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歷史長河偶拾
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刘 江SK
2025年3月13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2月24日)

公元632年,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离世,他创建的庞大的阿拉伯帝国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由于他生前没有明确指定谁来继承他的位置,各派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协商,最终达成一致,推选穆罕默德的好友兼老丈人伯克尔来担当重任,并尊称伯克尔为哈里发,意思是“真主使者的继承人”。

         在伊斯兰教的教义里,穆罕默德是上帝的最后一位使者。而伯克尔并不是穆罕默德第一任妻子赫迪彻的父亲,赫迪彻去世后,穆罕默德又娶了好几个妻子,其中有个叫阿以莎的女孩,伯克尔正是她的父亲;据说阿以莎6岁时就和穆罕默德订了婚,9岁的时候就嫁给了穆罕默德。仅仅过了两年,“真主使者的继承人”伯克尔也去世了,随后,穆罕默德的另一位老丈人奥马尔以及他的女婿奥斯曼先后成为了领导者,他们也都被尊称为哈里发。

 

        在奥马尔和奥斯曼统治的时期,阿拉伯帝国开启了迅猛的扩张之路,他们把目标明确指向了北方的波斯帝国(萨珊王朝)和拜占庭帝国,同时与两大帝国开战,穆斯林难道是疯了吗?当然不是,反而是波斯和拜占庭的人要被吓疯了,公元634年,阿拉伯人在叙利亚地区与拜占庭军团展开大战,拜占庭军团被打得大败;同年7月,大马士革被穆斯林军队占领,紧接着在法尔战役中,拜占庭驻守巴勒斯坦的军队也被打得溃不成军;到公元636年,拜占庭帝国皇帝希拉克略不甘失败,集结了大批军队,打算与阿拉伯军队进行一场决战;结果是再次被阿拉伯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只能无奈地放弃今天土耳其以东的全部领土,狼狈地逃回君士坦丁堡。在另一个战场,波斯萨珊王朝更惨,阿拉伯帝国骑兵势如破竹,很快就攻破了如今伊拉克和伊朗的大部分地区。终于在公元651年,萨珊王朝的末代君主被杀,这个传承了430年的庞大帝国彻底覆灭。在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里,阿拉伯帝国以阿拉伯半岛为核心,疆域迅速向外扩张,覆盖了中亚和北非地区。

         希拉克略去世后,拜占庭帝国内部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权力争斗,最终他的孙子君士坦斯二世登上了皇位,此时的阿拉伯帝国就像一头凶猛的怪兽,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拜占庭帝国。公元655年,君士坦斯二世亲自指挥拜占庭军队与阿拉伯军队展开了一场“世纪之战”,拜占庭军队被打得丢盔卸甲,君士坦斯二世昼夜失眠,就在他准备逃离君士坦丁堡,撤回意大利时,阿拉伯帝国突然撤兵,君士坦斯二世高兴极了,以为是上帝显灵救了他。

        但实际上,阿拉伯帝国撤兵不是因为上帝的缘故,真正的原因是穆斯林世界内部出了严重的分裂;前面讲过,阿拉伯帝国的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来自倭马亚家族,穆罕默德还有个女婿阿里是来自穆罕默德所在的哈希姆家族,穆罕默德在最后一次公开演讲时,故意让阿里站在他身旁,于是很多人就觉得阿里才是穆罕默德最认可的接班人,相信这个观点的人组成了一个派别,叫阿里什叶派,意思是阿里的追随者,简称什叶派,他们一直盼着阿里能继承穆罕默德的事业,不过由于阿里自身年龄和威望等因素,在前三任哈里发的选举中,他都没能当选;一直到公元656年,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被刺杀身亡,阿里终于迎来了机会。麦地那的元老们一致推举阿里成为了第四代哈里发,但当时的阿拉伯帝国面积辽阔,下辖的叙利亚总督、来自倭马亚家族的穆阿维耶坚决反对阿里接任,他的理由是奥斯曼刚去世不久,应该先为他报仇,而且还隐隐暗示阿里就是凶手;就这样,穆斯林世界的第一次内讧爆发了,长达数年的内战开始,君士坦丁堡也因此暂时逃过了一劫。


        阿拉伯帝国内战一直持续到公元661年,最终以阿里被刺杀,穆阿维耶登台自称哈里发而结束;穆阿维耶上台标志着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的正式开启;倭马亚王朝把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当作首都,存在了90多年,在这90多年里,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我国的历史中,倭马亚王朝被称作白衣大食(这个王朝的穆斯林特别喜欢穿白色的衣服)。

