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恬淡以處世
錢太多?
曹其真
前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及
全國政協常委
2016年7月21日

(原文發表於20119月13) 

 

和往常一樣,我每天早晨吃早餐時都會把澳門的報紙看完。96日的澳門報章中有兩條消息引起我的注意。一條是由澳門社工局公佈的“殘疾津貼今接受申請”,另一條是“澳基會中秋福包贈1.5萬弱貧人士”。對於這兩條有關政府和基金會關心弱勢社群的消息,我當然非但不會反對,而且還是十分贊同和欣賞的。

 

上述第一條消息是社工局根據第9/2011 《殘疾津貼及免費衛生護理服務的制度》及第251/2011號行政長官批示向符合按殘疾分類分級的評估、登記及發證制度規定的澳門永久居民,每年發放一次定額津貼及提供免費衛生護理服務,且該等人士無須為此接受經濟或資產審查。社工局也由該日起接受殘疾津貼的申請。社工局還宣佈凡符合條件申請殘疾津貼的人士,可於20111231日前提出追溯2009年或2010年的申請。另外社工局為方便符合資格的殘疾人士申請津貼,還訂定了一系列的便民措施。看完這一則消息,我心中甚是高興,因為澳門自回歸後,經濟飛速發展,澳門政府的收入逐年增加、澳門政府庫房豐富,政府訂定政策幫助殘疾人士讓他們生活得有保障,是應該的也是值得稱讚的。但是由於這項工作是澳門官員和公務員從未做過的一項新的工作。我們的官員和公務員都沒有在這方面的工作經驗。因此我希望我們的官員和公務員,一定要將一切細節考慮周到,務必真正做到便民、利民。其實在回歸後的12年中,我認為很多政府的政策都是不錯的。政府制定這些制度時,也是真心實意地想為老百姓做些好事情。但是因為缺乏經驗,因此無論是官員或是公務員往往在推出政策前,沒能充分地向社會介紹政府制定政策的目的和原因。而在執行政策時,又沒能將一些操作性的便民、利民細節考慮周到,也為此常常引起市民因為對政策不瞭解,和被一些繁瑣的細節困擾,從而對政府政策時時造成的不利民、不便民產生反感,甚至抗拒。我個人認為這是在坊間對政府政策的埋怨、漫駡、甚至洩憤的最主要的原因。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官員啞巴吃黃蓮,有苦自己知而前線公務員更成了市民的箭靶,心中感到怨屈無處訴。

 

我不知道澳門殘疾人究竟有多少,但我注意到在澳門存在著很多公共設施的設計都是沒有考慮到殘疾人士的特殊需求,更未能為他們在生活上的不便排憂解難。我個人認為真正要讓殘疾人士融入社會,純粹給予經濟上的津貼是不足夠的,金錢固然重要,現金津貼也是一條最直接地讓他們改善物質生活的辦法。但是金錢並不萬能,也不能解決殘疾人士心靈上的痛苦和生活上的不便。所以我認為政府除了給他們經濟上的資助外,應該對他們格外的關愛、仔細體察他們的困難,並為他們創造適合他們生活、行動甚至工作的條件,讓他們能和非殘疾人士一樣地充滿自信地走出家門,並充滿尊嚴地工作和生活。令他們真正感到他們不是被遺棄的一群,也不是給社會添加累贅和負擔的一族。當然這樣的工作說容易,但真正的做到卻比較困難,因此我相信政府在今後的工作中還需多努力花些精力作這方面考慮。

 

說起殘疾人,我想起了曾有一位盲人來我的辦公室,向我訴說澳門在很多年前的澳葡時期,曾有一家盲人學校,但現在卻是沒有一家專供盲人讀書的學校。也因此盲人都無法正規學習知識,他們常常聚集在一起無所事事。因為沒有知識,所以也幾乎沒有適合的就業機會。我認為這種現象和今天澳門一片繁榮的景象是不相襯的。前幾天我和一個年輕小朋友說起這件事後,我的這位小朋友給我發來了一份電郵,她說:【視障人士除了應該有學校之外,也應該有個可以讓他們工作的地方,更應該藉此教育社會如何接納及幫助這些殘疾人士。以下是一個已運作多年的成功社會企業例子。其題目為“黑暗中對話”,其網址為:

http://www.dialogue-in-the-dark.hk/html/cn/index.html

 

