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QE鍾維傑卓凌地產分析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2014年6月27日
歐洲加入 QE 行列,將利率減至近零,因此有報導說對本地樓價有支持作用,加上鬆了少許辣,而的確又見交易量增加,尤其是細價樓的。 那麼真的有助支持甚至令樓價上揚?這有可能,並非全無道理: 1) 參考 2009年美國以及初期跟隨着她一起QE 之經濟體系的影響,本地樓價確實上升 = 且幅度甚強,基本上翻了翻,商業及工業物業的更過之(住宅)而無不及 。 2) 不必大量資金擁入,派定心丸 (不加息) 已可令一些本地資金出動 = 外來資金除直接賺入物業 (如部份國內買家),也可以是經機構投資 (如近年有不少外國基金間直接買本地物業,包括本地上市的 REITS),然而其持續 QE (短期)不會加息之信息更重要,因為普遍人已認為只要不多加息,樓價已可穩固。 此外在銀行放存了數百萬甚至遇千萬的存户不少,加上存款利息低,早年已可能買了樓房收租,見到歐洲也QE,不排除放膽再買。 3) 不過樓價平均從2009年漲了一倍,要再製造相約升幅需要更多金錢 = 舉例說,將一百萬物業抬高至二百萬,需要二百萬,再將其推高 100%,則要四百萬,還未計及税項。 除非歐洲勁寬鬆,又或本地投資者願意傾家蕩產式的投入,否則未必可將樓價大幅推高。 4) 細面積單位之樓價表現較強勁 = 若從2004年起計,細單位 ( 差餉及物業估價署所訂定之A類型單位,還有比A大的 BCDE類 )之價格表現不但勝出,且almost by a mile [見圖]。 除一般市場原因外,如近年新盤不多上車盤繼而往二手市段買,又或價格細容易負擔,甚至幫助子女上車等,部份退休人士 trade down 變現養老或許亦是當中因由。無論如何,一些開發商像對這市段重拾興趣。 歐洲由節約改為 QE,反映其經濟和社會不濟事。 ...完... 作者/聯絡:鍾維傑,香港大學建造理學士,香港大學建造學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