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二、輕視和傲慢,導致了水土不服 第一個問題,谷歌對中國市場的傲慢和輕視。 谷歌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是在2005年,之前沒有“谷歌”這個說法,只有google。到2009年第二季度,谷歌市場份額也只有29%,而百度是61.6%。 為什麼是這麼個情況?第一是谷歌對中國市場不重視,第二是百度也被逼著改善自身形象,討好用戶。 這一點我們可以看看李開復的說法。李開復曾任谷歌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2009年9月4日正式離職。 2018年8月25日,李開復給出了谷歌退出中國市場的原因:總部對中國市場的輕視,導致谷歌中國本土化的滯後,輸掉了用戶和市場。 谷歌對中國的不重視,從兩位創始人的態度就看出來了。兩大聯合創始人之一的謝爾蓋·布林,最開始就很不情願,反對入駐中國。 他5歲的時候從蘇聯到美國,對社會主義充滿了偏見,不願意發展中國市場,但是架不住管理層苦口婆心的勸說,最後說服他的理由是——用互聯網改變中國。 結果來了中國之後,他們發現他們不但改變不了中國,中國反而要改變他們,要求他們遵守當地法律。 而李開復團隊,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那就是本土化,適應中國市場,與百度一較高下。什麼叫本土化?比如肯德基,已經開始賣豆漿油條了,麥當勞也開始賣蓋澆飯了。 怎麼說呢,作為一個企業,為了掙錢選擇本土化不寒磣。但是谷歌卻不願意放下自己的倔強,堅持在中國兜售自己的價值觀。 李開復為啥辭職了?其實他原本想大干一場的,通過推廣擴大谷歌的份額。但他無奈地說:這類推廣並不符合谷歌價值觀,所以沒有得到總部的支持。 還有個旁證,可以證明谷歌對中國的市場有多不重視。李開復提到一件事情,2008年湖南衛視《天天向上》節目一火,導致谷歌服務器不堪重負,可見硬件上投入嚴重不足。 谷歌傲慢到什麼程度?傲慢到不願意為本土化做哪怕一丁點改變,不符合很多中國用戶的搜索習慣。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百度和谷歌。百度每點開一下,另開一個網頁,原來的搜索頁還在。發現鏈接不是自己要找的信息之後,還可以點開第二個鏈接,或者更換關鍵詞再次搜索。 但是谷歌不行,谷歌直接會跳轉到你點擊的鏈接上,搜索頁就不見了。跳轉以後,萬一發現不是要找的網頁,還得重新鍵入谷歌網址,重新搜索。為此我總是右鍵——在新窗口中打開。 這麼一個細微的差別,體現了兩國不同的用戶習慣。但是李開復作為中國區的負責人,竟然都沒權利更改,向總部申請又要經過漫長的審核過程,並且還不一定能批准。
~ 待續 ~
(文章來源: 超級學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