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5年6月24日)在易居中国上海总部空荡的办公区里,曾经坐满200人的开放办公区,如今只剩零星十几个工位亮着灯。 最新年报像一份病危通知书:全年收入37.98亿元,同比再跌14.58%;净亏损12.73亿元。 更令人窒息的是连续四年累计超200亿元的失血。 最刺眼的是人员数据——曾拥有24218人的庞大团队,如今只剩1770人在岗,裁员大刀砍掉了93%的生命线。 审计机构用罕见的“无法表示意见”投下不信任票。 当479.68%的资产负债率撞上0.11的流动比率,冰冷的数字宣告着残酷现实:公司每100元负债仅有3.56元现金应对,经营现金流连续三年负值流淌。 会计事务所合伙人李X一针见血:“这种情况往往意味着三种可能:账做不平、不敢说真话、或者公司实际上已经停止呼吸。” 很难想象,这家王会长当年非常羡慕的公司,如今走到这步田地。 2017年顶峰时期,恒大单家就贡献了易居35.1%的营收,二十亿级的年收入让所有人沉醉于蜜糖。 如今糖衣化为砒霜——恒大暴雷引发近40亿坏账核爆,直接导致2021年122.65亿元惊天亏损。 “这本质是场死亡赌局。”华北地产资深操盘手赵风在电话里叹息。 他把手机递给记者看内部数据:2024年万科仍占易居25.3%营收,而数字营销收入占比虽达54.8%,同样因房企客户萎缩下滑。 在深圳万科总部,对接易居的项目经理私下透露:“我们自己的回款都困难,哪还有余力付佣金?” 陆家嘴金茂大厦的易居办公室,人力总监桌上的裁员名单已翻到最后一页。 “薪酬开支砍了43.1%,现在连年会矿泉水都取消。”他苦笑着指指角落堆积的纸箱,“债务重组谈了两年,境外债权人要求用股权抵债,但股价只剩三毛七。” 有人在探访易居曾寄予厚望的“天猫好房”上海运营中心时,只见大门紧锁。透过玻璃望去,蒙尘的电脑主机散落一地。 隔壁中介店长摇头:“线上流量成本太高,他们斗不过安居客;线下被开发商拖累,两头落空。” 在浦东数据产业园,克而瑞研究中心的灯却是长明的。 负责人张X展示着实时更新的地产数据库:“我们覆盖全国80%在售项目,AI预测模型准确率达92%。” 这成为易居手里唯一的希望火种。分析师张宏伟建议:“剥离克而瑞独立上市是最优解,但需要至少20亿注资激活。” 财务室的电子屏闪烁着倒计时:现有资金仅能维持运营97天。 在空荡的董事长办公室,记者看到墙上挂着2018年上市敲钟的照片,香槟泡沫仿佛还未消散。 而窗外的上海,初夏的梧桐树正郁郁葱葱。 曾经的行业巨轮正在沉没,甲板上最后的瞭望者仍在等待奇迹。 当房地产行业从黄金时代转入黑铁时代,过度捆绑开发商的商业模式遭遇致命反噬。 易居的困境警示着所有从业者:把命运系在几家房企腰带上的时代,已经永远结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