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首批 100 萬劑由內地研發和生產的科興新冠疫苗 2 月中順利運抵香港,優先組別的市民可以網上預約接種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已經表明,政府委任的兩個科學委員會更指出,60歲以上人士接種科興疫苗的好處遠較不接種為佳。科興生產線 24 小時連續加班生產,充分體現了中央對香港抗疫工作的關心與支持。 抗疫突顯制度自信筆者早前的文章已提過,雖然不可將疫苗奉為萬能解藥,但從增加免疫力的角度,仍是非常鼓勵全民接種。因疫苗是幫助防疫抗疫的一環,對疫苗的正確態度應是審慎樂觀。至於最有效的防疫抗疫措施,自從疫情一年多前爆發,對比內地和西方各國的成績,很明顯可看出內地普遍執行的「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強制檢測」是最有效的策略。英國醫學期刊BMJ 直接批評一些西方國家抗疫成效不佳,令無數人失去生命,等同於「謀殺」。反觀內地在抗擊疫情中取得的良好成績,足以令我們對國家和體制充滿自信。 全球知名公關諮詢公司愛德曼最近發布了《2020 年信任度調查報告春季更新報告:信任度與新冠肺炎疫情》,報告顯示中國民眾對政府信任度為 95%,在受訪國中排名第一,而美國民眾對美國政府的信任度僅為 48%,倒數第二,屬於「不信任」級別。該報告涵蓋 11 個國家和地區、超過 1.3 萬受訪者,極具公信力。另一項哈佛大學的報告亦顯示,中國公民對政府的滿意度由 2003 年的 86.1%增加到 2016 年的 93.1%。 中國政府不只令本國人民滿意,在世界舞台上亦體現大國擔當。中國外交部 2 月初表示,中方決定向世界衞生組織主導的「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提供 1000 萬劑疫苗,供應予發展中國家,回應了世衞總幹事為所有國家優先群組接種疫苗的呼籲。此前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亦表示,只有 10 個國家/地區管理着全球可用的 Covid-19 疫苗供應的 75%,而130 多個國家甚至沒有接收過第一劑疫苗。中國外長王毅曾表示,中國疫苗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作出貢獻。中國更開展新冠疫苗國際合作,「不謀求任何地緣政治目標,不盤算獲取任何經濟利益,也從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 中國展現大國擔當 與中國展現的大國擔當不同,同樣是「大國」,西方的國家卻在疫苗緊缺時刻瘋狂囤積。有傳媒報道加拿大已囤積超過 4 億劑疫苗,是其總人口約 3759 萬的 10.6 倍之多;澳洲總人口 2500 多萬,但亦已採購 1.4 億劑疫苗,約為總人口的 5.6 倍。有陰謀論認為這些國家在囤積居奇,想發災難財。雖然不能完全聽信陰謀論,但的確反映了世界人民對囤積疫苗的反感。 《刺針》醫學雜誌主編接受採訪時直言,疫情爆發以來,中國沒有任何欺騙行為,而其他國家因為政治原因、自身防疫抗疫健康措施和經濟波動而指摘中國,但中國一直光明磊落。作為中國人,在疫情爆發一年之後,我們必定對國家更充滿信心,更以身為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筆者最後想強調,雖然疫苗陸續到港,且本港第四波疫情似乎逐漸緩和,政府亦放寬了對部分社交限制,但市民仍應該保持高度警惕,保持自律,緊守健康生活習慣,不能因一時鬆懈大意,葬送抗擊第四波疫情這來之不易的成果。 文章來源: 信報2021-0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