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5年9月25日)
一石激起千层浪。就在近日中国做出了一项令全球瞩目、也让美西方坐立不安的重大决定。 9月23日李强总理第80届联大期间宣布,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WTO世贸组织当前和未来谈判中,将不再寻求“特殊与差别待遇”(S&DT)身份。 消息一出,西方媒体瞬间炸锅,各种猜测满天飞。有说是中国顶不住美国压力被迫投降,有猜测中国经济出了问题想用姿态换取市场,“中国认怂论”“经济示弱说”甚嚣尘上。 但真相,往往藏在喧嚣的背后。 这个被外界称为“发展中国家福利”的S&DT机制,说白了,就是WTO给经济水平较低成员的一份“成长关怀”——允许关税门槛稍高、政策过渡期更长、争端解决时有所照顾。 遥想2001年,我们初入WTO,家底尚薄,经验少。 这份“关怀”确实为我们遮过风、挡过雨,帮助中国更好地适应了入世过程,减少了对国内产业的冲击,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窗口期,使国内产业有足够时间适应全球竞争环境,的确是至关重要的“护身符”。 那是一段值得铭记的“成长岁月”。 然而24年过去,中国经济总量已从当年的1.34万亿美元,跃升到如今的十几倍,稳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这些年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没少拿这个说事,动不动就污蔑我们“开奔驰领低保”,把“不公平竞争”的帽子硬往我们头上扣。 既然如此,我们索性主动“卸甲”。这不是退缩,而是战略升级;不是自废武功,而是宣告“新手期”正式结束,我们要以完全体,步入新的赛场。 那么,这一招,背后究竟有何深意? 中国宣布放弃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是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思熟虑。 第一,这是高手才敢下的棋:夺回道义与话语的制高点。 从国际看,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肆虐,特别是美国肆意加征关税,给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美国不是总爱拿“规则”说事吗?不断指责中国“开着奔驰领低保”,利用发展中国家身份获取不公平优势。现在我们主动放弃优惠条件,站到和发达国家同一规则线上。 这就好比在牌桌上,我们把“让子”全部收回,坦然说道:来吧,从现在起,完全公平对局。 这一下,直接把对方最常挥舞的“道德大棒”给熔断了。以后再想无端指责我们“占便宜”,连借口都找不到。 第二,这是实力撑腰的自信:敢于在无保护状态下与狼共舞。 从国内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34万美元,大体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已有足够的实力和信心与其他发达国家在同等规则下竞争。 放弃特殊和差别待遇,意味着中国企业将失去一定的缓冲保护,需要直接面对全球竞争。 “新手保护期”结束了,是骡子是马,该拉出来溜溜了。这意味着,再也没有任何政策的“温室”了。我们的企业必须光着膀子,跳进全球化的“深水区”,去和最凶猛的鲨鱼进行最直接的搏斗。 敢不要“保护罩”,根本底气来自于我们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潜力巨大的内需市场、日益强大的科技实力。我们的企业,是在全球最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拼杀出来的,早已练就一身钢筋铁骨。 这一切未必是坏事。近年来,中国已经在服务贸易国内规制、新冠疫苗知识产权豁免、九十国集团提案等世贸组织谈判中,宣布不寻求特殊和差别待遇。 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数字经济等领域已经具备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取消特殊待遇反而倒逼中国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从政策依赖转向市场驱动。 这会淘汰掉一批“巨婴”企业,但活下来的,必然会是真正的“深海巨兽”。 现在,我们就是要向世界证明:即使没有任何特殊待遇,中国照样能在全球经济的擂台上打硬仗、打胜仗。 第三,这是在为世界立规矩、做示范:大国要有大国的担当。 我们这样做,也是给其他发展中国家打了个样:经济发展起来后,要勇于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中国不做永远躲在“保护伞”下的“老小孩”,我们要做一个负责任、有格局的“带头大哥”。 那么,压力现在到了哪一边?首当其冲的,就是美国和欧盟。 他们再也无法用“不公平”当幌子,来行贸易保护之实。如果在我们放弃所有优惠后,他们还执意对我们挥舞关税大棒,全世界都会看清:究竟是谁在害怕公平竞争?是谁在真正破坏规则? 其次,国内企业也需清醒:政策的“温床”已撤,真正的全球化“深水区”就在眼前。唯有持续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国际市场的惊涛骇浪中行稳致远。这是一场淘汰赛,更是一场淬炼真金的大考。 总而言之,今天,我们主动摘下了“发展中国家待遇”这顶戴了二十多年的帽子。这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它标志着中国正式以成熟、负责任大国的姿态,参与全球经贸治理的重构。未来的世界经济格局,注定风起云涌。 而中国,已经用行动宣告:中国正在从全球贸易规则的追随者,转变为引领者。 同时告诉世界:牌桌上的规则,我们懂了;牌桌上的挑战,我们准备好了。 你说,这盘大棋够不够硬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