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5 | |||||||
什麼是「科學神創論」? 「科學神創論」(Scientific Creationism)是一群「基督徒科學家」(Christian scientists)發起的「有組織運動」(organised movement),他們包括著名大學的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生物學家、人類學家、數學家、工程師、地質學家和考古學家,希望用傳統的科學方法,作出實驗室研究和考證,去証明聖經關於創世記的紀錄是真確的,主要是: · 聖經是無錯誤的(inerrancy of the Bible); · 世界是神用6天的時間創造的;和 · 萬物被創造的方法和次序與創世記第1章所記載的一樣。 這一群持有共同信念的「神創論科學家」(creation scientists),由發起人美國的莫理士博士(Henry Morris),在1970年成立了「創造研究學會」(Institute for Creation Research);雖然他們的立場與研究結果被普遍相信「演化論」的「主流科學家」否定和排斥,但是他們默默耕耘,努力不懈地去工作,希望他們的心血成果,終於有一天被其他科學家認同和接納。 熱力學定律(Laws of Thermodynamics) 首先,「神創論科學家」質疑「大爆炸理論」和「演化論」的科學基礎,是否違反了已被確立的「熱力學定律」;因為「定律」(law)是已經被確立的,所以可以推翻(override)未被確實的「理論」(theory),而未被確實的「理論」並不能推翻已被確實的「定律」。 已被確定的「熱力學」第一和第二定律簡述如下: 「熱力學的第一定律」即是「能量守恆定律」(Conservation of Energy):在一個「孤立系統」(closed system)裡,即是沒有新外來能源加入的範圍之內,所有的物質與能量,形式可以轉化,例如物質可以變成能量,甚至能量可以變成物質;但是「輸入物質與能量」(input)的「總和」(total sum),永遠等於「輸出物質與能量」(output)的「總和」;物質與能量的總和既不能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失去;換句話說,物質與能量可以互變,但是總和不會無端出現或消失。愛因斯坦的「質能轉換公式」(Mass Energy Equivalence)E = mc2,就是將物質轉化成能量的方程式,而「核子反應」(nuclear reaction)則是其中一個方法;方程式裡面的E是「能量」(energy),m是物質的「質量」(mass),c是光速的「常數」(velocity of light),大約3億米/秒。因此,在「熱力學的第一定律」之下,「奇點」(singularity)和宇宙中的所有物質,包括基本粒子和能量都不能無端出現,需要首先輸入「奇點」裡的物質和能量(input),即是「第一個基因」(First Cause),「大爆炸」才會發生。 「熱力學的第二定律」即是「孤立系統熵失序定律」(Law of Decay):「熵」(entropy)是熱力學計算「秩序狀況」(order)的函數,熵會隨時間增加,熵越高,混亂的程度越高;簡言之,萬物會隨著時間前進而趨向「失序」(disorder)和「混亂」(chaos);這一個過程是單向和走下坡的,並不能回轉(irreversible)。定律說明,任何「孤立系統」(closed system)都從開始有秩序,隨著時間改變,而走下坡演變為混亂;例如一杯熱水會變冷水、鐵會生銹、建築物缺乏維修會倒塌,而太陽有一天會耗盡所有熱能。 評語:宇宙萬物和生命都不能違反「熱力學定律」,要知道,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宇宙根本不能「無中生有」;而成立之後,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除非有些新的「輸入物質與能量」,否則宇宙會趨向「失序」(disorder)和「混亂」(chaos),而不會形成有系統的星際,更不能產生生命、生物和智慧。 而生命從一個細胞開始,內在的「遺傳因子」(genes)已經規範了這個生命總體的健康情況和壽命長短;最初細胞吸收了陽光、空氣、水和營養便會生長,但是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生命到達一個「高峰點」(peak)之後,便會走向衰老和退化;生命無論是生物或植物,就算加入更多的陽光、空氣、水和營養,甚至運動和藥物,或者可以延長生命停留在最高峰的時間,但是不能停止生命衰退和步向死亡的「必然過程」(natural process)。 宇宙萬物和生命惟有藉著神的創造和介入,才可以存在。
(待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