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每月成交概況



解讀花旗銀行的置業意向調查

是否落錯車,不知三個條件,任何判斷是言之過早

許多調查報告都犯了一個致命毛病,就是有數據,沒解釋,沒好好解釋或演繹數據所蘊含的內裏玄機。

花旗銀行委託港大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以隨機抽樣電話訪問形式,每季訪問超過500名香港市民。它在上月公布新一份置業意向調查說

受訪者當中有13%曾在過去10年出售過住宅物業;而這批賣家中,59%在出售物業後未有再次置業,更有32%至今再也沒有持有任何物業,因此該行推算有36萬人「落錯車」,當中有近20萬人至今仍無持有任何物業。

花旗銀行的調查以那群超過500名受訪市民作為一個統計樣本 (sample),以之代表整個相關人口(population)。花旗銀行的置業意向調查顯示,調查樣本中的7.7%13% x 59%)在過去10年出售住宅物業後就沒有再次置業,調查以此推算,計出這7.7%的賣家為數36萬人,並視他們的行為為「落錯車」。

根據過往五、六十年香港物業循環中樓價的上落資料,當樓市見頂回落,在整個下跌浪中,住宅樓價往往跌去40%65%。在過去10年,住宅樓價平均升幅約為130%10 年前已賣掉自己物業而一直沒再買的,就算目前樓價不進一步飆升而稍後進入下跌浪,假若整個下跌浪的下調幅度為40%,見底後買入,屆時買入價將為十年前賣出價的138%,當然是吃了大虧,肯定是落錯車;其他前提相同,假若下調幅度為65%,屆時買入價為10年前賣出價的80.5%,那是有贏呀(!);在過去2年,住宅樓價平均升幅約為23%,若果目前樓價不進一步飆升而稍後進入下跌浪,假若整個下跌浪的下調幅度為40%,見底後買入,屆時買入價將為2年前賣出價的73.8%,贏了(!);其他前提相同,假若下調幅度為65%,屆時買入價將為2年前賣出價的43.1%,大贏!

過去10年在不同年份賣出自己的住宅物業而迄今沒有買回的,是否落錯車,端看:

1.  何時賣出(愈遲賣出,愈有利);

2.  未來真箇見頂的住宅樓價(崩盤前的樓價,愈高愈有利);

3.  未來的整個下跌浪的下調幅度(下調幅度愈小愈有利)。

在未知道上述三個條件前,現在就輕言「曾在過去10(任何時間)出售過住宅物業,而出售物業後未有再次置業,是“落錯車”」,是言之過早。

缺乏相應的購買力,需求不是有效需求

受訪者當中,有8%認為現時「好有需要」買樓,推算約37萬人;其中尤其以21歲至29歲的受訪者最認為有需要。在21歲至29歲的已婚受訪者當中,只有15%在結婚時已擁有物業

調查沒有提到21歲至29歲在該37萬人中佔多少人或多少%,想來被訪者年齡多半是21歲至60歲的成人,假若21歲至29歲者佔這個區間的30%,那就有11.1萬人了。按調查的說法,37萬人認為現時「好有需要」買樓,「最認為有需要21歲至29歲的年青人有11.1萬人,這個37萬(特別是其中的11.1萬人)代表了很大很大的需求,但如果他們缺乏必要的購買力,這些需求不構成有效需求,不會在市場反映出來的,除非他們靠父幹,而父又擁有足夠的購買力。

未有在未來12個月看淡樓市,不等於之後不看淡

55%受訪者預料樓價會在未來12個月上升, 按年增11個百分點;認為樓價會下跌的受訪者則回落至11%,反映市民未有看淡樓價走勢。不過,75%受訪者希望未來12個月樓價下跌,而在擁有物業的受訪者中,62%期望樓價下跌,主要由於計劃再次置業、讓其他人能置業等因素

調查顯示,21%受訪者有興趣置業,按季漲7個百分點。而認為現時是置業好時機的受訪者則回升至5%;而認為不是好時機的受訪者降至68%

8%代表37萬人,那21%就代表著97萬人都「有興趣置業」,潛在需求很大!地產發展商、炒家及想出貨的小業主可別高興得太早,這些「有興趣置業」的人,對購買物業的需求,遠遠不如「好有需要買樓者」,因為他們的需求是更加非有效需求,簡直可以置諸不理,真不明白花旗銀行的調查為何放入這麼一條問題(「有興趣置業嗎?」),是偽問題呀!

55%受訪者預料樓價會在未來12個月上升, 按年增11個百分點;認為樓價會下跌的受訪者則回落至11%,反映市民未有看淡樓價走勢。

在這點,調查數據祇反映大部份受訪者(55%)未有在未來一年看淡樓價走勢,但不能作出「反映市民未有(在一年後甚至長期)看淡樓價走勢」的結論。同樣道理,光問受訪者對未來12個月樓價的看法是偽問題(意義不大,甚至亳無意義),為何不同時問他們對未來二年、三年樓價的看法?為何不乾脆問既然預料樓價會在未來12個月上升,他們會現在就買樓嗎?這樣問題的答案才有市場參考價值!

