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政經新聞及評論
中美的钻地弹,谁是战场真正的王者?
华山穹剑
2025年6月30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6月28日)

美军于当地时间6月22日凌晨出动7架B-2隐形轰炸机,对伊朗的核设施投下了14枚GBU-57巨型钻地弹美方一份情报评估报告显示,美国对这些核设施的军事打击,并未摧毁伊朗核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可能只是将其核计划倒退了几个月。

 

其实,在中国火箭军的武器库里,有一款名为东风-15C的钻地弹道导弹。它与美国的GBU-57钻地弹不仅是武器的对抗,更是两套战略体系的激烈碰撞。

 

 

美国GBU-57,威慑全球,却带着先天缺陷

 

GBU-57的研发始于2004年,当时美国情报显示,伊朗、朝鲜等国正将核设施转入地下深层(如伊朗福尔多核设施地下15米,朝鲜丰溪里核试验场隧道深达地下200米)。

 

为应对这一威胁,美国空军斥资3亿美元(单枚成本),打造了人类历史上最重的常规钻地弹——弹长约6.2米,直径0.8米,空重13.6吨,战斗部重2.4吨,装药量817公斤。该弹依赖B-2轰炸机挂载至12公里高空投放。

 

但这种“全球威慑”的代价极高,特别是在当前2020年代的“反介入”战场,对方可能拥有远程导弹、无人机前出侦察,甚至在高价值目标周围部署防空反导系统。此时,GBU-57暴露出以下致命弱点:

 

1. 速度慢:部署周期与载机限制。GBU-57依赖B-2轰炸机挂载,单架B-2仅能携带2枚,且部署周期长。此次空袭伊朗时,美军从迪戈加西亚基地起飞的B-2机队需12小时完成目标定位、弹药挂载和飞行准备。目前,B-2轰炸机全球仅存19架,单次行动需多架协同,进一步延长了部署时间。

 

2. 成本高昂:单枚GBU-57造价约2000万美元但单次行动总成本极高。14枚GBU-57总造价约2.8亿美元(按2000万美元/枚计算)。7架B-2参与行动,单架飞行成本超百万美元,总维护费用约1.4亿美元。

 

3. 灵活性不足:B-2需提前数小时规划航线,难以应对突发目标转移(如伊朗核设施物资48小时前转移)。

  

4、穿透深度有限:GBU-57宣称可穿透60米岩层或40米混凝土,但实战中面对伊朗福尔多核设施(顶部覆盖8米花岗岩+80米岩层)时,仅破坏入口隧道,未触及90米深层核心区。

 

如果对100米以上花岗岩层,如核试验竖井,现有GBU-57需多弹连续命中同一弹坑,但圆概率误差(CEP)达4.9米,实战中几乎无法实现。

 

 

二、中国东风-15C,“区域拒止”的区域利刃,专打“急难险重”

 

东风-15C是解放军2010年列装的短程弹道导弹改进型,其战场定位是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体系的重要一环,专为亚太地区高价值地下目标设计,如台湾地区“佳山基地”地下指挥所。该弹主要特点是:

 

快:作为公路机动导弹,东风-15C可从发射车直接发射(无依托发射),从接到指令到完成打击仅需30分钟。相比之下,B-2从关岛起飞至目标区需12小时,再加上空中加油和规避防空的时间,实际打击周期可能超过1天——在“发现即摧毁”的现代战争中,这1天的差距足以决定战场主动权。

 

准:采用惯性制导+卫星修正(部分型号可能加装末段雷达),圆概率误差(CEP)小于50米,确保钻地弹头准确命中目标正上方;该弹单枚成本仅280万美元(不足GBU-57零头),日产能30枚,支持饱和打击。

 

狠:500公斤战斗部+高速动能,穿透15米混凝土后仍有足够能量引爆内部设施,如发电机、通信设备,形成“钻透-爆破-摧毁”的连锁反应。

 

以台湾地区“佳山基地”为例:其主坑道入口位于花莲县寿丰乡地下12米,顶部覆盖300米中央山脉岩石。东风-15C的6马赫速度+细长战斗部,可轻松穿透表层岩石,直达坑道内部,摧毁指挥系统和弹药库。

 

更重要的是,东风-15C依托于中国“侦察-打击-评估”体系的完善:

 

侦察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56颗在轨卫星)提供米级定位,无侦-8高空侦察机、翼龙-3无人机可实时回传目标图像;

 

打击端:东风-15C的公路机动发射车可在30分钟内完成阵地转移,避免被敌方锁定;

 

评估端:合成孔径雷达(SAR)可在打击后1小时内确认目标毁伤效果,指导后续打击。

 

这种体系化能力,让东风-15C不仅能打“固定地下工事”,还能应对“临时启用”的地下掩体(如冲突爆发前48小时转移的指挥所)。正如军事专家所言:“地下堡垒再坚固,也挡不住体系化的精确打击”

 

 

三、战略启示:钻地弹的本质是“体系对抗”,不是“单点爆破”

 

中美钻地弹的对比,本质上是两国“地下攻防体系”的较量。钻地弹的威力,最终要落在能否“打得快、打得准、打得狠、打得省”上。


美国的GBU-57代表“单点摧毁”的传统思路——用超级武器解决单个高价值目标,曾是“地下掩体粉碎机”,但在现代战争中已逐渐显露不足。

 

中国的东风-15C则体现“体系化打击”的现代战争逻辑——通过快速侦察、精准制导和多平台配合,实现对地下目标的“发现即摧毁”。其体系优势:“快、准、狠、省”,重新定义了区域地下战场的规则。

 

美军GBU-57作为传统重力势能,在伊朗岩层前折戟;东风-15C以超高速动能、智能引信和钨合金技术,实现穿透深度与成本效率的双重碾压。更重要的是,东风-15C的意义不仅在于“能打地下目标”,更在于它标志着中国军队已从“覆盖敌方浅层目标”转向“精准打击深层要害”。

 

未来,随着中国高超音速武器(如东风-17)、智能钻地弹(AI识别目标结构)的进一步突破,“地下战场”的主动权或将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因为,地下没有永恒的堡垒,只有永恒的创新。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