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綜述
我們每個人總會有嚮往的生活,與仰慕的英雄。我們也有自己想要成為人。但如果有人問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會說,我想成為像他一樣的人。
他是誰?他是四川農村辛勤勞作的農民,是戰功卓著的功臣,是隱姓埋名30餘年,為祖國建設辛勤耕作的“超級英雄”,他就是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柴雲振。
生平
柴雲振是四川省岳池縣大佛鄉人,入軍後1950年隨志願軍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951年,柴雲振在樸達峰戰爭中負傷,後轉移至醫院醫治。傷愈回到家鄉隱姓埋名,與部隊失去聯繫。
經過33年的艱苦尋找,1984年柴雲振再次出現在大眾視野。2018年12月26日,一級戰鬥英雄柴雲振安詳逝世,享年93歲。
傷癒後失踪
在那個硝煙瀰漫的時代,作為志願軍的一名軍人,他參與了樸達峰阻擊戰,在戰爭中奮力擊敵,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雖然深陷戰況激烈的戰場,可柴雲振依舊奮力衝鋒陷陣,為戰爭的勝利博得一線生機,直到最後身負重傷,暈厥昏迷,被迫離開戰場,轉入醫院進行醫治。
戰爭順利結束了,英雄平安回歸了,英雄應該獲得屬於他們的獎章與榮譽,然而在頒布榮譽時,這位一級英雄,卻消失在人們得到視野中了。
負傷嚴重的柴雲振幾經轉院治療,由於戰爭的混亂,對於醫院治療記錄沒有詳細的跟踪,最後失去了與部隊的聯繫。柴雲振的軍長,前國防部長秦基偉同志一直無比惦念這位英雄,下令必須找到柴雲振,朝鮮方甚至為了紀念英雄,掛起了他的“遺像”。
33後終於找到英雄
在眾多努力下,終於在《戰場報》記者李天恩的大力尋訪並登報查找下,在33年後成功找到他。
據柴雲振回憶,他只是自己辦理了出院,拿著三級殘疾證明,回到了老家,領了大米,改名為柴雲政,與村民共同為祖國建設辛勤勞作。
三十多年裡,柴雲振先後擔任村鎮內多種要職,默默地為黨和人民與國家建設辛勤工作,無私奉獻,從未吐露自己的功績,也從未以為國家做出犧牲標榜進行炫耀,沒人知道他曾經為祖國安全作出過多大的貢獻,他也就僅僅是那樣過著屬於一名普通社會主義建設者的普通平凡的生活。
在33年後柴雲振再次出現在大眾視野之後,縱然他承擔了多種不同的社會角色,承擔了多種社會責任,但他對祖國建設的赤誠之心卻從未改變。無論是在政治、經濟、社會哪個方面,他都貢獻著屬於自己的一份力量。
當柴雲振和秦基偉兩人在北京見面時,柴雲振向秦基偉標準的敬了個軍力,聲音厚重的說道:老首長,戰士柴雲振前來報到。 秦基偉熱淚盈眶的回應:柴雲振通知,33年了,我找了你33年,終於找到你了啊。
正所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奉獻不在於年齡,柴雲振便是這樣在祖國革命和建設的征途中奉獻自己的一位英雄,是一位值得我們學習與敬佩的英雄。
柴雲振說:“榮譽屬於祖國和人民,我只有多做貢獻來報答”;“我的戰友都犧牲了,我活著應該為他們做點事情,我對組織沒有要求”。
“埋在地下的樹根使樹枝產生了果實,卻並不要求什麼回報。”這大概就是柴雲振英雄“虛懷千秋功過,笑傲嚴冬霜雪。一生寧靜淡泊,一世高風亮節。”的崇高人格吧。
結語
“無私是私有的道德,因為從它身上是無利可圖的。”
33年的隱姓埋名,他也知道,也許回去,他就能夠功勳等身,安享晚年。但他卻沒有那麼選擇。於他而言,那是軍人的天職,是他的使命,是他作為軍人理應保家衛國的信念,是他不負祖國,不負人民,不負戰友的承諾。是他無私奉獻,甘願貢獻的高尚人格,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所最需要的崇高品質。
時代的發展,好像讓我們失去了許多生活的激情。我們被生活磨平了棱角,被利欲蒙蔽了雙眼,被平凡壓彎了腰肌,我們開始順從,我們開始告訴自己,沒關係,這世上終歸歸於平凡,平凡即偉大,可卻從沒有想過,這世界缺少的不是接受平凡,而是甘於奉獻。倘若我們每個人甘於奉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日便也一定近在咫尺。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當14億人民風雨同舟,當14億人民的夢匯聚成同一個中國夢,當奉獻與奉獻擦碰出不一樣的花火,當33年後,再回首,願往事隨風,初心不改,你我仍能一片丹心,不負韶華,逐夢揚帆。
文章來源: 汗青史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