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貧富差距情況嚴重
香港有很多富有的人,然而貧窮的人也不少,而香港量度貧富差距的「基尼指數」(Gini coefficient)是區域內最嚴重的。「基尼指數」介乎0至1之間,數值越大反映人民收入差距越大,即收入越不平等。聯合國標籤該指數在0.3以下為情況良好,0.4是「警戒線」,而0.6以上則有可能引發社會暴亂;香港每五年公布一次「基尼指數」,最新公布的數據是2016年的0.539,屬於高危。
青年在溫馨的環境長大
香港的青年在太溫馨的環境長大,家長和教師很少懲罰或斥責他們,令他們沒有AQ「逆境商數」(Adversity Quotient),可以應付相反意見及逆景的能力;培育方面,訓斥及刑罰並不是提高青年人AQ 的唯一方法,例如大衛犯罪之後,先知拿單沒有斥責他,只是講出一個比喻令他知錯,然後由神懲罰他。而根據管理學,一個人如果犯錯之後,肯改過的話,父母或上級可以對他寬鬆一些;但是如果他冥頑不靈的話,就要劃一條底線,不要讓步,否則他會洋洋得意,得寸進尺,依然故我,甚至會令問題惡化。例如大衛多次忍讓放生無理追殺他的掃羅,然而掃羅毫不領情,繼續追索大衛,意圖將他置於死地,結果最後神要藉著非利士人的手,才將掃羅的問題解決。今次香港暴亂事件發生之後,特首林鄭月娥屢次表達善意,而警方的行動亦大體上被動及克制,然而反對派完全拒絕接受,咄咄逼人,暴力日漸加強加增,況且他們的最終目的是要改變「一國兩制」,甚至脫離中國,所以讓步應允「五個要求」,例如取消收回「逃犯條例」與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都毫無作用,不會令他們放手。
現今青年的教育程度大大提高,期望相應提升,然而夢想遙不可及,畢業之後找不到他們的理想的工作與收入,薪金偏低及買不到住宅樓宇,所以對政府極度不滿;實在這不單是青年人,甚至青年人的父母、中年人及社會上感覺受剝削的人都有這思維,但是政府推出的填海造地計劃,多次被環保及利益衝突團體反對而不能通過,所以政府亦應採取強硬態度解決住屋問題,而新加坡的建設公營房屋策略便值得學效。
今天在香港的人,並沒有滿足於香港的繁盛、安穩與太平,他們以為爭取到更多的民主及自由,就可以得到更豐厚的收入、地位和住所,這個思維太過簡單,實在不過是懸木求魚。
而現今的年青人可能有崇高的理想,對民主有過高的期望,將世俗的自由過度神聖化;環顧全世界的民主國家都有不同的問題,反而中國雖然沒有香港青年理想的民主制度,然而中國越來越強盛興旺;以前中國人去到外國會躲藏在餐館的廚房做黑工,不會回國,現在他們穿著光光鮮鮮去外國遊玩,然後滿載而歸,攜帶心愛的物品回國享受,可以說,今天的中國已經今時不同往日。
受傳媒及網上的資訊影響
因資訊發達和普及,任何人都可以在電子網絡傳遞訊息,很多時候可能將事實扭曲,斷章取義地根據個人的觀點及取向作出評論,未經法庭和獨立委員會審核,便「未審先判」,散佈誤導的半真半假文字及圖像,包括謠言及假新聞,刺激了閱讀者的情緒與思維;加上對立的先入為主觀點,往往用望遠鏡看自己支持的人和事,而用顯微鏡看自己反對及厭惡的所有事物,引致作出了錯誤的推論和行動。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