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1978年6月的《信報月刊》)
赤字財政的後果
美國的貨幣供應量增加速度過快的主因,是與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政策分不開的,卡達總統在競選時亦看到這個困境。所以他曾提出所謂「零點基礎預算」(Zero Base Budgeting),並曾保證在他任期之內,使美國政府的收支相抵。但這些競選口號只是空言而已。在過去的一個財政年度裡,美國的財政赤字是四百五十億美元;約相等於美國總入口數字的三分之一。本年度的財政預算,則更上一層樓,赤字增至六百一十八億。比較1974年的一百億元,赤字已作大幅跳升,龐大的政費開支,加上入不敷出;赤字預算的結果,是開動印刷機器,增加貨幣供應量。貨幣供應激增,政府的財政赤字亦是有增無減,造成通脹期待值增高。在國內造成通脹,在對外貿易往來賬上造成貿易 逆差,美元則連番下跌。美國政府不負責任的財政措施,是使到美元下跌的最根本原因,其沉在此,能否徹底根治美元的弱勢,其成敗亦在於美國能否減低對工商業的過多干預。裁削官僚架構,減稅,減少政府支出,採平衡預算,是使工商繁榮的根本治國大道。
美元下跌的根本原因,既然不是在貿易平衡賬中找,故此貿易不平衡,並不能透過率的改變而恢復平衡。理由之一,是美元是國際清算單位。雖然美元率下跌,但美國入口商仍是付出同樣數量的美元,去支付油價。故此,輸入旳石油價格不會提高,不能造成由於本地產品與輸入產品價格轉變、引致輸入減少、刺激出口的作用。而更根本的理由,是美元供應量由於政府的支出比收入大許多,不斷增加貨幣發行量,使通脹率持續增高,速度快於德日等主要貿易夥伴,美元率便只有如下坡車了。這是由於內部不均衡引致率下降,更造成對外不均衡的現象。
短期的救援措施不管用
然則美國聯邦儲備局的干預貨幣市場,與西德中央銀行簽訂的「換幣協定」,借馬克來拋售,能否挽救美元呢?干預外市場的目的,是打擊貨幣投機,假若現時美元的價值,真有所謂偏低一詞的話(任何經濟學家都不相信有偏低或偏高的說法),最好的試驗,是看看干預的結果,是賺錢或是虧損。假若聯邦儲備局借入馬克來拋售,可以使到美元上升,則儲備局可以以較少的美元,買入馬克,來償還欠款。故此,若儲備局干預的結果,可以扭轉美元的頹勢,則它必應賺了一筆。但假若是虧損的話,則表示干預的行動,是徹底的失敗,美元價值再跌是自然的發展,這表示美元的弱勢,並不是投機的結果,而卻另有原因了。下面表列了美國聯邦儲備局自1971年以來,干預外市場的積分表——
年度虧損數字(美元) 1971八百萬 1972五千二百萬 1973四千七百萬 1974三千四百萬 1975二億四千二百萬 1976二千五百萬 1977一億四千六百萬 資料:美國聯邦儲備局
這很清楚地表明,干預只會浪費金錢。因為浮動率很忠實地反映出國內外價格移動的趨勢。若不從控制通脹入手,一切的干預都是白費氣力。
最近美國又宣布拍賣庫存黃金,但以目前市價來算,總值也不超過五千萬美元,與美國的財政赤字六百億相比,猶如太倉一粟,濟不了事。近日美元腳步站穩,只是金融界認為美政府應會採取進一步措施控制通脹而已。
總結一句,美元的價仍會下跌——假若美國不積極改善財政赤字、減慢貨幣供應量來控制通貨膨脹的話。
註:在1974年7月1日以前,每一單位的特別提款權相等0.888671 Gram純金。在全世界大多國家採用浮動率後,每一特別提款權的價值如下(貨幣基金會可按時修訂)——SDR1=US$0.4+DM0.38+£0.045+F0.44+¥26+Can$0.071+Lit47+f.0.14+BF1.6+Skr0.13+A0.012+Dkr0.11+Nkr0.099+Ptas1.1+S0.22+R0.0082
-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