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說實話,最開始看到“日本準備將福島核污水排入太平洋”這個消息的時候,我還以為會是:網上傳謠,日本政府闢謠的劇情。可沒想到的是,4月13日早上,日本政府正式決定向海洋排放核污水,啪啪打了我的臉。 然而,更打臉的,是美國支持日本政府的決定,認為該做法符合全球公認的核安全標準。 納尼?認真的嗎?力挺小弟,連命都不要了? 要知道,如果日本真的開始排放核污水,首當其衝的,可是北美大陸啊。 這是要報當年兩顆原子彈的仇? 1. 日本福島核污水到底該不該排向海洋? 2. 除了排向海洋,真的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3. 同樣是核洩漏,蘇聯老大哥是怎麼亡羊補牢的? 這事兒的背景,還要追溯到十年前。 2011年3月11日,日本的福島核電站受強地震海嘯影響,冷卻機組受損,反應堆核燃料過熱爆炸,導致了大量放射性物質洩漏到了太平洋和大氣層(一次污染)。 其實,如果在最開始海嘯沖毀核電站發電機組後,能夠立刻著手搶修,就不會有後續了。 可是直到事情發生了20個小時後,東京電力公司才開始應急處理,還試圖隱瞞事實。 日本政府同樣反應遲緩,據說,日本自衛隊因為害怕輻射,拒絕了福島核電廠的滅火工作。 總之,在日本從上到下的“神仙操作”後,一個本可以早期控制的問題,發展成了歷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之一。炎症拖成癌症,真有你的,大核民族。 事情還沒完,核反應堆燃料過熱,融化了堆芯,繼續向下泄漏。為了阻止核反應繼續升級,引入海水倒灌成為最有效最可行的唯一辦法。 但是,用來降溫的海水在接觸過堆芯後,也就被污染了。(二次污染)最恐怖的,是海水降溫這個操作需要一直進行,要不然反應堆就會繼續向下融化。 所以,日本修建了容量137萬噸的桶來裝這些核污水,但到去年9月,就已經裝了九成了。換句話說,日產140噸的核廢水,快裝不下了。 於是,就有了日本決定向海裡排放核污水這事兒。 事情的來龍去脈先說到這兒,接下來我們開始回答問題。 第一個問題,日本福島核污水到底該不該排? 東京電力公司一再宣稱,他們已經對核污水進行了“過濾”處理。日本政府也表示,絕對符合排放標準。 真是白骨精放屁,妖氣滿滿。真要是這麼好處理,早幹嘛去了? 在東京電力公司官方網站上,博士找到了最新的核廢水二次處理後數據,也就是他們說的“處理水”。 反正,銫,鈷,釕,銻,鍶等元素週期表裡能搞輻射的放射性同位素,一個也沒落。 至於大家關注的對人體危害極大的氚元素,人家表示,之前沒核洩漏的時候,核廢水里也有氚,也沒見你們著急,你們這是在玩兒雙標。 說實話,咱們還真不能說人家沒下功夫在污水處理上,加水稀釋嘛,讓這些放射性元素濃度足夠低,理論上來說,不就合格了嗎? 再後來,“聰明”的日本人一想,反正都是兌水倒海裡,那直接把污水倒海裡,用海洋來稀釋不就完了,還省事。這方法除了會挨罵,好像也沒什麼壞處。 之前日本人可能還不太好意思,但最近大家都忙著抗擊疫情、恢復經濟,那大核民族就不客氣了呀。 所以現在明白了所謂的核污水處理是怎麼一回事兒了吧。 去年,菅義偉去視察福島第一核電站時,問了一個問題,核廢水能不能飲用? 工作人員表示,稀釋了就能喝,還端了一杯給首相。 菅義偉看了看,最終也沒喝。果然,在做秀面前,還是小命要緊。 下一個問題,除了排向海洋,真的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這圖大家這兩天應該都看到過,委屈的口氣、道歉的鞠躬,好像還真是讓大家責怪不起來呢。 