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歷史長河偶拾
中國最牛軍長
徽臉
2020年12月10日

中國最牛軍長:一生好色成癮,娶了40個老婆,還是抗日英雄,可惜兒子沒一個像自己,骨灰至今沒下葬

1942年5月28日,日軍第十五師團長酒井中將被炸身亡,在日軍中引起震動。

因為在日本陸軍歷史上,“在職師團長陣亡,自陸軍創建以來還是第一個”。次日,日軍四十師團的少將旅團長河野又被擊傷。

而連創兩大輝煌戰績的是同一個人,他就是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軍軍長的范紹增。

范紹增來自四川,是民國軍閥抗戰時期一個很不一樣的英雄。

他與血戰滕縣的王銘章、寧死不降的饒國華不同,相比他們作風嚴謹、紀律嚴明的鋼鐵軍隊,范紹增的軍隊就是混混、流氓軍隊,人送外號——哈兒將軍。

“哈兒師長”與袍哥會

范紹增出生於四川大竹縣的一個富庶之家,自小嬌生慣養、不學無術,送進學堂唸書,書沒讀進去幾本,逃學的次數比進學堂的次數還多。

逃學去幹嘛?泡茶館。范紹增最愛的,就是在茶館裡聽江湖故事,交三教九流的朋友,還在13歲那年加入了袍哥會。

袍哥會,其實就是四川的哥老會,發源於清朝初期,盛行於民國時期,與青幫、洪門為當時的三大民間幫會組織。

他的父親范先級是當地一名鄉紳,面對這樣頑劣且天不怕地不怕的兒子,簡直不知道要怎麼教育,說也不聽罵也沒用,用棒子打都不起絲毫作用。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鄉鄰們都叫他“哈兒",用四川話來說就是傻子。

外號是“哈兒”,可不代表他真傻。

在那個亂哄哄的年代,上到軍閥大員,下到庶民百姓,都必須有自己安身立命的原則。

范紹增的原則就是:重義氣,有擔當。這一原則,也為他贏得了江湖地位。

在江湖上混久了,范紹增擁有的可不僅僅只是江湖地位。他最大的收穫,是見多識廣,對於險惡有相當敏銳的洞察,善於選擇合適的道路進退。

在他魯鈍的外表迷惑下,他扮豬吃老虎,躲過了多次風浪。

范紹增在少年時便加入了袍哥會,可想而知,袍哥會對他的影響有多大。

他的革命之旅,就是從袍哥會開始的。

他先是跟隨袍哥首領張作霖(這個“張作霖”是土生土長的四川人,和東北鬍子王,“少帥”他爹同名),加入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反對袁世凱的戰爭等。

後來,張作霖戰死,范紹增耿直、有頭腦,被兄弟們推舉為老大,化悲痛為力量,繼續和忠於袁世凱的川軍作戰。

袁世凱死後,“反袁義士”范紹增被川軍收編為營長,不久晉升團長。

接下來的十餘年,范紹增活躍在四川政治軍事舞台上。他作風彪悍,行事大膽,還只是團長時,就敢於襲擊數倍於己的軍閥部隊,搶奪槍枝彈藥。

若是有人排擠、打擊他,他也不多囉嗦,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後來,范紹增加入另一風流將軍楊森的部下,做到旅長、師長,並伴隨了楊森的興衰起落。

 

楊森家庭照

范紹增在軍隊任職,並不代表他退出了袍哥會。一手抓槍桿子,一手發展袍哥組織,范紹增幹得很歡。

由於原本就人脈廣泛,為人仗義耿直,加上作為師長的有利條件,范紹增逐漸成為川東地區“袍哥人家”的龍頭。

而袍哥會,也成為他手中的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為了發展自己的組織,范紹增甚至暗中支持袍哥會,對抗其他川軍部隊。

為此,楊森終於忍不住要下手做掉他。范紹增命不該死,逃過一劫,又改投四川軍閥的盟主劉湘。

其後,劉湘與他叔父劉文輝,為爭奪四川霸權,即將展開決戰。此時,劉文輝送給范紹增50萬大洋,收買他倒戈。

范紹增拿到大洋,笑得眼睛瞇瞇,立刻向劉湘打報告:“收到敵方劉文輝50萬大洋,請問如何處置?”

