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一 第二個澳門,今天終於誕生了。 近日,新上任不久的澳門新特首賀一誠,正式對外發布了首份上任以來的施政報告。然而誰也沒想到,就在大家還在將焦點放在新的實證報告上的時候,新特首先生突然說了這樣一句話: “ 希望珠海橫琴引入澳門製度,成為第二個澳門”!我們已經將申請報告向上面遞交了! 是的,你沒有聽錯。第二個澳門!!
![]()
大招!超級大招!一瞬間,整個發布會現場全都轟動了。 隨後澳門日報,更是緊急在第一時間將此條消息,整版詳細報導。向全澳門人民進行公佈。。 喜訊!這簡直就是天大的喜訊。可以說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沒有一些防備。 這一刻,我們等得真的太久太久了。 雖然澳門,香港已經回歸了20多年,但我們心裡都清楚,我們兩地的經濟發展,人文,教育,等等方面的差距還是不同;哪怕是融合了20多年,還是存在很大的差異。 今天,當真的聽到澳門願意,直接大力發展內地,甚至直接喊出願意幫助祖國建設第二個澳門的時候,我真的非常非常激動; 這不僅意味著: 即日起,珠海要徹底騰飛!特別是此次的關注中心“橫琴”,百分百要經濟直接起飛; 更意味著澳門離徹底融入我們內地的生活,日子越來越近!
二
橫琴人民今晚估計睡不著了,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
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會選擇橫琴?
1:位置,天然的地理位置。今天的橫琴就跟當年的深圳一樣。完全就是天生命好,該當崛起;
你們看看下面這個圖。
![]()
橫琴是離澳門最近,直接跟澳門接壤。這一幕跟現在深圳與香港是一模一樣的地理格局; 2:面積。除了位置以外,其次!橫琴的面積,不大也不小;大概是澳門的三倍;就跟現在深圳比香港面積也就大一點點一樣。 這樣發展起來,需要投入的資金,既不會讓自己傷筋動骨,又效果立竿見影,不要等幾十年,可能只要5年,10年不到,就能看到收穫!見效超級快! 你們看看深圳的今天,在擁有同樣資源的情況下,現在不但GDP發展起來了,甚至gdp超過了香港,並且開始不斷的每年反補當年幫助自己的香港! 是的,反補! 香港現在的經濟gdp,很大的部分,其實都是深圳反補給他們的!
![]()
澳門為什麼要這個時候動手呢? 很多人估計都會有這個想法,為什麼回歸20多年不出手,澳門現在才出手? 時機! 回歸20多年,澳門一直在不斷的變強!特別是經濟實力,人均收入!2019年的澳門全年gdp還沒出報告,我們以2018年度的來側面論證。 數據顯示:2018年,澳門的人均GDP為8.64萬美元(約為60.3萬元),也就是人均收入是60萬! 這個數字位列全球第二。在我們內地大部分人還停留在年收入5萬徘徊的時候,人家的年收入都已經突破60萬了! 這不是人家一個人的特例,是人家全部人口的人均!平均值! 換句話說,澳門的經濟,人均收入在最近幾年,才達到了全球最理想,最頂級的格局。 當一個地方已經富有到成為全球最頂級的時候,如果還有野心! 想繼續增強實力,賺更多的資金,更進一步的時候,就只剩下最後一條路了。 擴大戰場,發展其它貧窮落後的地方,用自己成熟,領先的方法;再造就一個新城市! 現在你們看懂了嗎? 第二個澳門的出現,不是偶然,是必然!! 三 學校!輕軌!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全來了。 你看學校:澳門直接在橫琴租了塊地,直接將澳門大學新校區放在這裡——面積是老澳門大學校區的20倍大。 匯聚全球頂級的老師,就為了給新澳門供應各種各樣的“ 人才”!
![]()
圖:澳門位於橫琴的新校區景色
你看交通:為了更好的兩地往返,經濟流通。澳門已經上報中央,將在橫琴與澳門之間直接建設一個輕軌,這個比深圳到香港的口岸更直接,就跟地鐵一樣。毫無阻礙,就跟坐一個站一樣。一下子就到了!
![]()
十分鐘一班,非常便利。 你再看資金:截止目前,在橫琴註冊的澳門企業達到2219家,投入資金近200億美元。2000多位澳門企業家奔赴橫琴,這一幕與當年香港富豪奔赴深圳何其相似??! 人才,交通,巨額的資金!!橫琴的崛起,新澳門的崛起已經箭在弦上,不可阻擋。 寫在最後: 朋友們,人的財富從來都不是靠等待施捨而來的,唯有靠自己努力拼搏,迎難而上,敢為人先!才能搶過來; 夾在廣州與香港之間的深圳如此,曾經的澳門也如此,包括以後的橫琴也必定如此! 羨慕別人天生命好,抱怨自己沒有直接生在深圳,生在澳門,生在橫琴,沒有一點用;有這個時間還不如自己主動出擊,向40年前那第一批人一樣! 直接殺往深圳,直接跳向火車,自己直接去參與,建設橫琴! 在人家現在最需要“ 人才”,不管是老師,建設工人,司機,技術人員,還是高端的科技,金融人才;等等等全都大稀缺的時候; 直接殺過去,成為第一批“ 新橫琴人”,“ 新澳門人 ”!主動自己出擊,主動參與建設自己的未來!嫌出生不好,嫌現在工作沒前途,就再拼搏一次,賭上自己的未來; 就賭最後一次。。 40年一個輪迴,毫無疑問,又一次逆天改命的機會,出現了!
深圳之後,又一重量級的城市,今天要拔地而起了。。 加油!
(文章來源: 網絡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