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4 | |||||||
四種基本交互作用(Fundamental Interactions) 宇宙萬物當中,存在有四種無需接觸,即是「隔空」(non-contact)的「基本交互作用」 (Fundamental Interactions),從最微細的基本粒子到巨大的星體都適用,而導致所有物質的結構,可以維持穩定: · 物體之間的「萬有引力」(gravitation):重力可以解釋一些日常和天文現象,例如蘋果會從樹上跌下、萬物不會飛上太空、行星的自轉和公轉、銀河系的天文現象、黑洞和宇宙膨脹等; · 「電磁力」(electromagnetism):電荷的正負極異性相吸,同性相斥的特性; · 「強核力」(strong interaction):所有存在宇宙中的物體都是由極細微的「原子」(atom)構成,而「原子核」(atomic nucleus)是由「中子」(neutron)和「質子」(proton)組成;中子沒有電荷,而質子則帶正電;但需要牽引力把它們結合在一起,否則「原子核」會解體,而「強核力」就是這種「牽引力」;和 · 「弱核力」(weak interaction):是核能另一種來源,主要是「原子核」產生之天然「輻射」(radiation)。 如果宇宙萬物欠缺這四種「基本交互作用」,就根本不能存在。 宇宙常數和極限 對於很多現今的「後現代」(Post-modern)人來說,他們認為,世界上沒有客觀的「絕對標準」(absolute standard),凡事只有主觀的「相對」(relative)標準;「宇宙常數和極限」的存在,無疑會令他們思想到,「善」與「惡」有沒有像聖經描述的「絕對標準」? 宇宙的奇妙 當我們看見宇宙結構的奇妙,便不能不讚嘆造物主的偉大和完美。 如果宇宙是「無中生有」的,這些組成要素,即是時間、空間、定律、公式、自然界的四種「基本交互作用」和宇宙常數,是否包含在「奇點」裡面呢?怎樣產生的呢? 我個人相信科學可能永遠不能提供問題的答案,因為這些組成要素都是需要被創造的,所以惟有聖經才可以完滿解釋這一切疑問,正如創世記1:2所說:「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宇宙從無到有,由混亂趨向有秩序,都因為有神從中主宰,萬物才變得完美和有意義。 宇宙的設計 雖然「主流科學家」相信今天的宇宙是「大爆炸」產生的,沒有原因和計劃,也沒有目的,但是如果讓科學家從頭設計一個宇宙的話,相信他們不能夠策劃出一個結構比現今更精彩與更有秩序的宇宙。 愛因斯坦是一個現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雖然他並不信奉有一位「人格化」(personalised)的神,但是他看見宇宙的奇妙,不禁驚訝讚嘆自然界的和諧與美麗;如果在他的內心有什麼能被稱之為宗教信仰的話,那就是他對科學所能夠揭示這個世界的結構,充滿無限的讚嘆;他曾經說過:「宇宙最不可理解的地方,就是宇宙是可以被理解的。」 換句話說,如果宇宙是沒有「原因、計劃和目的」的話,宇宙未必是可以被理解的。 實在我們無需要有愛因斯坦的聰明智慧,亦可以感受到宇宙的偉大和美麗;我們只要用我們的眼睛去觀察、耳朵去聆聽、鼻子去聞嗅、雙手去觸摸、心靈去感受,都可以領悟到大自然的奇妙和不可思議,亦可以感受到,冥冥之中,有一個造物主存在。 科學家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證明宇宙非由上帝創造;但是每拆解一個疑問,便引申更多謎團。有很多基本的問題,到現今仍然未能夠解釋,例如: · 物質是甚麼?科學家最初以為是原子,但是後來發覺,原子裡面包含了中子、質子和電子;之後,又發覺中子和質子是由更基本的單元——夸克(quark)所組成的;至於更細微的結構,仍然有待研究;和 · 光是甚麼?因為光同時擁有「粒子」(particle)和「電波」(wave)的特性,這是不可思議的,但這是一個科學事實。 時間、空間、定律、公式、宇宙常數與自然界的四種「基本交互作用」亦是我們不能解釋的,但當中有完美的秩序和運作! 宇宙中有些常數,簡單如光的速度,是一個宇宙常數,沒有任何東西的速度可以超越,否則理論上,人類就可以在時間和空間中「穿梭」(time travel),回到時間的過去;但是光速的常數,令時光不能逆轉。
(待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