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4 | |||||||
報憂不報喜 在耶穌的時代,有一班法利賽人和文士緊緊的跟隨耶穌,他們並不是仰慕耶穌,聽從祂的訓勉;他們的目的是想找尋耶穌做錯事或講錯說話的證據,如果耶穌有罪證及話柄給他們找到,他們就可以控訴與逼害耶穌,結果他們往往斷章取義,借故攻擊和批判耶穌;今天如果我們想對政府的政策諸多批評,尤其是傳媒,在雞蛋裏挑骨頭,亦一定可以求仁得仁,找到我們想找的攻擊對象。 為了銷路,傳媒可以將好消息出位報導變為壞消息,甚至加油添醋以提高閱讀趣味;如果今天耶穌來到這個世界,香港的傳媒可以怎樣報導呢?每一件好事都可以變成壞事: · 「一個嬰孩的誕生賠上所有兩歲男孩的性命!」 · 「耶穌因挑選門徒沒有包括女性、外國人及同性戀者而面臨『平等機會委員會』的控訴!」 · 「耶穌非法釀私酒!」 · 「耶穌無牌行醫!」 · 「耶穌再次無牌行醫!」 · 「耶穌再三無牌行醫!」 · 「耶穌搶走小孩的五餅二魚飯盒讓五千人吃!」 · 「耶穌強奪驢駒入耶路撒冷!」 · 「自稱彌賽亞的耶穌逃不過死厄!」(加插耶穌流血的大特寫照片)和 · 「門徒偷走耶穌的屍體訛稱祂復活了!」 如果政府官員的言詞或者決定有錯失,傳媒當然有責任監察與指正,但希望是效法耶穌的榜樣,作出善意及建設性的批評,而不是冷嘲熱諷和毀滅性的批判,意圖破壞政府威信與推翻政權。 埋怨和投訴 基督徒應該儘量正面和積極,避免不滿現實,凡事埋怨和投訴;當以色列人在埃及做奴隸的時候,哀求神拯救他們,然而當摩西帶領他們離開埃及之後,去到曠野時卻反悔,向摩西和亞倫埋怨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那時我們坐在肉鍋旁邊,吃得飽足;你們將我們領出來,是要叫這全會眾都餓死啊!」(出埃及記16:2-3) 在出埃及記17:1-7,以色列人因為沒有水喝,又與摩西爭吵;因為以色列人不斷發怨言和犯罪,所以神懲罰以色列人,除了約書亞和迦勒那兩個贊成進入迦南的探子之外,所有二十歲以上的以色列人都要喪命在曠野,不能進入迦南(民數記14:26-35)。 而除了約書亞和迦勒之外的十個探子,因為報導不真確惡訊,誇大了入迦南的難處和敵人的威風,差不多令約書亞和迦勒被以色列人用石頭打死,所以神懲罰那十個探子,全部遭受瘟疫而橫死(民數記14:36-37);所以我們千萬不要隨便埋怨和投訴,甚至誇張冤情和苦況,否則神可能會懲罰我們。 「你們不要心驚膽怯,也不要因境內所聽見的風聲懼怕;因為這年有風聲傳來,那年也有風聲傳來,境內有強暴的事。』(耶利米書51:46) 「耶和華說:『這惡會眾向我發怨言,我忍耐他們要到幾時呢?以色列人向我所發的怨言,我都聽到了。我必要照他們達到我耳中的話待他們』。」(民數記14:26-28)
(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