劉湘看了報告,心情大悅,批示道:“你拿錢到上海去玩一趟吧。”

范紹增拿錢到上海,好一番花天酒地。他這一趟,同時還結識了上海青幫的老大杜月笙、張嘯林等人。

這是劃時代的一次交遊。

上海青幫與川東袍哥實現了親密握手,長江中游和下游的兩個幫會團伙,自此組建了牢不可破的同盟。

劉文輝若是知道他的50萬大洋最後達成這麼個效果,不知該是怎樣的心情。

 

青幫三大亨

自掏腰包組建軍隊,出川抗日擊斃中將

范紹增深知“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多方面廣泛聯絡,以圖生存發展,並通過杜月笙等的關係,向國民黨中央蔣介石拋媚眼。

蔣介石未發跡時也是青幫的門徒,與杜月笙有師生之誼。

劉湘見范紹增與蔣介石之間勾勾搭搭,心裡難免有些疙瘩,借整編部隊的機會,名義上升范紹增為副軍長,實則剝奪了他對部隊的控制。

范紹增大怒,從此和蔣介石更接近了。

抗戰爆發後,范紹增痛感國難當頭,心血澎湃,決意請纓出征。蔣介石滿口誇讚,委派他為88軍軍長。

然而除了這麼個軍長的空銜外,一無士兵,二無武器。范紹增牙齒一咬:“沒關係,只要你蔣委員長肯給編制,老子自己招兵!”

抗戰爆發,原本熱衷於內戰的四川軍閥,紛紛率部出川抗戰。

於是范紹增拿出自己的川東地區袍哥老大的派頭,大張旗鼓徵兵。

由於范老大兄弟多,路子廣,素有威名,加上抗日救國原本就是大義所在,所到之處,民眾踴躍投軍報國。

短短幾個月,就招募到12000多人,組建了新編21師。但這21師的武器,幾乎全是四川軍閥淘汰的破爛貨,根本不堪使用。

范紹增一傻傻到底,又自掏腰包,全數維修,憑空弄出一個齊裝滿員的21師,雄赳赳出川抗戰去了。

范紹增對部下說:“過去打內戰,都是禍害老百姓。這次打日本,老子就是傾家蕩產,也要和兄弟們一起,把狗日的趕跑!”

范紹增一鼓作氣“變”出部隊抗日,這種高效率的作風,哪曉得反而引起了蔣介石的猜忌。

原來老蔣藉著抗戰控制了四川,一直忌憚那些在四川擁有強大潛在勢力的舊軍閥。

范紹增短時間組建21師,這不正印證其潛力麼?如此猛人,不得不防。

抗戰中,川軍裝備落後,訓練低劣,加上受到歧視,後勤補給常不能到位,因此戰鬥力差。雖然作戰英勇,卻往往損失慘重。

范紹增出川後,轉戰湖北、浙江、安徽各省,勇猛拼殺,屢有功勳。

1941年,老蔣在東南地區發動“雙十反攻”,各部基本徒勞無功,只有88軍收復了浙江餘杭。

1942年5月28日,在浙贛會戰中,范紹增率部擊斃日軍第十五師團長酒井直次中將。

酒井的陣亡在日軍中引起很大的震動,因為在日本陸軍歷史上,“在職師團長陣亡,自陸軍創建以來還是第一個”。

範屢立軍功,老蔣下命全軍通令嘉獎,軍委會不但給88軍頒發勳章獎章數十枚,還調來兩個師編入88軍。范紹增樂得大嘴巴傻笑。

正美呢,一紙調令來,范紹增“功勳卓著”,“榮陞”第十集團軍副總司令,原任88軍軍長,由何紹週(何應欽的侄子)接任!

這一下,范紹增兜頭給淋了一瓢冷水。鬧了半天,又是這明昇暗降的老把戲!

自個拿錢,拿人,拿命,浴血殺敵報國,反而遭到蔣光頭這種擺佈,范紹增真是怒了。

他乾脆丟掉那有職無權的空頭副總司令,回老家做生意,發財去了。

反蔣起義,迎接解放

范紹增手下雖沒了部隊,可不代表他沒了勢力。在四川,他說的話依舊有分量,甚至能控制四川“國大代表”的選票。

國民黨“國大”期間,上海青幫頭子杜月笙想選進主席團露露臉,算來算去差4張票,便去找范紹增。

范紹增一看兄弟夥要幫忙,二話不說,回頭便去活動。結果在選舉中,杜月笙獲得了額外六張票的支持,順利入選主席團。

蔣介石看此情形,對范紹增手裡的選票有了想法。

當時,蔣介石正支持孫科競選副總統,以打壓桂系頭目李宗仁。老蔣找到范紹增,希望他幫孫科拉票。

范紹增心頭火暗冒:當年老子在浙江打鬼子,你蔣光頭反而背後下手搞我,如今還想我幫你忙?

