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西遊記》中大家都喜歡孫悟空,喜歡他的威風凜凜,喜歡他的叱吒風雲,他是許多人心目中的蓋世英雄。 可是等到時間把《西遊記》磨了一遍又一遍,卻發現很多以前沒注意的到角色,也慢慢地懂了。 01 在整個取西經團隊中,最低調的絕對是沙和尚了。 其他人的故事總是精彩紛呈,屬於他的卻寥寥可數。 甚至連白龍馬也都有一段叛逆往事,沙和尚卻除了任勞任怨外,什麼讓人有印象的點都沒有。 但是沙和尚可不是個普通人呀,他被貶前的身份可是天庭的捲簾大將。 捲簾大將的職責是什麼呢? 顧名思義,工作肯定是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出行的時候,殷勤地幫他們把前頭門簾捲起來,然後吆喝著:皇上您慢走,下次再來呀。 如果你這麼想,那就錯了,捲簾大將的職位跟捲簾沒多大關係。 他更接近於玉皇大帝的貼身護衛,而不是只會捲簾子的大內總管。 眾所周知,貼身護衛可不好當。一是得武藝高強,二是得心思細膩。 當得好的話,說不定就能像衛青那樣一朝得勢,鯉魚躍龍門。當得不好的話,又很容易因為帝王一時的喜怒,就被咔嚓掉了。 沙和尚就是沒當好的那種,因為打碎了琉璃盞,觸犯天規,被貶出了天庭。 02 沙和尚跟取經團隊的其他人不大一樣,他沒有什麼普度世人,修成正果的夢想,他就是把取經當成了一個本分的工作,踏踏實實地去做了。 他的本分性子跟他的成長經歷不無關係。 沙和尚成仙前,資質不高,也就是有點蠻力,屬於草根階級。“雲遊數十遭,才得遇真人。” “三千功滿拜天顏”,花了很久的功夫才最終被天庭錄用,成為了一名天官。 如果放在現在,應該就是死磕公務員考試的典型。沒有太多天賦,但是靠著努力,終於鑽進了公務員的隊伍。 以沙和尚的前半生來看,捲簾大將應該就是他事業的天花板了。他也很踏實,勤勤懇懇,可以說如果不是打碎了琉璃盞,他肯定不會考慮跳槽換工作,絕對就在天庭養老終身了。 但是實在沒辦法,他被天庭開除了。 人到中年,卻落得淒涼無比。 好不容易同事赤腳大仙替他求情,沒有判死刑,只是貶到了流沙河東岸,卻還要遭受七日一次,飛劍穿胸的酷刑。 只能說一個慘字。 03 沒辦法,雖然失業了,但是生活還是得繼續下去。 有人給他指了一條明路:最近有一個西天取經的創業隊伍做的不錯,要不要去加入他們。 沙和尚立刻有了心動。 但是他好歹是天官隊伍出來的,加入其他創業公司不能太隨便,他決定試試看取經團隊的水平。 第二十二回豬八戒大戰沙和尚,三次的交手,第一次“他兩個來來往往,戰經二十個回合,不能分勝負”,第二次“二人整鬥有兩個時辰,不分勝敗”,第三次“這一場,來來往往,鬥經三十回合,不見強弱”。 於是沙悟淨有了一個“心悅誠服”的藉口,開開心心地加入了取經團隊。 畢竟論本事,孫悟空肯定比豬八戒強,那自己跟著他們肯定不會吃虧。再加上,豬八戒原本是天蓬元帥,比捲簾大將還高一級,跟沙和尚一個系統出身的。這樣以後,跟別人說自己在創業的時候,也不至於太丟人。 天蓬元帥能做的事,捲簾大將怎麼不能做呢。 04 但是天蓬元帥和捲簾大將性格上還是很不一樣。 豬八戒原來統兵在外,驕奢淫逸慣了,性子很隨便。但是沙和尚就不一樣了,天天跟在皇上後邊服侍,每天考慮的其實是關係來往,和帝王心術。 玉皇大帝放個屁,他都能嗅出來是什麼意思。 但是在取經團隊裡,他最驕傲的技能沒啥用。 一個心如止水的得道高僧,一個看到漂亮小姑娘都要一棒子打死的潑猴,一個貪吃好色的豬頭。 跟他們交往,根本不需要小心翼翼地拿捏關係。 