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全球化 全球化是世界觀,包括教育、知識、科技、概念、文化、製造、產品及多元素的交流,是一個取長補短所帶來的國際性整合過程。 在全世界經濟下滑的情況下,國與國之間,應該積極爭取多方面的合作,互相協助,同舟共濟,以便推動全球化的國際貿易往來、資本與投資的流動、人口流動及知識的傳播,一同爭取共贏,而不是指責、排外和管制。 今天的普世危機,會令貧富懸殊現象越來越嚴重,不單只富有國家與貧窮國家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同一個國家的有錢人和窮人的差距也各走極端;現實就是富有國家剝削貧窮國家,而在任何一個國家裏面,有錢人亦剝削窮人,令到鴻溝加深。 現今的跨國企業的經濟預算和規模,比很多小國有過之而無不及,而跨國企業的商業活動,包括收購、重整和裁員計劃,競爭劇烈,令到各國的貧富懸殊情況惡化;因此世界上各地的人並沒有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得到好處,反而令很多缺乏競爭力的公司與工人被淘汰,亦使很多國家的文化和環境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難怪世界上有那麼多的抗議浪潮。 基督徒的取向 面對世界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的不公平和不公義現象,基督徒應該怎樣面對呢?我們要首先了解整體的現況和問題所在,採取同理心對症下藥。 如果我們將全世界的人口,根據比例濃縮為一條地球村的一百人,其中會有:
今天我們在香港有得吃、有得住、有書讀和有一部電腦可以上網,實在已經比世界上很多人有福:
當神創造世界的時候,世界有足夠的食物、土地和資源,甚至足夠的金銀珠寶給每一個人欣賞享用,然而人的自私心和種種不公平的制度,令貧富懸殊現象激化,富者越富,而貧者越貧;原本富有的國家和跨國企業都有能力可以將局勢扭轉,但是全球化明顯沒有將情況改善,反而令生活質素更加惡化。 歷史和經驗告訴我們,沒有一個制度、主義或政體是完美的;在人的手中,亦沒有任何宗教可以解決我們在世上的問題,科技、知識、哲學、文化也不可以,更沒有一個國家和跨國企業──個人更不用說,沒有任何人可以將幸福帶給人類;單靠人的力量,世界上沒有任何救法,我們只能仰賴倚靠獨一無二的真神施恩!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