          在倭马亚王朝之前,阿拉伯帝国处于正统哈里发时代,也叫四大哈利发时代;这两个时代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领导人的产生方式,伯克尔、欧迈尔、奥斯曼和阿里这四位哈里发都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这种制度被称为神权共和制,从穆阿维叶建立倭马亚王朝开始,实行的是世袭君主制,反对什叶派的是穆斯林逊尼派,逊尼派不承认阿里拥有“超神”的地位,坚持认为所有哈里发都是依据穆罕默德的圣训产生的,全部都是合法的,逊尼的意思就是遵循圣训者;在当今的穆斯林世界里,什叶派属于少数群体。

 

 

        阿拉伯世界的这场内乱,不但没有削弱他们的战斗力,相反在穆阿维耶的强力领导下变得愈发强大,他们常常多路出击,疯狂的向外扩张:在东线,他们侵入中亚地区,占领了从喀布尔到花拉子模的大片土地,势力一直延伸到帕米尔高原,与中国的大唐王朝形成对峙局面,他们甚至还打到了东南亚的岛国,这就导致了如今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竟然是位于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我们知道,早期的阿拉伯帝国并不强制被征服地区的人信仰伊斯兰教,人们可以继续保留自己原来的宗教信仰,阿拉伯帝国也不迫害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恰恰相反,他们还把这些人当成了仅次于穆斯林的受保护群体。


 

         穆阿维耶上台伊始就寻机复仇,一门心思就想着攻打君士坦丁堡,为此,他花了好几年时间做准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不仅在君士坦丁堡周边不断打击和消耗拜占庭的军事力量,还特意组建了一支强大的海军,之所以要建造海军,是因为君士坦丁堡的地理位置三面临水,背后靠山,而且这背后的山还在远离阿拉伯世界的欧洲那边,这就导致穆阿维耶要是想攻打君士坦丁堡,必须要有海军,就算不进攻,只是封锁君士坦丁堡,也得依靠海军,从公元674年开始,双方在海上频繁交战,当时拜占庭的皇帝已经换成了希拉克略的重孙子,君士坦丁四世,他年仅22岁,面对阿拉伯帝国来势汹汹的攻击,他咬紧牙关,坚决不退,公元678年6月25日,阿拉伯帝国集结了所有战舰,打算一举拿下君士坦丁堡,而拜占庭帝国似乎也同样派出了全部战舰迎战,双方再次开启了“世纪之战”,拜占庭帝国使用了一种“神秘之火”的武器,焚毁了阿拉伯帝国的海军战舰,最终结果是穆阿维耶花了多年时间打造的阿拉伯海军全军覆没,极少数侥幸逃生的阿拉伯海军回去后,把这种武器叫“希腊火”,而拜占庭自己则称它为“海洋之火”。靠着这个秘密武器,拜占庭多次打败了阿伯人、斯拉夫人、保加利亚人还有罗斯人的进攻,让帝国又延续了许多年,一直到帝国灭亡,这种神秘武器都没有泄露出去,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公元678年的世纪之战,阿拉伯海军全军覆没,陆军损失了3万多人,这是他们向外扩张以来的第一场大败仗,从此以后,整整40年,倭马亚王朝都没敢再招惹拜占庭,穆阿维耶甚至还主动和拜占庭帝国签署了和平协议,每年给他们3000金币;但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大帝去世后,北非这块土地慢慢被当地的“野蛮人”瓜分了,当阿拉伯人来到了埃及,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对这些野蛮人而言,让他们在村里闹闹事,欺负小干部还行,可要是对抗几乎打遍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人,那简直是天方夜盼,结果没多久,北非就沦陷了,到处插上了穆斯林的绿色旗帜,野蛮人全都信奉了伊斯兰教;直到现在,包括埃及在内的北非几个国家都是虔诚的伊斯兰信徒。


        公元711年,阿拉伯帝国军队跨过直布罗托海峡来到了伊比利亚半岛,当时在半岛上悠闲生活,打鱼、晒太阳的是西哥特王国,当时领军的是阿拉伯帝国将军塔里克。当时半岛的原住居民是西哥特这群东日尔曼人,他们在伊比利亚半岛已经生活300年,除了之前被北边西日尔曼的法兰克人欺负过之外,其他时候过的还比较舒坦,他们一致认为基督教文化就是自己的文化,公元714年,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哥特王国被阿拉伯帝国灭亡,随后,阿拉伯人继续开启征伐的脚步,一路继续北上。就在这群白衣大食顺风顺水的一路烧杀抢掠,没想到迎面遇到了劲敌。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