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2 | |||||||
時代的轉變 隨著經濟的發展、教育的普及與科技的應用,知識正在膨脹,地球卻在縮小,而時間亦在加速。面對現今世代的機遇和挑戰,現代人要「學習,忘掉,再學習 」(learn, unlearn, relearn),改變自己的思維和生活方式,否則不能適應與追不上時代,甚至可能會被社會淘汰。 五十年前 在上世紀的六十年代初,不過五十年前,香港的人口大約是三百萬(現今七百多萬),那時候:
這個情況是現代人難以想像的。 世代的轉變 有社會學家將現今世上的人分列為五代:
在Y-世代和Z-世代的範疇中,亦有數個同義詞描述這個時代的特色——包括「千禧世代」(millennials)、「網際世代」或者「N-世代」(Net Generation)、「i-世代」(iGeneration)與「e-世代」(e-Generation)。 其中所謂「N-世代」的人,可能在心智和溝通上與社會脫節,而進一步演變成為「尼特族」(NEET),即是「失學、失業和欠缺職業訓練意欲」(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類似賦閒在家無所事事的「電車男」隱閉青年族群。 「i-世代」(iGeneration)的「i」字,來自「互聯網」(Internet)與iPhone、iMac、iPad及iPod一系列的「蘋果電腦公司」(Apple)產品;亦可以代表現世代青少年的「自我中心」(I和me-ism)、「個人主義」(individualistic)和「自我幻想」(imaginative)的取向。 總括來說,我們用「e-世代」(e-Generation)去涵括Y-世代和Z-世代(亦即「i-世代」)的「現代」青少年。 此外,「嬰兒潮」與「X-世代」的人士現今已經年老,為了切身關係,他們需要特別關注「e-世代」的思想和福祉,因為「e-世代」的兒孫,將來可能要決定他們的醫療、退休和入住養老院問題。
(待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