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2 | |||||||
經濟和平統一中國 從歷史可以看到,國家「盛極必衰,衰極必盛」:埃及、亞述、巴比倫、波斯、希臘和羅馬帝國都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但是因為權力鬥爭、腐敗和戰爭種種問題,帝國終於衰敗沒落;近代歷史的奧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大不列顛和前蘇聯逃不過這個歷史演變過程,相信美國亦不能停止歷史巨輪的轉動。 中國在清末和民初因為固步自封,追不上時代,積弱太深,內憂外患,一直被列強欺負;現在國家開始強盛,身為中國人,都希望中國日漸壯大,為國家成為世界強國而感到自豪。 中港台三地以前無論在政治、經濟、社會結構和風俗文化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別,現在因為經濟發展起了化學作用,拉近了三地的距離,其他因素亦此消彼長: · 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低成本的人力、物力與資源可以負責科研與生產; · 香港有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和高質素的專業人材,可以負責融資、法律支援、運籌及業務推廣;和 · 台灣是很多世界著名企業的生產伙伴,有深厚的經驗與基礎,可以專注研究與設計。 這個鐵三角的配合,實在天衣無縫,是一個完美的組合,可惜因為政治問題,兩岸長期處於對立,令兩岸三地不能夠在經濟發展上,更上一層樓;但是為了改善經濟和民生,鐵三角的配合是一個自然發展途徑;只要兩岸放下嫌隙,積極進行合作,儘快尋求共識,讓三地建立接軌的基礎,用經濟做引子,政府在幕後推動,由商業機構和人民做先鋒,可望可以在將來經濟和平統一中國。 中國過去百多年來,從來沒有機會享受過今天這一個那麼富強和穩定的契機,如果三地結合起來,成為統一的大中華經濟圈,這是一個最順其自然和爭取「三贏」的大方向,所有的中國人都會享受到最大的福祉,所以我們期望這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在不久的將來發生。 資本主義代表民主、自由和富裕,然而亦會引致民粹、分化和貧富懸殊;共產主義代表專制、管控和貧窮,然而中國國內現今達致統一、秩序和脫貧,甚至富強。 「新冠病毒」的經歷,亦証明在亂世與危機的情況下,「威權主義」(Authoritarianism)「民主主義」(Democracy)更能夠團結人民及統一對策對抗疫情。 軟實力 「硬實力」(Soft Power);是一個國家利用其軍事力量與經濟實力影響其他國家的能力,而一個國家的強盛,除了軍事及經濟之外,還需要加強文化、價值觀、意識形態和外交政策在國際關係中的影響力,這就是「軟實力」的作用;例如美國的大學和機構研究報告、CNN電視台、時代週刊(Time Magazine)、荷里活電影、電視台片集、迪士尼樂園、可口可樂、麥當奴漢堡包與星巴克咖啡店(Starbucks)等都是美國軟實力的一部份,無時無刻將「大美國主義」思想和生活方式,潛移默化地滲透影響全世界。 對於所謂「中國威脅論」,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曾經不以為然地說:「中國輸出的是電視機、微波爐和鞋子,而不是價值觀」;所以中國建立起一定的「硬實力」之後,就要建立國家的「軟實力」,包括將中國的歷史、文化、思想、學術研究、書籍、報刊、雜誌、電影、旅遊景點、主題公園、名牌商品、醫學和美食,用西方習慣的語言、表達方式和包裝,向外國介紹和推廣中國的價值觀,希望可以減少外國人對中國的誤會和磨擦,從而改善關係和增進友誼與合作,現時在國外設立的「孔子學院」,其宗旨就是要增進世界人民對中國語言與文化的了解,發展中國與外國的友好關係及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發展,為構建和諧世界,貢獻中國的力量。 基於香港和台灣與歐美多年的合作經驗,肯定可以對中國「軟實力」的輸出和推介,會有很大的幫助和貢獻。 雋語:「我們當前的工作不是要為過去找尋待罪羔羊,而是為未來找出路。」(甘迺迪)
(待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