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究竟身處怎樣的世界和時代,這是中國人歷來習慣追問的一個大命題。今天,在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世界大變局的背景下,類似的問題再次擺在中國面前,尤其是伴隨着全國範圍內全領域疾風驟雨式的改革,這樣的追問顯得更為迫切和緊要。
被視為國家主席習近平智囊的中文大學深圳分校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認為,在今天的世界,各國都被情緒所主導,內部民粹主義和外部民族主義的崛起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最重要特徵,也是將人類導向衝突和戰爭的隱患。

在一篇題為《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不應被情緒主導》的文章中,鄭永年指出,不僅英美發達國家因為收入財富分配和社會高度分化在憤怒,中國社會也有「自己憤怒的地方,對內部不公的憤怒,更對外部不平的憤怒。全球化和其他一些原因也造就了內部的不公平,因此,政府要調整經濟結構、整頓市場、規範企業行為,為國家的長遠可持續發展奠定制度基礎。」
與此同時,一些人從中發現了機會,無所不用其極地將這些憤怒和調整轉化為「流量」,從而獲利。針對社交媒體上這些毫無底線的民粹主義情緒、人身攻擊、妖魔化和謾罵,鄭永年將之稱為「商業民粹主義」。他批評,這些過激輿論和國家政策沒有實質性關聯,卻會毒化社會風氣、加深社會不確定性、製造社會分化等;更糟糕的是,一些人自以為愛國主義的表述,實際上卻「被自己所仇恨的人牽着鼻子走,處處被人利用,反過來損害國家利益。」


鄭永年提醒,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今天,中國下一步目標是全面實現現代化,但內外部環境急劇變化,若放任這種過度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情緒發酵,加上國際環境日益惡化,最終或將中斷中國的現代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