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2 | |||||||
領袖何在? 香港經過了2019年的「反修例事件」及現今的「新冠病毒」疫情,反映一連串內外威脅及行政和立法失誤的影響,將會引致未來經濟低迷,令市民對政府的管治能力難免產生疑慮;然而香港實在有不少人才,究竟這些領袖去了那裏?發生了什麼問題呢?
泛民派人仕覺得問題出自政制,要特首和立法會由普選推舉出來,才可以解決問題;但是普選出來的特首和立法會都未必十全十美,例如美國的喬治布殊和克林頓,都平庸無比,而特朗普更加狂妄自大,目中無人,將美國的價值觀、信譽及影響力,推向谷底。 普選的制度只能夠讓人民下一次選舉的時候,另選賢能,但是新的特首亦不能保證一定比以往的稱職。 社會運動 香港人通常對中國或香港的政情不滿,就會申請遊行示威;如果從本地多次的遊行來看,香港人首先用「和理非」的和平、理性、非暴力行動表達了他們對政府的不滿,然而最近失敗之後,卻採取了「攬炒」的玉石俱焚暴力破壞,意圖推翻政府。
從香港以往的示威行動來看,人數的報導,有多也有少,然而市民的訢求和聲音十分清晰;值得香港人驕傲的,就是參加遊行的市民通常秩序井然,沒有任何過激或者犯法的行為,是世界上罕見的;然而2019年的「反修例事件」轉趨激烈,令市民傷亡、公共交通運輸設施被破壞、經濟及民生受到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包括家庭,受到損裂,而中華民族的禮、義、廉、恥傳統美德,蕩然無存,十分可悲。 香港人的暴力違法反應,尤其是一些泛民派人仕論政的態度和對抗行為,會令到中央政府憂慮,恐防普選會被一些政客利用,令到情況一發不可收拾,引致別有用心之士,倡議香港獨立和分裂,這是中央政府絕對不能夠接受的;所以除非香港人可以消除中央政府在這一方面的疑慮,否則互不信任的情況仍然會出現,影響雙方合作的關係,及未來的政向發展。 而事實上,中國可以沒有香港,然而政治上、軍事保安上、經濟上、民生上和資源上包括原料、糧食及水源,香港都沒有可能離開中國,獨立生存。 實在環顧香港一班議員,無論任何黨派,我們都可以發現有很多瑕疵:
總括而言,現時大部份的議員都缺乏公信力,除了少數之外,他們給市民的印象,不是無能及無品,便是沽名釣譽或者別有用心的政客,並不是完全可以令人從心底尊敬和折服的政治家(statesmanlike)。 要知道令人信服亦並不一定要用強者的姿態出現,例如林肯、甘地、金格博士和國父孫中山先生都是溫文有禮的謙謙君子;耶穌更是一個好榜樣,祂在馬太福音11:29 說:「我心裡柔和謙卑」,這是值得所有問責官員和議員效法的好榜樣:
(待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