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這是一條公開議題, 標少邀請各網友作答, 年僅12歳, 甚至腦筍未生埋也歡迎參與, 反正BB由捧着奶瓶已開始上網, 所以標少順應潮流, 不設年齡限制。歡迎引用左中右傳媒資料, 網台、網想、網中人也可, 新出爐的監警會報告, 以及監警會遺漏了沒有納入的報告亦可, 也可引用《基本法》管不到的港澳辦、中聯辦、怎麼辦的看法。不過, 討論不是考試, 不能引述考評局及教育局的看法, 況且本博並非教育網站, 寫的東西也沒教育目的, 所以教育局的思維可以省了。 這議題沒有固定答案的, 旨在訓練獨立思巧, 甚至是批判性思考, 不過, 批判和思考往往不是黏在一起的, 喜歡批評的人未必懂思考, 頭殼裏不是人人都裝腦袋的。 這議題在抽水嗎? 非也, 沒有水位, 無水抽, 值摶率太低, 值罵率卻高。考評局這條考題: 是否同意「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 觀感確實不好, 因為容易使人聯想到日本侵華史被漂白, 儘管試題本身可以有不同角度的看法。看了我這篇的標題不就是這種感覺嗎? 我這標題也同樣可以發揮成痛罵暴政、警暴、濫權、警黑勾結, 而不一定是暴徒抵打, 警察果斷執法等結論。問題是譴詞用字的觀感, connotation是偏向性而非中性的。也罷, 這考試題目可能不理想, 更不理想的是教育局在左報大肆評擊下而高姿態干預。觀感上比考題的問題更差。傳媒報導的手法各有目的, 這屬言論及出版自由, 政府若覺得員工做得不好, 可以責成訓斥, 沒有理由取消已經考試的考題, 這樣做豈不是把責任轉移了給考生。況且一條觀感不好的考題也可以用來考核考生的能力, 從評核考生的能力的角度來看就應該不受考題影響, 受影響的只是出卷人。 香港官場大陸化是個充滿笑話的議題, 我每次回去都總聽到一些笑話, 幸好司法方面的還沒有聽到。共產黨喉舌的傳媒and its counterpart都各為其主, 面對這些難題, 走在鋼綫上舉步為艱的官員是無需反應太快的, 反應太快就使人覺得你黨性太強了。有誰覺得在這政府管治下打工太難受, 唯一的出路就是辭職。不論你是甚麼黨的黨員, 不應受聘為法官, 身為主控官就不能教被告怎樣去抗辯, 因為觀感太差, 容易使人覺得偏頗, 又怕你是無間道, 聘用這些人就弊多於利了。若有人退出共產黨然後做法官, 我肯定會嘈到拆了天。這種人應該去大陸做官而不應在香港做, 這就是觀感的問題。 觀感是很重要的, 不是自我感覺良好就夠, 作為高級政府官員, 也要像法官審案一樣, a fair-minded and reasonable bystander present in court would feel that the defendant has a fair trial. DSE歷史科的考題觀感不好, 教育局的處理方法給人的觀感就更差了。 |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