了,如果見到好的文章沒有立刻將它保存起來的話,再回頭上網找就出現很大的困難,而且也可能再也找不到了。這一次幸虧當時我就將這篇文章收藏在我電腦的文檔中,所以對它可以再三地閱讀並細嚼慢嚥,我發現這篇文章真的寫得太好了,可惜的是我沒能從網上找到它的作者。

     我不是任何宗教的信徒,也從未看過任何宗教的教義。但我對任何引人向善的宗教都不排斥。忠孝仁義這篇文章是解釋佛經裡有關善惡忠孝仁義的定義的。我從小就聽慣了大人說做人要忠孝仁義,也因此,自己從很小的時候起,就想做一個忠孝仁義的人。我從小就特別崇拜和欣賞岳飛和關雲長,因為他們是我心目中忠和孝的代表人物。我也從年幼時代開始,這四個字就是我做人的座右銘。但當我長大後,我的思想起了變化,當然我仍然認為一個人忠於自己的國家、熱愛父母是理所當然的事,也是為人的根本。但我開始有些懷疑孔孟思想中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之說。我甚至認為,這樣忠君和愚孝是儒家思想中,統治階級為鞏固他們的統治,而對老百姓灌輸的愚忠、愚孝思想,是壓抑思想自由,也是不適合正在不斷發展中的社會的。但是當我看到忠孝仁義這篇文章後,我才知道原來佛經早就對這四個字有了定義,並且這個定義遠遠地超越了我個人對它的理解。特別是文章對忠和孝這兩個字的解釋是,除了忠君、忠國以外我們還必須忠於整個社會。另外,孝順也並非僅僅孝順父母,而是孝敬一切眾生。讀了此文,讓我認識到我在過去在主觀上,將忠和孝的跟封建禮教聯繫在一起的想法是不正確也是狹隘的。這篇文章為我在今後的為人處世方面提供了正確的準則,我再次慶幸電腦為我們提供了無窮無盡的知識,令我們不斷地學習和接受新的教育。我現在將文章中有關的段落摘錄如下:

《不忠,國以民為本,以君為尊,故盡忠為先,對國家、對元首、對自己的職守,不能盡忠的是大惡。忠,還包括職位,你現在從事於哪一個行業,你每天做的是什麼工作,有沒有盡心盡力?你這個工作為誰做的?為整個社會做的,為一切眾生做的。(看到這一點,我突然倒吸了一口冷氣。還有多少人有這種想法,我們很多時候往往淪落到"為生存"的地步。)這一樁事情要不是佛提起,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全都疏忽了,認為偷偷懶,不必認真負責,敷衍了事,也沒什麼。這是最大的罪過。第二個大惡是"不孝" "極世珍奇衣食供養,猶不能報須臾之恩。 "孝順父母,孝順老師,孝敬一切眾生。這就成菩薩。什麼叫""?是二人,不是一個人,所以,我想自己的同時要想別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仁,仁愛。我愛自己,我一定愛別人,我尊重自己,我一定尊重別人,我說明自己,一定要懂得說明別人。義,是說對一切人、事物都能做到合情合理,義者,宜也。換句話說,處事待人接物樣樣都能做到恰好,不過分,也不會失禮。》

     令我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是,這段短短的文章,在我的腦中不斷地盤旋,並促使我將自己一生好好地回憶了一遍。在回憶過程中我發覺除了我對忠和孝的理解不全面外,令我更很吃驚的是我認識到,我在幾十年中的思想和行為離開佛經中對人類的忠孝仁義的要求的差距很大。而令我感到特別震驚的是,我在仁和義這兩方面更是存在著非常多的不足。

     由於反思自己的過去,引起了我對自己的內心世界進行了一次深刻的探測。而通過對自己內心世界的探測,我發覺我一直認為自己一生沒有留下太多遺憾的內心,竟然會存在著很多的內疚和後悔。

