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如果談論到中國古代哪一個朝代最讓後人喜歡和惋惜,那我想應該就是明朝。一本《明朝那些事》讓我們了解到了那個偉大且燦爛奪目的朝代。 它結束了強大的蒙古帝國的統治,開創了自唐代以來新的民族大融合,它同化了羌族,歸化了壯族、回族和苗族等。 自從立國以來,明朝就堅持“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偉大氣節,它不再像宋朝那樣面對胡人卑躬屈膝,而是向他們證明了中原漢人的勇氣和決心,它甚至控制了遼東,收復了幽雲十六州,活生生呈現出一個強大的中原王朝。 今天我們的故事就發生在明朝,我們故事的主人公也是明朝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 講到明朝,我們就必須先來說說明朝的開國皇帝。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可以用“三個最”來形容,他是中國所有的帝王中出身最低的,他是所有帝王中最勤奮的,同時他也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帝王之一。 元朝末年,百姓流離失所,生活苦不堪言,加上元朝對於中原人民殘酷無情欺壓,起義開始爆發。 朱元璋出身貧寒,祖上世代為地主服務,受地主欺壓,在父母兄弟姐妹相繼被餓死之後,放牛娃朱元璋正式加入到了對抗元朝殘暴的統治的起義中。 憑藉自身出色的軍事天賦和自己持續不斷地努力,他在起義軍中迅速崛起,在戰勝了最後敵人陳友諒之後,他成為了當時全國實力最大的起義軍。 之後起義軍在徐達和常遇春等人的帶領之下,迅速地瓦解掉了破舊不堪的元朝,自此偉大的明朝正式出現在中原大陸。在朱元璋帶領下的明朝穩步前進,百姓的生活也開始蒸蒸日上。 可是歷史總是不盡如人意的,由於朱元璋的長子朱標英年早逝,他將自己的皇位傳給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年幼的朱允炆在登基之後,為了防止自己的叔叔們謀反,迅速在全國開啟了削藩,自此另一位明朝的傳奇帝王朱棣登上了歷史的舞台。 朱棣生於朱元璋東征西討的起義過程中,自幼便跟隨朱元璋手下的大將學習兵法,因此有著十分出色的軍事才能。就這樣在後來的削藩戰爭中,他發動了靖難之戰,戰勝了朱允炆成為了明朝的永樂大帝。
王爺一心只想做皇帝
歷史發生到這,我們的主人公開始正式亮相,他就是朱棣的第二個兒子朱高煦。 朱高煦在靖難之戰中可謂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曾多次營救朱棣於危難之中,為朱棣贏得大明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 朱高煦平常生性狡詐,作戰時又勇猛無比這與年輕時的朱棣十分相似。加上朱棣的長子朱高熾生性軟弱且體弱多病,朱棣曾多次想要傳位於朱高煦。 但是自古以來就有立長不立賢的傳統,所以朱棣在繼承人的位置上就一直處於搖擺的態度。於是他便向當時的首府謝縉尋求意見,在謝縉說出三個字後,朱棣便立即確定了最終的人選。 謝縉當時說的三個字便是“好長孫”。長孫就是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朱棣對於他的長孫可謂是偏愛有加,為了能夠順利的傳位給朱瞻基,朱棣便選擇了朱高熾作為自己的接班人,且將朱高煦分封到了雲南的邊陲地區。 為了能夠繼續爭奪帝位,朱高煦在接到命令之後並沒有前往雲南,而是跑到了朱棣面前開始乞求,他向朱棣哭訴自己並沒有犯罪,為何要發配邊疆。 由於朱棣對他還是十分喜愛的,於是朱棣便撤回了詔命,帶著他一起巡視北方邊界。在去巡視的過程中,朱高煦表現十分出色,朱棣也對他讚賞有加,於是便答應了他,讓他繼續留著南京。 受到朱棣喜歡得朱高煦在回到南京後,便開始囂張跋扈,認為自己很有可能繼承皇位。可是朱棣早就看穿了他,於是朱棣再次下令,將朱高煦分封到青州。 賊心不死得朱高煦這次依然賴著不走,並且招募了三千士兵來公然反抗朱棣的命令。於是朱棣雷霆大怒,下旨將朱高煦貶為庶民。 好在朱高煦的哥哥朱高熾為他求情,朱棣這才免去了他貶為庶人之罪,而是讓他馬上離開南京,前往自己的封地,安心做一個王爺。
賊心不死被活蒸
對於朱高煦來說事情發展到這,還不算壞,他還可以繼續安心地舒舒服服做一輩子王爺,可是他依然賊心不死,繼續等待著謀反的機會。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駕崩,朱高熾靈前繼位,成為了明仁宗。得到這一消息的朱高煦心灰意冷,因為他認為自己再也沒有登上皇帝寶座的機會了。 可是歷史偏又跟他開了一個玩笑,明仁宗朱高熾在繼位十個月後就病逝了,於是他又再一次得到了機會。 他在太子朱瞻基前往北京奔喪的途中派人截殺,但是沒有成功,最終朱瞻基還是順利的回到了北京,成為了宣德皇帝。一次次失敗後,朱高煦忍無可忍,他決定相仿自己的父親發動造反和自己的侄子爭奪皇帝。 殊不知他不是朱棣,他沒有朱棣的那樣的雄才大略,朱瞻基也不是朱允炆,他比朱允炆要智慧的多。得到朱高煦造反消息的朱瞻基立馬御駕親征很快便擊敗了朱高煦。 在朱高煦被捕之後,很多的大臣都建議殺掉朱高煦以儆效尤,可是朱瞻基向朱棣發過誓手中必不佔親族之血,所以僅僅是將他軟禁在了西安門內。 直到這種地步,如果朱高煦老老實實的他還可以安穩地度過此生,可是此時的他卻依然心高氣昂,不可一世的模樣。 在朱瞻基來看望他時,他竟然伸出腿來將朱瞻基絆倒在地,只為看他的笑話。 朱瞻基在被絆倒之後,龍顏大怒,令人搬來一頂銅缸將朱高煦死死扣住。 而此時的朱高煦依然死不認輸,他奮力起身,竟然將大缸頂起,在房間中四處亂晃。口中囂張著說道:“一口破缸能奈我何”。 氣急敗壞的朱瞻基令人壓住大缸,在周圍點上了火,就這樣朱高煦活生生在大缸中成為了一隻“烤鴨”。 回看朱高煦的一生,年少隨父征戰,立下不朽戰功,卻因貪圖皇位落得囚徒下場,最終因張揚跋扈以悲慘結局完結自己一生。果真讓人,既可憐又可恨。
文章來源: 汗青史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