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方略品評
梅花雖遠芬芳益清 維護國安後繼有人
關品方
前港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
2020年9月18日

八十九年前,九一八事變,陳香梅8歲,14歲時,盧溝橋事變後,她來香港念書,曾入讀港島銅鑼灣聖保祿學校(後轉往九龍真光中學)。當時陳香梅的父母都在美國任職,希望她們幾個姐妹都能到美國讀書,但香梅決意不走。1941年底,香港淪陷。翌年,她以19歲的妙齡,隻身前往昆明,輾轉入讀嶺南大學,2年後畢業,加入中央社昆明分社擔任外語記者。1944-48年間,她既是中央社記者,也為上海《申民日報》供稿。陳的英語流利,得力於在香港接受的5年中學教育。 她採訪飛虎將軍陳納德(美國人,中文姓名是宋美齡替他取的),兩人一見鍾情。1947年,陳香梅24歲,由宋美齡做媒,在重慶和54歲的陳納德結婚。香梅和陳納德育有兩個女兒,陳美華、陳美麗,名字也是宋美齡替她們取的。宋和陳是忘年莫逆的手帕交,宋美齡收美華和美麗為乾女兒。

1944年某天,在沙坪壩軍用機場上,記者們從上午等到接近黃昏,才迎接到遠方來客。一隊轟炸機,偵察機和運輸機,從雲層穿越而出,翱翔在半空中突然俯衝而下。引擎機器的噪音,夾著捲起的沙塵和疾風,使人悚然。這批怪物是二十世紀中葉美國最值得誇耀的科技結晶之一,咄咄逼人。香梅代表中央日報,迎接由陳納德將軍率領的美國飛虎隊戰機群。這天他們終於抵達戰時的陪都重慶。迎候的隊伍,遙望這數十架軍機依次有序地在機坪上停妥後,前列的戰機艙門徐徐升起。一個高大的、紅鬍子綠眼睛高鼻樑、威武的飛將軍從機艙探出頭來,現身在機門口。人們看見他隨意揮手,腰板挺得直直的,迎風佇立。香梅仿佛置身在一個極不真實的詭異場面。古老的大國,在敵寇的鐵蹄下,現正匍匐在地,站不起身,抬不起頭。美國才立國二百年不到,領跑在前,中國縱有悠悠五千年的歷史,當年落在後面被人欺。在那天的記者招待會上,輪到國內的記者們發問時,香梅操著熟練但略帶北平口音的英語,站起來以清潤甜美的聲音問道:「請問,飛虎隊怎樣看待當前遠東的局勢?盟軍對中國戰場的日後形勢發展,有什麼寄望?」當時不獨是納德將軍本人,滿堂軍政各界及中外新聞人士,都被她震懾住。她才21歲,那嬌嫩的聲音,那動人的神情,那充滿自信和自尊的雍容不逼,代表著苦難的中國,雖遭逢橫逆,自有不折不撓的氣節,颯颯英姿。她為多少在場的中國記者們掙到面子,為多少戰地的中國戰士們取得尊嚴。中國是在挨打,但正艱苦卓絕地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全民抗戰。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中華民族屹立不倒,捨命為家國的存亡絕續而決死奮鬥,贏得同盟國的尊敬,正在迎接抗戰以來最大的局勢轉折。

半年後的某天,重慶,陳香梅和一群記者坐軍用車沿長江邊南浜路疾馳。山城被籠罩在雲霧之中。遙看對岸渝中區的朝天門,只隱約地略見到一點輪廓。日本的戰機偶爾會穿過雲層襲來,那時候整個城市四處都會響起空襲的警報,淒厲而慘烈,震耳欲聾。近一兩年倒是逐漸這類事情少了,特別是飛虎隊駐紮在重慶之後。香梅來到法國水師兵營前面,早有兩個美國年青侍衛在那裏等着,為他們打開車門,引領他們登上這座饒有特色的法國城堡。自那次記者會上初識後,納德將軍對香梅和其他幾位中國記者留上了心。此後半年,凡是有什麼時局的轉變而對外要有所宣布時,他都會抽時間安排中國記者和他的幕僚短敘。日軍攻入緬甸後,像陷入泥沼之中。馬來亞半島就在緬甸下面。那附近有大量日本沒有的天然資源,主要是橡膠和相應的配套輕工業半成品系統。但那兒地對空防禦性的軍事工程不足,日軍佔領後要轉攻為守,極不容易。美國援軍選擇在滇緬地區找突破口,將各種物資,源源不絕地輸送到中國的四川大後方。在中國邊境雲南省內一段平緩的高地上,政府發動民眾,九十天內就建成跑道,供美軍機升降。這是艱苦卓絕的成就,當年轟動一時,引起國際輿論又一次驚訝嘆服。飛虎隊就是這樣,勤勤懇懇為中美兩國維繫著一條軍事運輸大動脈,而且不限於輕型戰術武器,還包括坦克和其他輜重,都從空中運過來。

