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好文共賞
家是避风港还是压力场?别忽略了松弛感的力量
罗辑思维
2025年8月29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8月24日)
 
01

为什么有时和家人沟通很难?

我先从自己身边的一个经历说起。几个月前,我和一位到国内探亲回来的朋友聊天,她给我讲了一堆看望父母时遇到的糟心事。
差不多同时,还有一位朋友约我吃饭,闲聊时也吐槽了一下他的配偶,说现在两个人常常一回到家就吵架,或者彼此用一种火气很大的方式说话,而他的配偶在单位里,在外面,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人。
听他们聊自己的情况,我就想到很多中国的家庭,无论是两代人之间,还是配偶之间,其实都忽略了,或者说从一开始就不知道,在家庭成员之间应该营造的一种氛围——就是“松弛感”。
你可能注意到过这样一些现象:
很多人在外面很健谈,很风趣,但是一到家,就没话可说了。这里的家,既包括自己的小家,也包括原生家庭。
夫妻双方,明明爱得很深,却总说不出口;明明想表达对对方的关心,一出口却造成了误解,最后演变成争吵。于是,很多人就选择了回家以后什么都不说,很少进行思想交流。但是这样也不行,另一方很快就会抱怨你冷漠。而你自己心里清楚,不是你想冷漠,而是你太久没被温柔地理解过了。
父母和儿女之间,都希望对对方好,但是见了面能做到相见欢的,并不多。
平时父母见不到子女,想得不行,但是一见面就开始吵架了。子女也是如此,回家前想得好好的,这次回家看父母,一定好好说话,好好沟通,不惹老人生气。但是回家之后,谈到一些实质问题,双方就又说僵了。
比如有的父母,一时找不到其他合适的切入话题,又想关心子女,就开始唠叨,“怎么又熬夜”“怎么又为了减肥不吃早饭”“怎么还不结婚”等等。像结婚不结婚这种大事,唠叨几句情有可原;而吃不吃早饭,熬不熬夜这些日常琐事,如果一直唠叨个没完,实在会让子女们感觉到心烦。
子女们也会想,本来回家,就是为了轻松一点,但为什么自家人一开口,常常就让自己心烦,有时还瞬间点燃怒火。父母们,有时也觉得很委屈,自己就是提了一件事,怎么到了子女那里就成了质问了呢。
产生前面提到的这些现象的原因,不是夫妻双方感情不好,也不是他们不关心对方;不是父母在找存在感,或者子女忘恩负义;而是双方没有意识到一个道理,就是在家里需要有一种松弛感。

