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當思集
我在嶺南的1、2、3、4、5 (之五)
王耀宗
嶺南大學前協理副校長
前政治系系主任兼教授
現任政治糸榮譽教授
2017年10月16日

<5>

 

第四個階段我合併在一起敘述了。是而我在嶺南經歷了五個校長。我是在黃啟鐸校長期間 (1981-1983)被聘為通識課程講師的。當時面試我的人卻是是任副校長的陳佐舜博士。說起來,我申請嶺南這個教席十分偶然。當時我仍在樹仁學院執教,後來為了薪水的問題,和校方有些爭辯,我決意離開另謀發展。恰巧,一位嶺南大專畢業的朋友說,嶺南有意開辦通識課程,正在找一位兼職講師。我在中文大學研究院取得了哲學的碩士學位,研究的是英國著名的哲學家Karl Popper的知識論;在中大的副修是社會學,在樹仁學院任教社會學理論等課程,對於任教通識課程,我是我有信心的。那次申請,一舉成功,從此變成嶺南人。翌年,嶺南學院架構重整,正式設立社科院,我亦加入變成全職教員。

 

陳佐舜校長未加入嶺南之前,曾任中文大學以及新亞書院的教務長,他畢業於上海震旦大學,精通英、法、意三國語言,也操流利上海話、國語以及粵語。當時嶺南管理層決意加入UPGC,對香港的大專教育作出貢獻,找到陳校長掌舵,深慶得人。而且陳校長不負所托,在職期間,通過所有評審,加入了UPGC,並開始提供榮譽學士學位。為了表揚他對嶺南的貢獻,大學在他退休之年,頒給他榮譽博士學位 【註五】。

 

陳坤耀校長隨即接任。陳坤耀校長也許是嶺南在港復校之後,蒞任時聲名最為顯赫的校長。他當時是彭定康(最後一任港督1992-1997) 治下的行政局議員,消費者委員會主席,兼報業公會主席。他接任12年,直至2007年才離任。在任期間大力宣揚博雅教育,解散了通識學院 (School of General Education),大力發展文學院的各學系,將提供通識科目之責任散佈於各學系,並將學生修讀的通識課程予以系統化;1999年,嶺南取得自我學歷評審資格,並得以升格改名為大學。

 

為了實踐博雅教育的理念,維繫大學內的師生融洽關係,嶺南和「教資會」達到協議,嶺南維持較小的規模,限制學生數目在2600名之内,以換取教資會給予的一筆特別津貼。此一政策至今不變。也是在這段期間,博雅教育一詞大為流行,直到現在,似乎每一間大學都在提倡博雅教育了。

 

陳校長在2007年離任,聽說大學校董會有意聘請陳校長完成第三任任期,但是爲了個人因素,陳校長做了兩年就離開,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陳玉樹接任。

陳玉樹校張是謙厚君子,同時極重原則及規範。他是科大的商學院創院院長,並且任職副校長多年,行政經驗豐富。對於管理頗有老莊哲學「無為而治」,自然順應的味道;不過,他對於程序規範,卻極爲重視。嶺南大學的管理委員會結構,是他奠立的。可惜,陳校長在2012年患上肺癌,2013年辭任校長 【註六】。在陳玉樹校長任内,在20111月,我被委任為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以及第五任校長鄭國漢委任我為協理副校長(學術事務)。這些委任是我在嶺南服務期間第四件人生大事。自九十年代初以耒,我首次被委以行政重任。在八十年代後期,我出任社會學科目課程的統籌者,社會科學院内的 「分流」架構,我是主要倡議者之一。在1986年,我被委為學生訓導長 (Dean of Students)。九十年代中,經濟系從社會科學系獨立成系;2007年,我向陳坤耀校長倡議政治系獨立成系後,由當年教資深的學者畢傑志 (Brian Bridges)為第一任系主任,Brian是溫文而博學的學者,事事親力而爲,政治系在他領導之下,奠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在201012月退任,我在20111月接任。四年半後,我在20158月份,被鄭國漢校長委任為協理副校長令我首次登入嶺南管理層。 

 

-待續-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