記者會過後,納德將軍的座駕,沿南浜路往回走,隨即左轉上南山。車子風馳電掣地沿真武山彎彎曲曲的山路上,向黃山陪都總部駛去。他開始了解這個苦難的民族。從中國人的頑強,決志,毅力,風骨和氣節上,他看到中華民族偉大之處。中國上億的人民,從全國各地的淪陷區,自四面八方搬了工廠、文物、政府、醫院和大學到這裏來。這不屈不撓的精神,與落後貧窮的物質條件比較起來,是如此不對稱,如果單從表面來看,簡直不可思議。他知道,在北面山脈的對過,另有一個政權,叫邊區人民政府,由共產黨人領導,正和這邊合作,一致抗日,槍口對外,同仇敵愾。這是中國人民的大團結。就在他的身邊,有挑水上山、牽絆扯船、胼手胝足的中國人,看似不講衛生、不講文明、也許會動輒打人罵人、甚至貪圖小恩小惠;但中國同時又有像香梅這樣的年青一代,心底忠誠愛國,綿裏藏針,身上寧死不降,錚錚傲骨。苦難的中國,有明天。除了偉大的中國文化,還有成千上萬的優秀青年,值得納德將軍為他們主持正義,不惜付出最大的犧牲。所有飛虎隊的成員每日衝向藍天,就是為了這樣,可以二話不說,因為義不容辭。

這邊廂,香梅過江返回渝中區後,雇了一輛人力自行車拉她往回走。記者們都堅持回程不讓納德將軍派車送返。她家住在沙坪壩,這一路上,經大渡口和九龍坡,坐人力自行車也要走一個小時以上。餓殍遍佈街頭,那些無助無告的茫然眼神,她不可以假裝熟視無睹。她一方面對於抗戰勝利充滿憧憬,另一方面在閑眺車外慘淡的同胞和荒涼的街景時,不免黯然。在這可憐復可哀的抗戰日子裏,成千上萬的,從各地逃避戰禍來到這裏僥倖不死的難民,到底不一定找得到他們臨時棲身的安樂土。黎明前的黑暗,最為黯淡悽愴。路邊餓死的、凍死的、乞食的、變賣的,簡直是哀鴻遍野的煉獄。但只要政府機器仍繼續運轉,企業工廠銀行商社仍繼續經營,苦撐總能熬到出頭天。在香梅年輕的心靈上,她願意與自己的同胞在一起同甘共苦。因為這是她的重慶,這土地上有她的親人。她與他們親。她理解他們是怎樣想的、明白他們是怎樣做的。或許她將來要遠走他方。但儘管女兒嫁出去,總還不時要回望她故國的親人。娘家縱有千般不是,她會戀戀於親友的喧嚷笑駡,戀戀於父母的問暖噓寒。不離不棄,只因難捨難分。

剛才納德將軍召開記者會的地方,那法國城堡式的建築,建於40年前(1904)。這法國水師兵營,是西方列強沿江而上開拓至中國腹地的歷史見證。法國人在這南浜路的末端選址建造這城堡,位於捲煙廠旁邊,隔江與朝天門廣場遙遙相望。建築面積接近二千平方米,建築風格中西合璧,樓台上廊道迂迴有序,木質地板陳而不腐,青磚綠瓦,碑文題刻,中西方的文化在這裏得到充分的澱積。香榭麗的清幽氣味,在空氣中沁泌心肺,滋潤愛念,像要與眼前的景物,在煙水裏誓言,彼此永不相忘。這兩江勝景,百年香濃,縈繞在香梅的腦際。這種陌生而遙遠的異國情調難以抗拒,但它定能融入中國文化的傳統藝術,以歷史的厚重,克服動盪的時代,重整國魂上路。法國的時尚、香水、浪漫、恬靜與和諧,不應該是法國獨有。中國也不應該獨獨是貧窮落後被人欺。