那麼,日本真的是別無選擇嗎? 真是閻王講故事,鬼話連篇。 就目前現狀而言,處理福島核污水至少有“注入地層”、“蒸發釋放”、“地下掩埋”等5種方式。 而其他的四種方式,隨便哪一種都比直接排入海洋產生的影響更小。 那日本為什麼要選擇一種傷害性最強、侮辱性也最大的處理方式呢? 原因就一個:省錢! 1979年,美國三哩島核電站發生堆芯熔毀事故,美國政府花了兩年時間,將8700噸含氚廢水以水蒸氣形式排放。 2016年,有機構向日本政府提出了電解核廢水、排向大氣的方案,結果日本政府看了眼報價,直接拒絕。 再或者說,我們退一步講,不改變處理方式,仍按目前的處理方式進行。 儲水罐不夠了,那就擴建嘛,反正福島核電站附近因為污染,也都搬空了,不剛好用來建新的儲水罐嘛。 可就連這樣,東京電力公司也不願出這個錢,日本政府也不願負這個責。 既然能倒進海裡,幹嘛還要折騰,自己的過失,全世界分擔,既省錢又省力。 不愧是捱過兩顆原子彈的大核民族。 其實對於整件事情,我最難過、也最生氣的,是西方國家表現出的集體沉默。 可以說,日本政府即將以一己之力,將整個人類拖入核威脅的陰影之下,然而美國表態支持,在此之下整個西方集體沉默。 畢竟,制裁、打壓什麼的,從來都是用在東方大國身上的。 與此相對的,是西方世界常年對於切爾諾貝利核洩漏的大肆宣傳,美國還專門拍了紀錄片,痛斥蘇聯政府的官僚作風帶來的災難。 那麼,同樣是最高等級核電站事故,蘇聯做得真的很差嗎? 1986年4月26日,位於烏克蘭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第4發電機組,核反應堆全部炸毀,大量放射性物質洩漏,成為核電時代以來最大的事故。 不可否認,核電站確實發生了爆炸。而且,由於地方官員瞞報信息,導致蘇聯官方反應緩慢,錯過了最佳救援時間,使得核污染進一步擴散。 可是,在翻閱了眾多資料後,我認為除了在最開始的瞞報外,蘇聯在事故處理上幾乎沒有什麼其他可以指責的地方了,蘇聯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將危害降到了最低。 其實,相比福島核電站事故,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要更加嚴重,反應堆直接爆炸,讓堆芯燃料和石墨在空氣裡面擴散了一次。 然而就是在事故嚴峻、技術遠不如現在的情況下,蘇聯還是選擇了直面核災難。 首先,是撤離居民,核電站30km半徑內,13.5萬名居民全部撤離。 其次,事故發生後一周內,直升機從空中向反應堆爐芯傾倒了5000噸的硼砂,石油鑽機從側向鑽入反應堆地下,每天向裡面注入25噸液氮,避免反應堆爐芯熔融物不斷下降污染地下水。由於行動及時,也避免了反應堆和放射性冷卻水反應會帶來的水蒸氣爆炸。 再後來,就是60萬蘇聯人前赴後繼地衝進核電站,身著簡單防護服,在巨大輻射下,士兵們輪番作業,每人堅持幾十秒,一人一鏟的人海戰術將輻射石墨扔回了反應堆。 最後,蘇聯政府投入無數人力物力,建造了被稱為“石棺”的水泥圍牆和上蓋以覆蓋損毀的4號機組,盡可能地避免了輻射擴散。 早期在事故現場的人員,有203人因照射和燒傷而出現臨床反應。由軍隊、警察、消防人員、核電廠的職工等組成的“清掃人員”中,有7000多人在5年內相繼死亡。 但是,切爾諾貝利直到現在還在被黑,只是因為他發生在蘇聯。再看看福島,西方世界的醜惡嘴臉真的是能一次次刷新我們的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