於是他看似傻乎乎地回答:“委員長,我已經答應李宗仁幫他搞票了,不好說話反悔的。”

氣得蔣介石夠嗆,也叫范紹增心裡樂了很長一陣子。

首屆大選,李宗仁當選為中華民國副總統。據說消息傳來,蔣介石當即失態,驅車在中山陵和府邸之間往復奔馳數趟,近乎癲狂。

1949年9月,范紹增被委任為國民黨重慶挺進軍總司令,1949年12月,他便反蔣起義,在家鄉迎接解放。

1950年2月整編後,范紹增被任命為第50軍"高參"兼第148師副師長,後又根據他的愛好,任命他為河南省體委副主任。

如今,矗立在中原大地上的鄭州體育場,氣勢宏偉,可容納萬人集會,就是他在任時修建的。

40多個姨太太,生的兒子沒一個像自己

在一般人印像中,解放前的西南地區軍閥,往往煙癮極大,濫飲爛醉。范紹增卻菸酒不沾。他有他的嗜好:一是賭錢,二是玩女人。

除了坐擁兩位數的姨太太,范紹增還在各地收了許多所謂的“幹女兒”。

對此事,他解放後的解釋是:“四川的女孩子長得漂亮,但是好多人家裡很窮,她們就跟了我。”

范紹增一生中所收的姨太太,以及管他叫“爸爸”的這些女人,總數究竟有多少?

沒人統計過。有人估計是四、五十個,有人說還要多。單從數量規模上,怕連范紹增的老上級楊森也要稍遜一籌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40多個姨太太給他生了十幾個兒子,這些兒子卻沒一個像自己,大多像母親。

1949年12月15日,范紹增在四川渠縣率部起義。

起義後他召集家屬開了一個會,他說:“今天解放了,我們一切都要聽共產黨的,共產黨實行一夫一妻制,我這個家不符合共產黨的政策。所以要把你們遣散,把家產分了,你們帶著孩子和各自的東西,各奔前程。”

一家老少抱頭大哭。幾個太太都和他辦了離婚手續,只有葉紹芳堅決不離,在成都住了幾年後,經組織批准,1954年帶著兒子範秋生來到鄭州,和范紹增團聚。

後來,“文化大革命”爆發,正在上學的范老三受極左思潮影響,跑回家中宣稱要造反,還指著范紹增的鼻子稱他為“老軍閥”,表示要與他劃清階級界限。

范紹增勃然大怒道:“哪個說老子是軍閥?老子1949年就參加了光榮的解放軍,是響噹噹的革命幹部。你看見沒有?這是老子的榮譽證書,朱德總司令頒發的。”

范老三想了半天又問道:“那麼,你那根有國民黨黨徽的牛皮腰帶又是怎麼回事?你捨不得丟掉,莫不是還想變天復闢?”

那根皮帶是范紹增黃金時代的見證,是他留著的惟一紀念品。他越想越氣,返身進屋,找出一枝滑膛獵槍,對著兒子吼道:“翻天了!你不知道自己能吃幾兩乾飯,再跟老子胡攪蠻纏,老子一槍崩了你!”

范老三抱頭鼠竄而去。

統戰部門盡最大努力保護范紹增,但終因賀龍冤案的牽連,他也被收審關押了幾年。不過,當有人想從他那裡蒐集賀龍的“黑材料”時,他把心一橫,半句壞話也不講。做人要有良心,他堅信賀鬍子是好人。

粉碎“四人幫”後范紹增得以平反,被安排為全國政協委員,補發工資,增加住房,在鄭州養老。

范紹增故居

在1977年,范紹增在鄭州因病逝世,但是其骨灰至今未下葬,藏在河南范紹增兒子的家裡,只因他想回到老家重慶。

范紹增雖然一生娶了很多姨太太,與私德有虧,但是他在抗日中做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應該受到我們的尊敬。

 

(文章來源: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