本人由於工作的關係,有好幾年經常去重慶,熟識這個山城。某年除夕,在上述的法國水師兵營用膳守歲,印象深刻。有關陳香梅的事蹟,在我的一本小說集有詳細描述。我在2009年(陳香梅已84歲)在一個公開場合和她有一面之緣。當年她應邀出任上海沃動科技有限公司高級顧問,交换名片。同年受聘出任中國「陳納德紀念館」名譽館長,返美前途經香港短暫停留。她會說廣州白話,帶香港腔,聽起來特別親切,引來舉座歡笑聲。那是一個論壇,主題是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問題。細節我忘記了,最深的印象是美國限制高新科技產品出口中國。長長的禁運清單,如果略加放寬,所謂逆差,根本不成問題。我於2014年到華府訪友,住在西郊,遠離塵囂,距陳香梅的住處不遠。朋友說她由於年事已高,近年已深居簡出,基本上閉門謝客。我托朋友送上拙作「百念回眸,品味人生」給她,附上短箋數語問候,以示後學對前輩高山仰止的崇敬之意。畢竟緣慳一面,遗憾难填。她兩年前以93歲高齡與世長辭。

中國改革開放後,1981年初,鄧小平邀請陳香梅(56歲)以美國候任總統列根特使的身分訪問北京,奉陳為上賓。宋美齡當時(83歲)身在紐約長島,大感不悅,打電報嚴詞質問蔣經國。蔣經國函電宋美齡,略謂陳香梅曾在共和黨內表示,訪問大陸後必定來台訪問,經向台灣方面表示,盼台灣亦予邀請,同時表示既不作信差,亦不代人傳話。列根上台後,陳香梅擔任白宮出口委員會副主席兼總統核心顧問。其後老布殊上台,陳香梅轉任白宮學者委員會委員。1991年,出任美國國際合作委員會主席兼內政部環保委員會委員。2000年,獲頒國際學士院終身榮譽院士,出任美國國際合作委員會主席及世界和平大會榮譽主席。

中美之間的糾葛,自八國聯軍以來,120年歷盡戰爭與和平,在滄海桑田之間,曾經緊密合作過,也曾激烈對撞過。樹欲靜而風不止,今後的30年,中美硬核抗衡,風雲詭譎。當前形勢,特級颱風的風眼正在形成中。反觀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可避免地已被捲了進去。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反對中國在香港維護自身的國家安全。陳香梅曾肆業的聖保祿學校,最近增設國家安全法課程,在必修的倫理與宗教科,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擬定有關的學校管理和學習活動的指引,亦安排中國文化課程,講授仁義禮智信,忠孝之道,交友之道,以及中國傳統文化人生觀。這家教會學校有深厚的辦學歷史,深知融入本地環境的重要性。本人在大學時期從事學生運動,支持在中學辦中國周,聖保祿學校首先開展。該校也經常組織學生到內地參加交流活動。對國家的認同,與宗教信仰沒有衝突關係。牧师,神父和修女等神職人員並不都是反中抗共。本人也是基督徒。內地對各種宗教的傳播,以至文化和哲学的共容交流,自利瑪竇起,六百年來,以目前的社會環境最為寬鬆。不少傳教士,無論華洋,孜孜不倦,在內地全心全意為弱勢人民服務,參加精准扶貧。聖保祿學校的校長黃瑪嘉烈修女,本人和她3年前有過交集,由衷敬佩她為香港教育事業的偉大付出。那是陳香梅的母校。毫無疑問,優良傳統,薪火相傳,後繼有人。教育當局應對聖保祿學校的率先嘗試充分肯定,大力支持,推廣國家安全教育,同時檢討通識教育,不要再拖後腿。教育改革是當前急務,任务艰巨,影响深遠。楊局長不是高薪养懒,離地怠政不作為的人,但如果不懂怎樣做,或者自知做不來,應考慮下台或調職,衷心感謝。 

 

(來源:點新聞)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