現時認為時機不好而不買的人,將來更不會買

認為現時是置業好時機的受訪者則回升至5%;而認為不是好時機的受訪者降至68%

這個數據幾乎是受訪者回應「你們會現在就買樓嗎?」的答案。認為是置業好時機的,百分比已回升,但僅得5%,認為不是好時機的,百成比下降了,但仍高據68%,這意味著絕大部份受訪者不會現時去買樓,將來(一年或以上)更不會買!原因?道理很簡單,看來我們不用解釋了。

擁有物業而不抗拒樓價大跌,充滿啟示

不過,75%受訪者希望未來12個月樓價下跌,而在擁有物業的受訪者中,62%期望樓價下跌,主要由於計劃再次置業、讓其他人能置業等因素

擁有物業的人,原來大部份不抗拒樓價下跌。這個不抗拒,出於不同動機,想再購買物業的,在現時極度偏高的樓價下,不值得入市買貨作投資,唯有期望樓價日後大跌,縱使屆時對他們手持的物業價值會有負面影響,得入平貨當前他們也在所不計了;很想令下一代或社會上的年青人或無殼蝸牛能有能力置業,故期望樓價下跌,縱使屆時對他們持有的物業價值有負面影響,亦義無反顧了。

政府有不少法寶可以令香港樓價大跌,其中兩個主要法寶是增加土地房屋的供應和壓抑對土地房屋的需求。為甚麼樓價跌不下去,反而越升越高?不少人認為那是因為政府在兩方面都著力不夠,特別是在前者。為什麼著力不夠?不少人認為,不是不能,而是不願及不敢。

為什麼不願及不敢?許多人認為,真箇令樓價大跌,除令庫房收入大減外,還會得罪地產霸權和廣大大小業主的既得利益。現在好了,擁有物業的人,原來大部份不抗拒樓價下跌,如果政府注意到這個調查的結果和啟示,當會大幅減低它心中的不願和不敢。

果如此,那將是一切想改善居住環境的弱勢社群(特別是社會上購買力不足的年青人和無殼蝸牛)天大之福,亦是香港長遠之福(大幅減輕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和年青一代走上對抗建制之路的誘因)。



 

其它每月分析
2018年09月每月成交概況 (10月31日)
2018年08月每月成交概況 (9月30日)
2018年07月每月成交概況 (8月31日)
2018年06月每月成交概況 (7月26日)
2018年05月每月成交概況 (6月26日)
2018年04月每月成交概況 (5月26日)
2018年03月每月成交概況 (4月26日)
2018年02月每月成交概況 (3月26日)
2018年01月每月成交概況 (2月25日)
2017年12月每月成交概況 (1月25日)
2017年11月每月成交概況 (12月25日)
2017年10月每月市況分析 (11月23日)
2017年9月每月市況分析 (10月27日)
2017年8月每月市況分析 (10月3日)
2017年7月每月市況分析 (9月5日)
2017年6月每月市況分析 (8月7日)
2017年5月每月市況分析 (6月5日)
2017年4月每月市況分析 (5月5日)
2017年3月每月市況分析 (4月5日)
2017年2月每月市況分析 (3月5日)
2017年1月每月市況分析 (2月5日)
2016年12月每月市況分析 (1月5日)
2016年11月每月市況分析 (12月5日)
2016年10月每月市況分析 (11月5日)
2016年9月每月市況分析 (10月5日)
2016年8月每月市況分析 (9月5日)
2016年7月每月市況分析 (8月5日)
2016年6月每月市況分析 (7月5日)
2016年5月每月市況分析 (6月5日)
2016年4月每月市況分析 (5月5日)
2016年3月每月市況分析 (4月5日)
2016年2月每月市況分析 (3月5日)
2016年1月每月市況分析 (2月5日)
2015年12月每月市況分析 (1月5日)
2015年11月每月市況分析 (12月5日)
2015年10月每月市況分析 (11月5日)
2015年9月每月市況分析 (10月5日)
2015年8月每月市況分析 (9月5日)
2015年7月每月市況分析 (8月5日)
2015年6月每月市況分析 (7月5日)
2015年5月每月市況分析 (6月5日)
2015年4月每月市況分析 (5月5日)
2015年3月每月市況分析 (4月5日)
2015年2月每月市況分析 (3月5日)
2015年1月每月市況分析 (2月5日)
2014年12月每月市況分析 (1月5日)
2014年11月每月市況分析 (12月5日)
2014年10月每月市況分析 (11月5日)
2014年9月每月市況分析 (10月5日)
2014年8月每月市況分析 (9月5日)

[ 首頁 | 前 10 頁 | 1 2 | 後 10 頁 | 尾頁 ]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