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新中國的成立 內戰之後,新中國在1949年成立,在初期階段,領導人無疑是有理想的;然而在西方列強的封鎖之下,謀求突破,意圖「超英趕美」的1958-1960年「大躍進」(The Great Leap Forward),因浮誇和好大喜功而失敗,繼而發生1966-1976年內部權力及階級鬥爭的「文化大革命」(The Cultural Revolution),引致生靈塗炭,萬物蕭條;直到鄧少平在1977年復出,推行「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的四個現代化計劃,國勢才開始有轉機,人民的生活質素得到顯著的改善;這個過程有起有跌、有成功有失敗、有血有淚、有收穫亦有犧牲,一點也不容易;中國付出了不少的代價,學習了艱辛的課程,去蕪存菁,現今仍然面對無數的困難,例如對外方面: · 中美關係; · 中日關係,尤其是「釣魚台」爭議; · 南中國海主權糾紛;和 · 台灣問題。 對內方面: · 西藏問題; · 新疆問題; · 「六四事件」的後遺症; · 貪腐問題; · 貧富懸殊問題; · 發展對土地供應與環境污染的影響; · 國民對民主的訴求;和 · 香港的管治問題。 這些問題十分複雜,都需要國家和人民嚴正妥善處理。 中國的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上的美蘇兩個超級強國互相對峙,形成「冷戰」的局面;蘇聯在1991年解體之後,「冷戰」宣佈結束,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在世界事務所發揮的影響力,遠遠超過其他國家。 然而在過去二十多年來,因國內外的問題困擾,美國的國勢已經大不如前,無論軍事、外交、政治、經濟、民生及社會議題都失控而走向下坡,超級大國的地位受到動搖;而自從特朗普在2017年成為第45任美國總統之後,意圖力保美國是世界上唯一霸權,推崇「美國第一」的外交政策,不單事事針對敵人,與傳統盟友亦交惡。在今年7月開始的「中美貿易戰」,現時仍然在進行中,究竟誰勝誰負?美國會否因此保持世界上唯一霸權的地位?抑或會加速她衰落的速度,我們靜觀其變。 中國方面,自從1978年鄧少平將國家開放以來,中國差不多從零開始,在沒有任何外國幫助之下,在三十多年間,中國各領域不斷強化,將中國人民脫貧,大大改善人民的生活,已經於2010年成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僅次於美國,現時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世界第一大農業國、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和世界第三大服務業國,實在是一個現代奇蹟。 中國擁有世界最多的人口,大約1/5左右,在2012年以前,經濟長期保持在10%的「國內生產總值」高速度增長率,令世界觸目;在2015年雖然經濟下滑,仍然保持6.5%左右的增長率,可能是「新常態」的狀況,但相比其他國家,仍然是不錯的表現。 此外,中國近年更積極發展「亞投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及「一帶一路」(One Belt And One Road),即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者的合稱,增進國際經貿關係,擴展地區影響力,是現今任何國家都不能忽視的強國;然而,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 per capita)還屬「發展中國家水平」,僅位列世界第70多位,國家的發展道路,仍然有一段很長遠的路要走。
— 待 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