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2 | |||||||
基督教與炮艦外交 雖然基督教宣揚的是「愛」,但很不幸,在清朝時代,當基督教傳入中國的時候,與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炮艦政策與鴉片的輸入和不平等條約,扯上了關係,令很多愛國的知識份子對基督教產生抗拒感,認為基督教是洋教,信奉基督教等同不愛國和背棄自己的傳統。 此外,雖然當時的外國宣教士,大部份都有愛中國人靈魂的心,但有少數因為文化的差異或者民族優越感,有一些不恰當的措施及行為,與當地中國人頻頻發生糾紛和磨擦,令傳福音的工作,產生很多障礙。 話雖如此,宣教士在中國也實在有很多貢獻,除了將救恩帶給中國人之外,在推廣教育、醫療、衛生、文化、藝術和科技各領域,都有莫大的功勞。 人民的鴉片 在1949年解放之後,共產黨的本質是無神論者,認為基督教是「人民的鴉片」,所以很多信徒,包括王明道先生,在國內曾經有數十年的時間被逼迫,傳福音的工作差不多完全停頓,只能夠有限度地在地下進行;情況到中國在七十年代末開放期間才逐漸改善,雖然直到今天傳福音的工作在國內還未曾完全自由,但是肯定比以前進步。 中國雖然經過共產黨多年的統治,一經開放,人民接觸基督教的機會大增,基督徒的人數日漸增多,這証明共產黨的教條不能代替人的屬靈需要;就算現今人民的生活水準提高了,但是都不能填補人的心靈空虛,仍然需要尋求主耶穌的愛和救恩;情況好像當日的羅馬帝國屠殺和迫害基督徒,但是最終被基督教宣揚的「愛」征服,希望有一天基督教亦可以同樣地遍傳中國。 三自教會 中國政府現今最關切的就是主權問題和外國的影響: · 外國會否會藉著宗教控制中國內政和中國人的思想;
· 共產黨的權威會否被動搖和削弱;和
· 教會和基督徒會否不受控制。
因此中國政府一向規定所有教會都要登記和依從「三自」的原則,即是要自立、自傳和自養,不能與外國教會有任何直接或從屬的關係。 另一方面,有部份香港和外國教會認為中國政府封閉,將黨的位置,凌駕於神的主權之上,逼害國內信徒和缺乏宗教自由,因而拒絕與三自教會有任何溝通,結果雙方各走極端;這是一個歷史遺留的問題,需要時間建立互信:香港和外國教會要多了解中國政府的顧慮,讓中國政府認識教會只是憑愛心傳揚福音,別無他圖。 在改善關係方面,除了神的主權不能妥協之外,實在其他任何有關行政管理的事,都可以與中國政府對話;中國政府亦應該對自己的管治能力有信心,無需要太擔心外來教會對中國會有什麼負面的影響。 基督徒的底線:「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提摩太後書4:2)
(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