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政經新聞及評論
行政混亂如何有效防疫?
周伯展
香江智匯會長
2021年5月17日
近期本港疫情雖然沒有明顯本地新增個案,政府卻多次因為混亂的防疫抗疫措施 成為箭靶,客觀地說,政府工作確實仍有很大改善必要。
 
遲來的禁飛令
首先是由首宗流入社區變種病毒的印度男子及其親友引發的恐慌,導致東涌、薄 扶林、鰂魚涌多個屋苑的居民需要被集體強制隔離,還要全港外傭強制檢測。其 實印度本輪疫情爆發並非突如其來,國際新聞一早追蹤報道,筆者本人 4 月 6 日已經去信政府,提議暫時禁止印度來港飛機,但政府禁止印度、巴基斯坦及菲 律賓等高風險地區的客機抵港 14 天的禁飛令直至 4 月 20 日才生效。普通市民尚 已意識到印度疫情嚴重性,特區政府緣何反應慢半拍?
 
其次是政府撤離變種新冠病毒確診者所住的 7 幢大廈居民去隔離營,估計涉及近 1000 戶。筆者亦早已向當局呼籲,家居隔離是更為妥當的選擇。
 
若是擁擠閉塞的居住環境內爆發疫情,集體去隔離營情有可原,但對一些居住條 件良好的屋苑居民,居家隔離對居民和政府在人流物流方面都是更方便的選擇。 政府只需要派人駐守大廈出入口已經足夠。對居民來說擾民程度減少很多,免去 了老人家打包藥物,小朋友需要大量打包紙尿片和奶粉等生活必需品的麻煩。
 
另外傳媒報道近日至少 30 戶進食隔離營供應的飯餐後出現肚瀉現象,傳媒發現 該供應商並不是第一次導致食物中毒,為何政府仍然讓其落標,而又沒有任何預 案?新聞中有隔離營市民生氣撕爛特首感謝信,可見民憤之大。
 
早前有局長表示計劃將接種新冠疫苗作為外傭申請或續約的要求,受到各方面質 疑有歧視之嫌。特首回應竟是需要了解情況再做計劃。特首不知道政府這項重大 措施實在令人驚訝,如果特首真的不知道,政府內部決策程序明顯出了大問題。 此外還有將食肆以員工接種疫苗、食客使用「安心出行」程式登記的情況劃分為 四種安排,複雜程度令人無所適從,更擔心朝令夕改。
 
筆者建議設立專責防疫抗疫的工作小組,成員包括專家、司局長,由一人負責作 最終決定,相信會更為有效。防疫措施在深思熟慮後再公布,才會令市民對政府 恢復信心。
 
仿效內地措施才能通關「有期」
抗疫一年多,內地、外國都有不少的防疫經驗可以參考。醫學、科學界的數據顯 示出,內地行政安排和經驗更加有效,歐美作法效果令人擔憂。能否與內地通關 關乎香港命脈,但本地連續清零 14 日難以做到,通關仍是遙遙無期。但港府可 否考慮率先開放內地居民來港免隔離?
 
早前回港易僅適用於廣東省港人,筆者已經指出不科學之處,廣東省廣東人和港 人處於同一環境,為何港人可以回港而其他人不可呢?現在回港易擴展到了全國 港人,同樣的邏輯,為何全國其他人不可來港呢?北上需要中央批准,放寬南下 防控措施,香港政府完全可以自己作主?
 
國務院副總理、主管港澳事務小組組長韓正數個月前提到,要將防疫抗疫工作作 為本港的「頭等大事」來辦,近期又指出是「中心任務」。想問問政府,「頭等 大事」是否辦好?「中心任務」是否完成?若是沒辦好、待完成,如何期待通關、 如何交代呢?不通關經濟又如何復原呢?早前內地「五一」小長假,超過 2.3 億 內地居民自由旅遊、度假和探親,令人羨慕。希望香港居民能夠在不久的未來也 能享有這樣的自由。
 
 
 
 
 
香江智匯會長
周伯展時事評論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