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2 | |||||||
否定未來2047年與祖國融合
香港於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按照「基本法」確保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政治制度,並擁有「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權利,而生活方式保持50年不變;然而香港人懼怕在2047年的時候,香港會全面與中國融合而喪失了自由和現存的「三權分立」,而影響了固有的「立法、行政、司法」制度。
而根據英國政府的檔案記載,鄧小平曾向英國政府解釋,50年期限是為了讓中國大陸成為經濟發達國,香港的繁榮穩定有助中國大陸現代化,亦為了50年的台灣穩定。中國大陸需要一個穩定的台灣,因為中國大陸不希望與台灣開戰,如果人們明白中國大陸政策背後的考慮,就不會誤解中國會對一國兩制政策作出改變。
當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之後,他們準備進入應許地迦南,然而探子回報,迦南的確是流奶與蜜之地,但是那地的民強壯,城邑也堅固寬大。十二個探子之中,只有約書亞和迦勒認為他們可以立刻進入迦南,足能得勝;然而其他十個探子卻反對,因為迦南地的人比以色列人強壯,他們身量高大,以色列人與他們比較,就好像蚱蜢一樣。結果在民意反對之下,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了四十年,才能夠進入應許地。(民12:1-30)
香港人經歷1949年的大陸政權改變、1967年的文化大革命、1989年的民運事件及1997年的主權移交,都有不少的人因為對前景不明朗,而移民去外國,從此定居外地;後來安定之後,亦有很多人後來回歸香港,甚至植根中國大陸。可以看到,人心會隨政治形勢、經濟情況和心態而改變安居之所;而對基督徒來說,萬事有神的美好帶領,因為當時移民外國的傳道人、執事和信徒,興旺了外國的華人教會,而中國剛好開放,到外國深造的留學生與做生意的商人,亦有機會接觸及參與華人教會,接受了基督教之後,將福音帶回去中國,令基督教在中國迅速萌芽發展。
另一方面,移民外國的傳道人、執事和信徒,讓出很多空間讓年青的下一代接班,繼續在香港廣傳福音。像使徒行傳8:1記載的初期教會一樣,初時的教會發展集中在耶路撒冷,然而司提反殉道之後,教會遭受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瑪利亞各處,因而實踐了「大使命」的策略方向和路線的第二和第三步:從耶路撒冷→猶太全地→撒瑪利亞→直到地極。
所以有危就有機,耶穌被釘十字架將救恩賜給世人,而司提反的殉道和保羅的宣教行動,令福音最終傳遍世界。 (待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