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5年7月3日)元代词人刘因在《清平乐·围棋》中写道“棋声清美。盘薄青松底。门外行人遥指似。好个烂柯仙子。输赢都付欣然。兴阑依旧高眠。山鸟山花相语。翁心不在棋边。”围棋,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帝皇君王们的最爱,而在围棋发展的过程中,也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紧张却不失精彩的故事,这是属于围棋的历史时刻。
《清平乐·围棋》
然而在众多历史名局中,有那么一些对局带有别样的色彩,这些对局或因棋手陷入思维迷局,或因背负巨大压力,让棋手们忍不住血溅棋盘,而这些对局也无一例外地都为名局,因为这其中凝聚了棋手的毕生精力。
而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两盘精彩的对局,从古人们泣血的棋局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对于围棋的执着与追求。
呕血之局 宋代棋圣刘仲甫奉上千古名局
在金庸先生名作《笑傲江湖》中,有这么一段对刘仲甫《呕血谱》的描写,非常值得玩味:
黑白子道:“你当真见过刘仲甫和骊山仙姥对弈的图谱?我在前人笔记之中,见过这则记载,说刘仲甫是当时国手,却在骊山之麓给一个乡下老媪杀得大败,登时呕血数升,这局棋谱便称为《呕血谱》。难道世上真有这局《呕血谱》?”他进室来时,神情冷漠,此刻却是十分的热切。向问天道:“在下廿五年之前,曾在四川成都一处世家旧宅之中见过,只因这一局实在杀得大过惊心动魄,虽然事隔廿五年,全数一百一十二着,至今倒还着着记得。”
笑傲江湖棋魔黑白子
到底是怎样的杀棋,才能称得上惊心动魄?要知道刘仲甫可是大名鼎鼎的宋代棋圣,明朝史学家王世贞在《弈问》这样评价刘仲甫的棋力:“果尔,则积薪而上有四道矣。仲甫之高积薪也,其持论也自为高者也。不疑、士明之高仲甫也,乘瑕者也。二子用壮而仲甫用衰也。”
意思是如果以唐代棋圣王积薪为标准,那么在他之上还有4个境界,而刘仲甫比王积薪还高了“两道”。自此刘仲甫的棋力之深可谓盖棺定论。
幸运的是,刘仲甫的这局《呕血谱》流传了下来,而从他的对局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局棋的险象环生。
其中杀机暗藏,可谓步步惊心
至112二手,白棋全灭。但从过程中,即便是以现代AI的眼光来看,都是妙手频出,也可以见得古人棋力之深。有意思的是,这盘棋的胜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骊山仙人赢了刘仲甫,一种说法是刘仲甫赢了骊山仙人,两种说法都有版本。不过从棋局的激烈程度以及刘仲甫在当时“丰饶天下先”的棋力来看,此局很可能是刘仲甫“左右互搏”的结果。
不过有仙人指点,也不失为古人对围棋的一种浪漫诠释。
日本棋手的呕血之战 背后的博弈让人深思
除了中国外,日本也有自己的“呕血之战”,只不过相比国内,日本版的故事更“黑暗”,也更让人惋惜。
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点在1831年,当时日本的围棋制度是这样的,只能有一位九段——名人,而在它之下则是日本棋届的“四大家族”,四大家族的头领也几乎都是八段水平,具有冲击九段的实力,在这样的局势下,日本棋届可谓暗流涌动。
当时四大家族中井上家的族长幻庵因硕对身为名人的本因坊丈和很是不满,想要以下犯上,把丈和从名人的宝座上拉下来,但又恐怕自己输棋,再无翻身之日,因此派他手下的最强弟子——赤星因彻七段出战,挑战本因坊丈和。
本因坊丈和,当时的本因坊称号所有人
赛前,赤星因彻对丈和的棋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并在前59手下出了极强的压制力,对此丈和也是进行了“打挂”(暂停比赛),第二天继续。
在打挂期间,丈和的弟子们给他拆解了很多战术,也让丈和有了新的想法,为了破局,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苦思冥想,一度甚至尿了裤子都不自觉,而丈和的妻子也深知这盘棋的重要性,为此三步一拜去往了当地的佛寺,祈求丈和能够得胜归来。
到了第二天,棋局继续,行至中盘,丈和依靠其强大的计算力,先后下出了3手“古今无类之妙手”(后世也称丈和之鬼手),这三手棋既兼顾了进攻,同时也加强了防守,让赤星因彻的算路被彻底打乱。
中盘过后,丈和步步紧逼
到了中盘阶段,丈和的攻势更加凌厉,而因彻只能步步防守,而他的地盘也是被丈和步步蚕食。面对危急情况,因彻没有放弃,而是苦苦思索如何破局,这场比赛不仅是为了他自己,更是为了井上家族的荣誉,他退伍可退,只能正面面对丈和。
然而,命运似乎对赤星因彻格外残酷。在比赛的第157手,赤星因彻终于不堪重负,口吐鲜血,染红了棋盘。那一刻,整个赛场一片哗然,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呆了。但赤星因彻却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勇气,他用衣袖擦了擦嘴角的鲜血,依然坚持对弈。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执着,仿佛在向丈和宣告,他绝不会轻易放弃。
丈和看着眼前这个顽强的对手,心中也不禁对他产生了一丝敬佩。但在围棋的世界里,只有胜负,没有同情。他继续冷静地落子,每一步都精准无误,不给赤星因彻任何喘息的机会。
最终,这盘棋共下了246手,丈和以白棋4目胜的结果赢得了比赛。当棋局结束的那一刻,赤星因彻已意识模糊,他的身体和精神都已经到了极限。七天后,赤星因彻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年仅二十六岁。他的离去,让整个棋界为之悲痛,这场 “吐血之局” 也成为了日本围棋史上最悲壮的名局,被后人铭记。
既生瑜何生亮,也是属于围棋史上的精彩时刻。
品味历史名局 感悟棋中真意
不仅是这两局的“呕血局”,在围棋历史的长河之中,有太多值得我们铭记的对局和历史了,通过了解这些历史,小棋手们可以博古通今,体悟古人对围棋酣畅淋漓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辅助与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作为一门传承4000多年的技艺,围棋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所有技艺类项目之最了,而感受着历史的传承,也是围棋发展的重要一步,我们如今的棋艺和对围棋的理解,很多都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发展而来,而当你在实战中下出古人的那些技法时,这何尝又不是一种继承和发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