02

松弛感的作用机制

松弛感在心理学上有明确的定义,它是指一种平和、从容、不慌张的心理状态。和它相对立的是焦虑和内耗这种负面情绪。
在松弛的状态下,个体可以灵活地调整心态,面对压力能够轻松应对,对他人也会宽容。如果缺乏了松弛感,人就会激发自我保护的本能,在外人看来,就表现为怼和冲,火气十足。
比如,如果你加班熬夜了,你的老板和你讲,“以后不要熬夜了”,你会觉得这是一种关心。但为什么你的父母和你唠叨这件事,你就会觉得是对你的控制呢?
类似地,你的朋友和你讲,“小王,你也该考虑一下谈婚论嫁了”,你不会有什么反感。但是父母和你讲同样的话,你可能就不高兴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的父母,激起了你的自我保护本能。
中国很多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管制,有时候事情做得不好,就会被否定,有一些自己独立的想法,就可能被打压。久而久之,他们已经分不清关心帮助和干涉自己生活之间的区别。
其实父母习惯了管束孩子之后,自己也是分不清这里面的区别的。他们可能今天说某句话,是纯粹出于关心;但是在另一个时候,即使以同样的方式说出同样的话,管束的成分会多一些。
孩子们是分不清的,很多时候也懒得去分清,是哪一种情况。因此,很多孩子遇到父母的“关心”,首先的反应是自我保护。
在情绪上进行自我保护,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给自己留出心理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子女要做回自己,不被打扰。不论父母说什么,只要他们不喜欢听,就会被视为侵占了自己的心理空间。
试想一下,你在家靠在沙发上看电视,就想一个人放松一下;而你的爸爸妈妈老在你面前晃悠,你容不容易烦,当然容易烦。在物理的空间上如此,在心理的空间上也是如此。
至于你的老板,你的朋友,他们没有在你小的时候天天对你唠叨,你自然不会觉得他们的话是在侵犯你的心理空间,你反而不用自我保护。
夫妻间有时候也是如此。比如你的公司经常需要你996上班,你在办公室加班,晚上9点钟才到家,本来你对配偶有点歉意。这时候配偶多唠叨了一句,“怎么又这么晚回家”,你可能本来就累得心烦,回了一句“又不是我乐意加班”,或者“我这么辛苦不还是为了这个家”,两个人接下来可能就相互抱怨起来,或者无话可说了。
如果你的配偶说话带点质疑的口气,或者讲的是“你真的在加班吗?”你可能就气不打一处来了,直接怼回去说:“你居然怀疑我。”或者干脆不理对方了。
还是同样的场景和问题,换个对象思考一下,如果你还没有结婚,和室友同租一套房子,下班回去晚了,无论你的室友说什么,你可能都没有那么大的反应。不知道你过去是否想过这件事,如果想过,估计也会觉得很奇怪吧。
还有一些时候,你在公司里遇到一些麻烦,你可能会和朋友诉苦,却不会和配偶诉苦。为什么呢?因为和配偶讲,对方会有不必要的担心,反而让你感到更多的压力。你发现没有,很多人会把一些很重要的事情瞒着配偶,但不会瞒着朋友。
比如小梅悄悄借给小常5万元,小常炒股赔光了,这件事小梅可能会向她的闺蜜抱怨,说“我最近真倒霉”,或者“小常这个人真不靠谱”,但小梅不敢让她的老公知道。可能两周后,需要用钱时,小梅老公发现这件事,于是两个人大吵一架。
其实,你仔细想想,婚姻中的双方通常都不是坏人,对对方没有任何恶意,而且希望对方过得好。怎么张口一说话,常常就吵起来;不说话吧,关系就淡了,而且原本有的关心和爱意,如果不说出来,对方也不可能体会。
婚姻中有七年之痒的说法,就是原本好好的关系,逐渐淡漠了。不仅淡漠了,而且还觉得对方给自己造成了压力。
于是,爱就变成了控制,关心变成了压力,沟通变成了战场。如果再遇到点外界的诱惑,那么本来已经脆弱的关系,就更难以维系了。
其实,无论是在自己的小家,还是在原生家庭,都需要有松弛感。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室友开着新车在路上和别人剐蹭了,你会为此表现得忧心忡忡,甚至抱怨么?通常不会,但如果是你的配偶出了同样的事情,情况可能就不同了。
你即使不抱怨,但哪怕流露出惋惜的脸色,你的配偶也会倍感压力。他(她)可能会想,过去我把车剐蹭了,我的朋友还懂得来安慰我几句呢,我的另一半在这方面,连个朋友都不如。

03

让家成为真正的避风港

本来,人们回到家,是想躺平的,遇到麻烦,希望有一个避风港。但是如果一回到家,就感到神经绷得紧紧的,不能放松,久而久之,关系就要出问题。
朋友之间,之所以压力比较小,是因为在乎得少,彼此之间有足够多的心理空间。而亲密关系之间,有时反而压力大,是因为太在乎,没有给对方留下足够的心理空间。
夫妻一方下班回来晚了,另一方不妨想想,如果配偶是一个人住,有足够多的心理空间的情况下,他(她)还需要什么,这时候我该说什么,做什么。如果对方遇到倒霉的事情,你就想想,如果你这里是避风港,你该说什么,做什么。
尽量不给,或者说少给对方压力,是保持各种关系的秘诀之一。但是在夫妻之间,在父母子女之间,人们觉得对方和我亲近,常常不在乎给予了对方压力。不仅如此,很多人还会想,他是我儿子,我唠叨几句不可以吗;他是我老公,我抱怨两句不行吗?可是对方却可能在想,我已经很不容易了,别人说我也就算了,你是我妈妈,或者你是我的老婆,还在这里添乱。
每一个人回到家,都会希望获得松弛感,但有时候恰恰相反,人们在家里,最没有松弛感。
在美国,很多不能到现场去看职业比赛的人,会三五成群聚在酒吧里看比赛。我刚到美国时,就奇怪大家为什么不在家看,后来才知道,除了朋友在一起热闹外,还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放松。球迷们看球,发泄一下,放松一下,是一个主要目的。但是在家里,反而不如到酒馆里和朋友一起看来得放松。
最后,我再分享一个身边朋友的故事,作为这封信的收尾。我曾经有一位朋友,可以讲长得是花容月貌,有一天她和我讲,她和男友吹了。我说你那位男友,什么事情都由着你,怎么还吹了。
她说,你不知道,他一回家就要开始收拾家里,让我受不了。我说,收拾家不是好事吗?她说,我上了一天班,回家就想把包一扔,赖在床上;而他,却天天跟在我后面,一定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收拾得干干净净,让我很有压力。
又过了半年,她说自己找到了真爱。我就问她,新的男友为什么让你这么喜欢呢。她讲,新男友说,自己最幸福的事,就是和她,也就是我这位朋友,一起赖在床上,什么事都不想。我讲,显然后来这个男友,懂得家的含义。
家是一个需要有松弛感的地方,特别是在今天已经很紧张的社会环境当中,显得尤为重要。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