於是沙和尚也就想開了,自己就跟著取經團隊混日子就行,他們吃魚他喝湯,他們當菩薩,自己當羅漢。 他把創業當做一份工作來完成,雖然不出色,但是不出錯。 我們覺得沙僧不出色,就是因為他半生磨煉出來的小心翼翼沒有用武之地。 但是他也一點沒有抱怨。 抱怨能有什麼用呢?沒有伯樂,沒有用武之地,這不是人生常態麼? 日子該過還是得過下去。 05 沙僧雖然沒有施展才能的地方。 但是你看,在西遊記裡有好處的時候,他也全都沒有落下。 偷人參果那一回,孫悟空往下弄,豬八戒在下面接,沙和尚不知所踪,壞事他們兩個幹,沙和尚就不摻合,是吧! 然後回來分贓了,沙和尚問人參果是怎麼來的,孫悟空說偷來的,沙和尚這個時候也不說什麼了,低下頭吃他的人參果,反正也不是我偷的。 要被發現呢,唐僧也只會罵孫悟空和豬八戒,關我屁事。這個中國人有句古語叫做:悶聲發大財。 再說到這個通天河那一回,孫悟空不通水性,就讓八戒和沙僧下水,一個天蓬元帥一個捲簾大將,水性都比他強。 這時候沙悟淨又說話了:“我們兩個把妖怪引出來,你在岸上等著行嗎?” 大家看到了嗎,他倆引妖怪出來,然後讓孫悟空一棍子拍死,萬一這妖怪有後台呢,被打死了也不算我的,責任我可擔不起。 結果,這金魚是觀音菩薩的,這要是被沙和尚拍死了,他還想回天庭?哼哼,做夢吧。 所以,沙和尚這一路上都是看得非常清楚的,這些個妖怪都是有後台的,輕易動不得啊! 06 到此,你應該都看明白了。 在取經團隊裡,最不常說話的沙和尚,反而是個人情世故學家。 沙和尚在師徒幾人中,是最冷靜分析事物的一個,只是不輕易露出來。 再來看看紅孩兒那一回了:紅孩兒抓了唐僧,孫悟空知道他老子是牛魔王,孫猴子高興啊,那是我結拜大哥,槓槓的! 孫悟空要去找紅孩兒時,沙悟淨出來說話了:大師兄,俗話都說了,三年不上門,是親也不親。你五百年沒找過人家了,人還認你嗎? 從這裡完全可以看出他很懂得人情世故,中國還有句古話說得好嘛——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幾百年沒找的親戚,能好說話嗎?孫悟空呢,非得去找,結果不是被紅孩兒燒得差點毛都沒有了。 07 在整個取經團隊裡,沙和尚永遠是那個看起來做事最多,但真正的大事卻永遠不去擔著的那個。 團隊的雜事雜活他都願意去做,但是戰略規劃和冒風險的事情,他都會小心的避開。 他看得清自己的定位,他就是個打工仔,他沒有太大的野心。 所以,在最後他只被封了一個金身羅漢,連小白龍都封了個八部天龍廣利菩薩。 但是他很知足,知道其他人天賦背景都比自己出色,自己只要不出錯就行。 08 沙和尚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經歷中年磨難的人,比起神通廣大的師兄弟們,卻也更加接近尋常的我們。 有的人說沙和尚在《西遊記》裡只有四句台詞:“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啦!”、“大師兄,二師兄被妖怪抓走啦!”、“大師兄,二師兄和師父被妖怪抓走啦!”、“……(自己被抓走了)” 說的越少,錯的自然也越少。 人到中年,已經習慣掩藏起自己生活的不易。 日子偶爾也會像老沙那樣,苦一陣子。 突然地失業,突然地落草,突然地禿頂。 但是可以學學老沙的處世之道: 少說多做,明哲保身。 即便心中人仰馬翻,也要裝出一臉盛世安寧。 將苦和難存在心中,踏實地將生活當做工作腳踏實地地走下去。 學會知足,學會拿捏,學會放下。 敢問路在何方?其實,路在腳下。
文章來源: 汗青史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