報章上的另一件事是“澳基會中秋福包贈1.5萬弱貧人士”。我對這件事當然也不會反對。我認為在澳門基金會收入豐厚的今天來說,撥些款項幫助弱貧人士,在節日時分能讓這些人士感到人間的溫暖是值得支持的。據報導澳門基金會長期以來提供資源以開展各項活動和服務,使社團充分發揮深入社區的優勢,逐步形成較廣泛、完善的服務網路,更好地服務基層和弱勢居民,營造守望相助的氛圍。報導並稱今年上半年,澳基會在相關方面的撥款已近1.5億元,社團服務人次約150萬,服務物件涵蓋年長、病患、殘障、失業、孤寡、貧困者以及受不幸事件影響的居民。報導還透露澳基會感謝社團一直貫徹以民為本的服務宗旨,推動社會和諧發展。希望社團繼續保持善用公帑,簡約樸實的優良傳統,多舉辦內涵與社會效益兼重的活動,多做符合居民需求、雪中送炭的事實。對澳門基金會的這番表白,本人當然舉雙手支持。特別是澳基會希望:“社團繼續保持善用公帑,簡約樸實的優良傳統,多舉辦內涵與社會效益兼重的活動” 的這一段本人更是萬分的認同。但是作為澳門基金會信託委員會成員之一的我,內心對澳門基金會究竟是否真正瞭解,接受他們資助的社團如何善用公帑這一點上是心存疑問的。

 

事關,近期“澳門蘇浙滬同鄉會” 的領導層來信要求見我這個已掛名超過15年的“會長”。在信中他們說想向我報告會務。在他們的信件裡表述了,他們向我報告事項中的其中一項是趁會慶即將到來之際,舉辦一次“研討會”和一次聚餐會。當然在會慶時一年一度舉辦聚餐,我並無異議。但心中卻對同鄉會舉辦的“研討會”  感到好奇。經瞭解後,才知道同鄉會欲辦的研討會是“旅遊推介會”。對此我心中感到非常的詫異。我心想同鄉會的宗旨是服務和團結鄉親,並在澳門推動愛國愛澳事業。“旅遊推介”第一不符合宗旨,另外亦非我會的專長。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在過去15年中從未踏入過同鄉會的會址,召開了一次同鄉會領導層會議。在會議上,我詢問了舉辦“旅遊推介研討會”的原因。其原因是同鄉會向澳門基金會申請了15萬葡幣的津貼。申請的理由是搞兩次活動。一次是組織了由15位鄉親去家鄉旅遊,而剩餘的錢是搞一次“研討會” 或“論壇”。在聽完這個報告後,我說:“旅遊推介會本來是旅遊局的工作,和同鄉會可說沒有太大的干係,我們為什麼要搞一次並不突顯我們專長的研討會。” 這次我得到的答覆是如果我們不想些“名堂” 去基金會申請主辦活動,基金會是不可能批出對我們的資助的。另外他們還告訴我,澳門的其它社團都是通過舉辦各項活動去向基金會要錢。我們蘇浙滬同鄉會拿的錢數量很少,和其它同鄉會比較真可說是鳳毛麟角,所以去拿些錢也實不為過。這個答覆令我震驚、反感,也令我痛心。在那一刻我的心中突然醒悟,為什麼澳門這麼一個小地方卻是各式各樣的“論壇” 和“研討會” 多得不象樣。我個人認為其中有些研討會水準低、品質差而且毫無必要搞。有時更會出現在研討會中是臺上的講者和台下的聽眾數量差不多的情況。另外除了“論壇” 和“研討會” 外,澳門各式各樣的活動也層出不窮。記得幾年前有很多澳門居民告訴我,在那年澳門回歸紀念日前後,每天晚上都忙於去赴宴,所以顯得特別忙碌也很疲倦。但是那是澳門基金會出錢,讓各社團擺宴席,所以不吃白不吃。當時我對這種情況心中很是反感。我也曾在基金會信託委員會上提出異議,不過……

