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2 | |||||||
人生意義
對信徒來說,人生的生存意義,並非爭取名、利和權,而是「榮神益人」(羅馬書15:5-7)。
然而對非信徒來說,人生並沒有永恆意義,有的只是眼前的名譽、金錢、權力、個人成就和幸福(pursuit of happiness);金科玉律就是「適者生存」,人會不惜用任何途徑去鞏固已經擁有的,然後進一步謀取更多的名譽、金錢、權力與個人成就和幸福。
情義、道德、善惡和天理
在一個無神的「弱肉強食」世界裡,「天理」是無需理會的,「情義、道德、善惡」是可以忽略的;然而人的心底存在「天地有正氣」、「舉頭三尺有神明」、「邪不能勝正」和「天網恢恢」這些基本人性觀念,如果沒有神的話,這些想法究竟從何而來?
這些概念,就是神的本性,如果不是神將這些思想放在人的心裡,人是不會無緣無故想像出來的。
未來指望
雖然世界的生態、生存環境、政治、經濟和社會情況都普遍比以前變壞,令人覺得「這世界非我家」,然而我們對未來有指望呢?
開明的社會、教育的普及、科技的進步與民主政制的發展,肯定令人的知識充實、眼光擴闊和要求提高,但是否會令人類更加平等、幸福和富強呢?可惜暫時還未曾有一個確實的答案。但是無可否認,世事在現實中主,變幻無常:
最強盛的國家並不一定幸福, 最賺錢的公司可能要清盤, 最富有的人並不一定快樂, 最成功的事業會走下坡, 最聰明的人可能頑疾纏身, 最健康的人可能意外身亡, 最著名的強人可能身敗名裂, 最親密的關係可能會破裂, 最美滿的家庭始終會分離, 最忠心的人可能會背叛,和 最愛的人會離開自己。
這正如傳道書1:2-11所說:「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甚麼益處呢?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日頭出來,日頭落下,急歸所出之地。風往南颳,又向北轉,不住地旋轉,而且返回轉行原道。江河都往海裡流,海卻不滿;江河從何處流,仍歸還何處。萬事令人厭煩,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哪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
換句話說,無論人怎樣努力,在世界今生都不能得到幸福和滿足;惟有靠著主耶穌寶血的救贖,我們才可以得到永遠的平安、喜樂和盼望。
天堂和地獄
「天堂和地獄」是我們現在看不到的,然而我們不能否定它會存在於另一個「時空」(space–time continuum)的可能性。
有人說:「如果神存在的話,就算人不接受,祂仍然會存在;我寧願相信有神,死後發覺原來沒有,也沒有甚麼損失;但是如果我不相信有神的話,死後發覺天堂和地獄真的存在,到時便永遠噬臍莫及了!」
罪惡和魔鬼的存在
雖然有人覺得神是存在的,然而覺得一個「全知」、「全能」、「全在」、「全善」和「全美」的神,為何會容許罪惡和魔鬼的存在呢?
原來魔鬼是背叛神的「天使長」(以賽亞書14:12-15),變成神的相反,結果:
· 沒有光明的地方,就是黑暗; · 沒有神的地方,就是地獄; · 沒有神的真理,就是罪惡; · 不遵行神的道,就是犯罪;和 · 神的相反,就是魔鬼。
然而耶穌的寶血救贖已經戰勝了罪惡(啟示錄1:5),而魔鬼的權勢不會維持長久,將會在末世被捆鎖,最後被扔在火湖裡,永遠受苦(啟示錄20:1-10)!
魔鬼試圖將神的美意轉變為惡事,然而神始終會撥亂反正,將魔鬼的惡事轉化為美事,完成祂的救贖計劃! (待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