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五 在後疫情時代,大部分國家的首要任務依然是恢復經濟,對於發達國家來說,商業是政治的核心,所以在某些時候,發達國家可能會擔心中國出現對商業的極端舉措,因為中國是“強勢”政府。 但現實是,像印度、美國這樣的“自由、民主“國家,所謂的大市場、小政府國家,反而可以肆意禁止其他國家的企業,肆意封殺其他國家的商業運作,肆意違反商業的基本契約精神。 更搞笑的是,最近特朗普說,如果微軟收購美國抖音業務,美國政府要抽成,我看到這個消息,真的是喝在嘴裡的茶都噴了出來,你要禁就禁,要強制收購就收購,怎麼還跑出來抽成? 這比此前放言讓大家喝消毒水殺新冠病毒更令人無語。細細品來,美國在對付中國方面,已經印度化了,主要手段變成了撒潑打諢,我覺得我們應該高興才對。 反觀中國,在美國和印度如此喪心病狂的時候,也沒有在商業領域做出過激的行為。 當中國變成自由貿易的捍衛者,對保護私有財產,維護各類企業合法利益的意志持續下去,諸多國家會發現,美國扯起的意識形態這杆大旗,會變得十分蒼白。 如今,捍衛老大地位成了美國最迫切的需求,這種需求之強烈,是很多人難以想像的,類似於“擋我者死”的邏輯,所以最後很多國家會發現這樣一個現實,美國推崇的不是“不自由毋寧死”,而是“當不成老大毋寧死”。那就有點尷尬了。 那直接刺激美國新教白人內外開弓、強烈反彈的到底是什麼呢?我覺得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對內,是對少數族裔的戰略性控制逐步失效,其建國以來的價值觀體系遭遇衝擊所致; 對外,盟友對美國重視程度降低,尤其是在經歷了中國企業的競爭和疫情的衝擊之後,自信心也受到一定的衝擊。 這就導致新教白人的反彈是前所未有的。這就好比一個黑社會老大,在家老婆孩子不聽話,在外收保護費越來越難,能不暴躁嗎? 其實國家形象本身也是一種“品牌”,一方面是靠努力奮鬥和持續服務得來的,另一方面也是熬出來的,“軟實力”就像奢侈品品牌,沒有個幾十年,甚至幾百年是出不來的,但要毀掉它,是很容易的。 這種背景下,如果我簡單的說,其他國家最終不會跟著美國走,很多人當然是不會理解的,那我就基於每個國家首要任務和次要任務這樣一個邏輯來做個簡單分析。
~ 待續 ~ (文章來源: 肖磊看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