    上星期六,我和別的星期六一樣去打麻將。但從麻將會回來後,我的心中感到特別地不舒服。事關,那天我看到我的一位在最近幾年裡患了“老年痴呆症的朋友。十幾年前,我和這位朋友相識時,她特別愛說話,待人也非常熱情,對我更是特別的關心。她常常和我及其他朋友一起去旅行和打麻將。雖然我一直知道她很崇拜我,對我也比對别的朋友更熱情、更友好。但我和她的性格差異非常大,而且我覺得她太囉唆,做事方式、方法也往往令我感到無可適從,有時更有些莫名其妙。因此,雖然我心裡一直覺得她是一個待我很不錯的朋友,但是我對住她時,對她的言語和行動都感到特別的不耐煩。也因此我常常會毫無顧忌地責備她,也會當眾駁斥她的言語舉止。我在很多時更會將心底裡對她的行為感到的厭煩在臉上表露無遺。但即使如此,她卻始終對我非常的關心和友好。直到幾年前的有一天,我發現她行為有異,邏輯思維也顯得混亂,而且目光空洞。我突然醒覺她的情況似曾相識。經過仔細觀察後,我發覺她的情況和我患老年癡呆症已多年的妹夫在發病初期很相像。我心中的震驚不能用文字形容。在那一刻,我意識到她之前的行動舉止有些怪異,是因為她已經開始發病了。我告訴她的家人,我認為她患了可怕的老年癡呆症,並囑他們趕快帶她去看病。在過去的三、四年中,我見證了她每況愈下,病情加重的過程。當然在多位有經驗的醫生的悉心治療下,她現在的病情得以控制。目前她還能生活自理,但是她已不大和别人講話交流,她也不再打麻將和不敢單獨上街。在上星期六的例行麻將會上,她跟隨她的姐姐來了麻將會。但由於她已經不會打麻將,所以在整場麻將的好幾個小時中,她就默默地坐在我的後面,她沒有主動和我們那天出席的十幾個人說過一句話,如果我不是事先知道她坐在後面的話,我根本不會感覺到我背後一直有個人在。而每當我回頭看她時,她會像小孩一樣咧開嘴,露出天真的笑容,並說我在看你打牌。但從她那空洞的眼神中,我知道她雖然看著,但她對我前面的麻將是視而不見的。在那幾個小時中,我心中的內疚和後悔一直沒有間斷,我為自己過去不能體諒她和對她的不太友善的態度感到非常汗顏、慚愧。我對自己的指責強烈得更令我幾乎難以承受。我不斷地在心中問我自己,為什麼我沒有早些發現她是一個病人?而且即使她不是病人,又為什麼我不能容忍别人和我的行動及思維上存在著差别?我心目中為什麼那麼地缺少【我愛自己,我一定愛別人,我尊重自己,我一定尊重別人】的字。

     最近,我也常常想起我已逝世多年的母親,其實在我的內心常常感到矛盾,母女間的這種天生的割不斷、撕不裂的感情和我對她的一些不滿在我內心的掙扎也很强烈。因為在我的心底裡存在著在我童年、青少年時期,母親對我不够好的一個心結。在母親離開人世後,我也常常會想起和母親相處時的往事。我對母親給予我生命並把我扶養教育成人心懷感恩,我也認為我的生命就是她生命的延續。因此她一輩子好勝、不服輸的性格也最明顯地反映在我一生處世待人的態度上,總的來說,我內心對母親的聰明好學是非常佩服的。但是我的內心深處存在著一份對她的不滿的情緒而且這種對她的不滿情緒在不知不覺中總是隱隱約約地刺痛著我的內心。我很了解自己,也知道在我的內心從來沒有真正地原諒母親,但是我不願向他人說出我心中所思。自從看了忠孝仁義這篇文章後我常常思考和尋找文章中說的:【我說明自己,一定要懂得說明别人】這句話的真正意義。我回憶我和母親之間發生過的很多往事、瑣事,我發現我一直抓住一些兒時發生的雞毛蒜皮的小事、或是母親曾經說過的一些令我不快的話不放,因此我口中雖然不說,但我內心卻長年累月地抹不掉對母親的不满。久而久之,這些成了我埋在心底裡鮮為人知的秘密,和一個連我自己都不敢去觸摸的小小的瘡疤。對母親的成見和我心中隱隱作痛的情況也並沒有隨著母親的去世而淡薄和減輕。也因為此,長期以來我一直迴避去了解和窺探母親的內心世界,也不願站在母親的立場去體會她一生不如意和不幸福的感受。我的這種心理狀態令我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不但自己心中不痛快,也促使我在母親生前,有意無意地向她透露一些我內心對她的成見和不滿。現在回想起來,曾有好幾次母親聽了我那些帶著刺的言語後的那種無奈和傷痛的眼神。從那種眼神裡,我可以看到她內心被深深刺傷的痛苦,但我一直沒有在意她的痛苦。今天我非但認識到自己的狹隘,也為此感到羞愧和不安,更知道自己的行為遠遠地超出了【處事待人接物樣樣做到恰好、不過分、也不會失禮】的字。也在此時此刻,我是多麼地想向母親說聲對不起,但是我已經永遠失去了這個機會。如果說我此生有什麼遺憾的話,那麼我相信這會是我最大的一個遺憾。在我寫下內心深處埋藏了幾十年,不願讓人洞悉的心事這一刻,我真正的明白了在這個世界上什麼藥都有,即使今天沒有的,也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會有,但是在這個世界上永遠不可能買到的藥是後悔藥。

     寫到這裡我不期然地想到大文豪Colombia藉著名作家,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Gabriel Garcia Marquez,在他癌症末期通過互聯網給他的朋友們寫的一篇,說再見” (原文“A  FEREWELL LETTER  FROM A GENIUS”)的公開信的最後一段,它是:

【讓你所愛的人在你的身旁,面對面的在他們的耳邊告訴他們,你是多麽的需要他們和愛他們;愛他們而且善待他們。用你知道的動聽的詞彙告訴他們:我抱歉原諒我“ 謝謝你。沒有人能知道你心中的秘密,祈求上帝給你智慧和力量將它們表達出來。讓你的朋友和你所熱愛的人,知道他們對你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把這封信交給你所愛的人。如果你今天不做,明天將會和昨天一樣。如果你從來沒有做過,那也沒有問題。你應該做的是現在。】(這封信的內容在網上廣傳,也是美國小學生的課本資料。本人的隔牆有耳?一文中已將它全文引述。)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