 

蘇浙滬同鄉會為了要花掉澳基會的撥款必須舉辦一次研討會的事實,令我這位同鄉會的“會長”,感到十分汗顏,也為自己的失責感到內疚。我除了責備自己長期掛著“會長” 之名而不幹活是多麼地不該外,也為公帑如此被花而感到不安和痛心。我懷著羞愧之心向與會者表態道歉,我深深認識到自己辜負了鄉親的厚望、也違背了我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則。我向大家提出辭去“會長” 之職務。但是我的辭職沒獲同鄉會同仁的接受。當然既然我辭不了會長之職務,因此我認為在會務處理中出現的一切錯誤,我都應該承擔全部責任。而且我覺得除了檢討錯誤外,我務必做到要知錯能改、有錯必糾。因此我向與會人士指出我認為舉辦這樣的研討會不合情理。我不管其它社團是怎麼做的,更不想評論。不過並非別人做什麼,我們就必須跟著做。因為我們做任何事都應該根據我們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同鄉會絕大多數同仁聽了我的話後,都表示認同我的意見,因此在同鄉會領導層基本沒有出現異議的情況下,我們決定取消這次的“研討會”,並決定將澳基會資助給我會辦活動的款項退還給他們。我為此甚覺欣慰,因為我一向覺得為搞活動而搞活動,非但不可能將事情辦好,而且是浪費屬於澳門全體居民公帑的不良行為。我覺得一個人自己口袋中的錢怎麼花、花多少都是個人的事,但花公帑就應特別慎重,浪費公帑就是特別不應該了。

 

其實,我長期為我寫字臺上一堆堆的免費書籍和雜誌而感到頭痛,因為這些免費書籍和雜誌中,有的是我不感興趣的,有的雖感興趣,但是是多到我即使不吃飯、不睡覺都無法看完的,因此也只能挑很少量的最感興趣的搬回家。不過我相信我交給我的秘書Anna的我不感興趣的那些書籍雜誌,著實地令她為難和頭痛,因為在我們辦公室有限的地方,她沒有辦法找到足夠的地方堆放它們。不過我發現我獲贈的書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澳門基金會負責出版的。當然我不知道由澳基會出版書籍的申請和審批手續是怎麼樣的,也因此我無權發表意見。但我想在現在資訊如此發達的時代,為環保和節約公帑的理由,澳基會應該可以想辨法將這些書籍雜誌放上網路,或採取一些適當的措施,讓對澳基會有意出版的書籍雜誌有興趣的人士在事先作出介紹,並讓他們訂購。這樣的話就能根據實際需要數量而印刷。儘量避免浪費公帑,和造成對他人的不便。

 

最近我經常聽到澳門坊間對政府為推動終生持續學習,推出的每個澳門永久居民在三年內可申請5000元葡幣參加各種課程的議論。有些朋友告訴我因為實在沒有什麼課程可讀,所以為如何將這5000元花掉而煩惱。令我覺得最奇怪的是,很多澳門居民獲准用這5000元來支付學駕駛私家車、電單車或學瑜珈術…… 如果說學駕車去做職業司機、開闊求業機會,我當然無話可說,但是……

 

我在此網上曾寫過我有一位香港朋友向我說:“澳門什麼都沒有,唯一有的是錢太多”。我一直對他的話很不認同,並覺得它太刺耳。但在我寫到這一刻時,我的心中忽然想起那位朋友的話,我不禁自問:“難道我們澳門真的是錢太多了?”。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