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5年8月18日)
当地时间8月18日13时,泽连斯基“再入虎穴”与特朗普会晤,而后15时,英国首相、法国总统、德国总理、意大利总理、芬兰总统、北约秘书长(他曾称特朗普为“爸爸”,用甜言蜜语取悦懂王)、欧盟委员会主席等七位欧洲政要组成的“护卫队”,与特朗普进行多边会晤。为啥说这将是白宫上演的鸿门宴?懂王特朗普的局,能有好事?兵来将挡水来土屯,这绝对是一场刀光剑影的大戏。
6个月前的同一地点,泽连斯基曾带着"胜利计划"而来,却被特朗普和万斯当面羞辱。那场会面最终不欢而散,泽连斯基甚至没吃上午饭,便在记者镜头前攥紧西装下摆,匆匆离开。
如今他再度踏足白宫,身边多了这群"老欧洲"的庇护——与其说是"重返",不如说是"抱团再战"。
一、欧洲人为何集体出动,弱者的"抱团"?
这场高规格的"欧洲陪访",背后藏着两层算计。
第一层,是乌克兰的"防羞辱机制"。泽连斯基太清楚,单枪匹马赴美谈判,面对特朗普的"交易思维"和万斯的"鹰派锋芒",自己不过是个任人拿捏的软柿子。6个月前的教训太痛了:当他试图强调乌克兰需要更多武器时,特朗普直接打断:"你们已经拿了500亿,还不够?"万斯更直白:"停火吧,再打下去对谁都不好。"
这一次,欧洲人主动揽下了"撑场"的任务。冯德莱恩在出发前对媒体说:"这是应泽连斯基总统邀请。"但明眼人都懂——若没有欧洲人撑腰,泽连斯基连白宫的门都未必能跨进去。
第二层,是欧洲的"存在感焦虑"。这场谈判的核心是乌克兰的未来,但欧洲人突然发现:自己掏了真金白银(至今已援助超1300亿欧元)、冒了能源危机的风险,却在关键场合被挤到了谈判桌边缘。特朗普上台后多次暗示"可以快速结束战争",甚至私下和普京通电话时,连"北溪管道爆炸是谁干的"都不追问——欧洲的利益,在这位"美国优先"总统眼里,不过是张可以随意折叠的纸。
所以,斯塔默、马克龙们来了。他们要告诉特朗普:乌克兰的事,欧洲必须坐主位。
二、三大生死局,白宫谈判桌上藏着什么?
这场被媒体称为"世纪谈判"的会晤,核心议题就三个,每一个都足以让乌克兰的命运转向。
第一局:先停火,还是先签和平协议?欧洲和乌克兰的底线很明确:必须先停火,再谈和平。否则,俄罗斯可能一边打一边谈,用战场优势逼乌克兰让步。但特朗普的态度变了。阿拉斯加会面前,他还信誓旦旦:"如果普京不停火,美国就切断对俄能源出口!"见了普京后,他的调门突然软了:"欧洲和乌克兰都觉得,直接签和平协议更有效,停火协议经常失效嘛。"
这话欧洲人听了直翻白眼——合着您和普京聊了几小时,就把我们的共识全推翻了?有欧洲外交官私下吐槽:"特朗普的原则,就像超市打折标签,说改就改。"
第二局:土地怎么分?普京的要价很直接: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没商量;乌东四州里,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归俄,剩下的扎波罗热、赫尔松由俄军"暂时驻防",乌克兰必须承认现状。作为交换,俄军可以"象征性"撤出部分非争议区。普京的提案本质是以战场优势换取领土合法化,而乌方坚持“先停火再谈领土”且拒绝主权让步,彼此立场鸿沟深刻。这将是下一阶段各方博弈的焦点。
特朗普倾向于同意普京提案。他的逻辑是:"普京现在战场占优,让他满意了,战争才能停。"但乌克兰听了直跳脚——打了三年,牺牲了数十万人,现在要拱手让出更多土地?泽连斯基要是签了这份协议,回国就得面对"民族罪人"的骂声;可要是拒绝,谈判很可能破裂,俄罗斯的炮弹又会落在乌克兰城市里。
第三局:安全保障谁来给?乌克兰铁了心要加入北约,但现实是,北约多数成员国明确反对。特朗普倒是松了口,说可以"效仿北约第五条",给乌克兰提供书面安全保证。但这种保证有多大用?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西方也给了乌克兰类似承诺,结果呢?俄罗斯照样吞并了克里米亚。所谓"安全保障",在绝对的军事差距面前,不过是张废纸。
三、鸿门宴的背后,弱者的尊严与时代的荒诞
这场谈判,本质上是场力量悬殊的博弈。泽连斯基带着欧洲大佬而来,不是为了"胜利",而是为了"少输一点"。
但更讽刺的是欧洲人的处境。当初,是美国拉着欧洲一起制裁俄罗斯、给乌克兰送武器;现在,美国却要和俄罗斯"谈和",把欧洲的利益当添头。有欧洲议员在社交媒体上写:"我们像一群被主人抛弃的狗,只能跟着主人的脚步,求他偶尔施舍一块骨头。"
美国漫画家画了幅图:白宫外,欧洲领导人坐在走廊等待,泽连斯基穿着厚重的正装,白宫门童敲开门喊:"总统先生,泽连斯基总统穿好正装了。"这身"正装",哪里是礼服?分明是一层防护壳。
他要防的,是特朗普的冷脸、万斯的嘲讽、可能突然摔门的羞辱。一个国家的总统,赴一场"和平谈判"需要"全副武装",这何尝不是这个时代最残酷的隐喻?
第一,这注定是一场"没有赢家"的谈判。特朗普想拿诺贝尔和平奖,想尽快抽身去搞大选;欧洲想保住乌克兰不崩溃,保住自己的影响力;乌克兰想活着,想保留一线希望。但强者的"实用主义",往往会把弱者的诉求碾得粉碎。
第二,这更是一场"集体清醒"的觉醒。欧洲人终于明白:跟着美国混,可能连汤都喝不上。但他们又能怎样?离开美国的军事保护,欧洲的安全防线会瞬间崩溃;不跟着美国,又得面对俄罗斯的威胁。这种"绑定的无奈",是中小国家最深的恐惧。
第三,泽连斯基的"再来",或许会成为历史的转折点。6个月前,他以为"美国的支持"是无限的;现在他懂了,所谓"盟友",不过是利益交换的筹码。如果这次谈判再受羞辱,乌克兰可能会彻底变成"欧洲的孤儿"。
——弱者永远在挣扎,强者随意改写规则,这就是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