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朋友的信 中國的接班制度化問題

 

王懷雪

大學資深政治學者

2012109

 

KK

 

近年來,我們已經很少以書信的形式互相致意,特別是電腦流行以來,多數只以電郵的方式,聊聊寫上幾句。但是,我們是畢竟是屬於文字的一代,執筆書寫,似乎有一種莫名的舒服。

近日有關中國大陸的城中熱門話題,大概就是中國共產黨將會在十一月八日舉行的十八屆黨代表大會了。今次會議最令人注意的問題,相信是黨內的政治權力接班問題。一般人相信習近平將會順利地登上黨內的最高領導地位,成為領導的核心。

 

但是,我們留意中國政事多年,中國政治運作決策透明度十分低,宮廷政治色彩十分濃厚。數十年來,出人意表的發展多得很。中國政治制度缺乏制度化或者程序化的特色,早已為論者所詬病。改革開放以來,情況有改善;黨對社會的控制,稍為鬆動,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也加強了;市場經濟建立起來,法制化初有成績。但是,對於中共的高層的人事變化,我們外界人士仍然霧裡看花,像迷宮一樣。

 

談起政治繼任的制度化及程序化,就算今次習近平能夠接班成功,也並不表示中國繼承制度變得完美。以中共所召開的黨代表會議為例,可窺中共政治運作制度化之漫漫長路。

 

現在中共黨章規定五年開一次黨代表大會,但是在七十年代之前,黨化表大會的召開完全是不定期的,換言之,完全是看政治形勢及人事變化而定的。中共在一九二一年創黨,從二一年到二八年,共開了六次代表大會。那時中共創黨初期,可以說形勢轉變或發展非常快速,開會頻繁,亦順利成章。然而,第七次的黨代表大會,要到一九四五年才召開,那時亦可說抗日戰爭軍興,國家陷於危難,中共與國民黨內合作,亦處於若即若離的邊緣,中共不能夠召開大會,亦可諒解。

 

但是,四九年中共建國以後,情況亦未改善。照道理,中共已成執政黨,應該將政治決策過程正常化了,誰知不然,中共的第八次會議,要等到一九五六年才召開,然後連續開了二次,一九五八年再開。而第九次大會要到一九六九年才開,時間相隔十一年。那次會議最出位的舉措,是在黨章上寫上林彪是毛澤東的接班人。兩年之後,林彪發動政變失敗,逃離中國時墜機外蒙古身亡,原因至今成迷。第十次大會在一九七三年舉行,第十一次大會在一九七七年。

 

毛澤東死於一九七六年,鄧小平七七年第三次復出,七八年十二月開十一屆三中金會,實施改革開於政策,自此之後中共黨代表的大會的日期,才得以稍為正常化。一九八二年開十二次大會之後,每五年開一次大會成為慣例。由開黨代表大會的周期,也可知中共政治運作之無常了。的確自改革開放以來,制度化及程序化踏出可喜的一步。

 

另一些有關制度化的安排,就是有關國家重要領導職位的任期限制。在中國憲法中,人大委員長、副委員長、國家主席、副主席、國務院總理等任期,是不得超過兩屆十年的,這是中共政治接班年輕化的重要一步。

 

然而,中共是中國的執政黨,國家的領導職位是由黨控制的。所以中共黨內職位的制度化及程序化特別重要;可惜的是,對於黨內的領導職位,如黨總書記及黨的軍事委員會主席等卻沒有任期的限制。換言之,胡錦濤想再連任國家主席,他是違反了國家憲法,但他如果連任總書記及軍事主席,他並不違反黨章,這麼一來,制度化就泡湯了。

 

雖然,現在中共黨內不成文有共識,原則上七十歲(亦有說六十八)以上不能入政治局常委會。但這僅僅是一個不成文的規則,可以有例外;事實上,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大,喬石是用這個理由而下台,但江澤民超過七十歲,但因為是總書記,可以成為例外,一旦有例外,有特殊情況,就不能說有制度化了。沒有穩定的制度化、政局的預測性就低,透明度也就不見了。人民對於國家關心的程度也就會降低了。作為執政黨,如果中共能夠將黨內重要職位的任期也加以限制,相信中國政治制度的現代化,可以再向前邁進一步。

 

十年前,江澤民卸任中共總書記給胡錦濤,但保留中央軍事主席至二零零四年;今屆又有揣測,胡錦濤會否照抄江澤民模式?不論如何,這種不確定性,就表示沒有制度。

 

KK,今次寫了這麼多字,只談了制度化這個問題。希望以後有機會再談中國發展的其他問題。

人到中年晚期,保持運動及注意飲食至為重要,並盼繼續關心國事。

 

懷雪上

二零一二年十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