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好文共賞
实现年初立下的flag,只需要这五步
罗輯思維
2025年10月20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10月18日)
01

关于规划,你得学会五个步骤

《规划最好的一年》的作者名叫迈克尔·海亚特,他的理论的说服力,首先来自他的实战经验。他不是个纸上谈兵的理论家,而是一位出色的管理者。他曾担任美国最大的出版公司之一托马斯·纳尔逊出版社的董事长兼CEO,管理过一家市值2.5亿美元的企业。
后来他创办了自己的领导力发展公司,专门研究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多年来,通过他的书籍和他发布在网上的课程,他已经帮助数万读者和用户实现了他们自己的目标。
海亚特的理论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分别是,相信可能、总结过去、设计未来、找到动力、付诸实践。

02

相信可能

我们先来说第一步,相信可能。
我们都有自我设限性观念,但往往表现得很隐蔽,它会伪装成“现实”“理性”“经验”,将借口解释得头头是道,让我们误以为自己只是在客观地评估情况。
识别出这些隐蔽的自我设限性观念,就是制定计划,实现目标的起点。可是怎么识别呢?海亚特说,自我设限性观念常常表现为四种思维误区:
第一种,叫作“非黑即白”,也就是认为,除非做到完美,否则就是失败。比如,你想学一门外语,但是刚开始没多久,就感到自己发音不够标准,觉得这是没有语言天赋的表现,于是就放弃了。
很多时候,导致我们放弃计划的不是一时的失败,而是对这种失败的过度苛责和不可容忍。正是因为我们太想完美地执行计划,才会因为一点小挫折就全盘否定计划。这就是落入了“非黑即白”的误区。
第二个误区叫作“主观化”,也就是总把随机的负面情况归咎到自己头上。比如,你精心准备了一个提案,但被客户否决了,你立刻就认为,这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行。
但其实,客户拒绝一个提案可能有多种原因:比如他们的预算不够,时机不对,他们的项目因为各种原因推迟了,或者,就是他们的判断力不足,没能看出你提案中的亮点。这些情况完全是可能的,而且与你个人的能力完全无关。可是,主观化的思维就会让你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从而打击了自信心。
第三个误区叫作“小题大做”,也就是无限放大一些无关紧要的迹象,把一点小问题想得很严重。
比如领导批评了几句,就觉得自己在这家公司不会有机会了。男女朋友回消息的速度慢了一点,就以为是关系出现了裂痕。这种思维会无端地制造出大量的焦虑,把人困在原地,难以前进。
第四个误区叫作“普遍化”,也就是,有过一次不好的经历,就把它当成了普遍的规律。
比如,一次创业失败,就认为自己根本不适合创业;一次恋爱受挫,就认定自己要孤独终老了。这种思维一听就不理智,但在人群中非常常见。它会将你过去的失败经历变成一道道不可挑战的边界,切断你面向未来的发展路径。
这四种思维方式最终指向的都是一种自我限制,本质上是在消磨我们的自信心和改变生活的锐气。
我们该如何克服自我设限性观念呢?你要时不时地和自己辩论一下,跟那些自我设限性的观念“抬抬杠”。比如,“客户拒绝了我的提案”是一个事实,但“这是因为我的能力差”,这就是你的解释了。你还可以问问自己,我有什么证据能支持一个自我设限的论断呢?有没有证据可以反驳这一点呢?
假如你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不善于沟通,那你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有没有过非常成功地跟人沟通的经验?给自我设限性观念提出一个反例,你就能意识到,结论远不是那么绝对的。
另一个角度,是把自己不自信的地方写下来,落在纸面上,然后切换一个视角,把那些话当成是你最好的朋友说出来的。当朋友说出这些自我否定的话时,你会对他说些什么?我们对待朋友,往往比对待自己更宽容,也更客观。
海亚特都提醒我们,改写自我设限性观念,这是落实年度规划的第一步。就像书里的这句话:“不可能从来都不是一个事实,它只是一种看法。”只有当你真正相信改变是可能发生的,你才有动力去制定目标,再把它们落实到日复一日的生活里。

03

总结过去

海亚特研究了很多案例,他在书里提出了一句精妙的论断:“把最坏的过去带进最好的未来,这是目标失败的重要原因。”如果不去处理过去的失败和挫折,它们就会像包袱一样拖累我们前进。
要如何总结过去呢?遗憾和感恩,这两种情绪是我们总结过去的线索。
很多人提到遗憾就认为这是一种负面情绪,应该彻底摆脱。但海亚特告诉我们,遗憾其实是一份礼物。
遗憾往往是我们的人生取得重大突破的线索。在制定计划前,你非常值得想想看,自己过去几年间最感到遗憾的事是什么?是没有好好地陪伴家人?是错过了一个转行的机会?还是没有坚持某个自己非常喜欢的爱好?遗憾不只是遗憾,它还是一个提醒,你可以想想看,如果要让这样的遗憾不再发生,你急需在生活的哪一个领域里做出改变?
关于总结过去,海亚特提到的第二个关键词是感恩。
感恩不只是一种情绪,它更是一种能力。它能培养富足的思维,让我们看到自己已经拥有的资源和支持,而不是总盯着自己缺少的东西。
海亚特建议我们,在每天起床和入睡前进行以感恩为主题的冥想。你可以在每天的开始和结束前的五分钟里,想一想自己已经得到了什么,而不是担忧自己还缺少什么。你还可以自主设定几个做感恩练习的时间点,比如在每顿饭前。
另外,积极心理学还有一个经过了反复验证的方法,叫作“感恩日记”。你可以尝试每天回想几件令你庆幸的事,把它们写进日记里。这些事不见得要发生在你身边,世界上任何一件让你感到惊奇和美好的事,都可以作为感恩的题材。
所有这些练习的目的都是在帮你从过去的经验中找到正向的情绪资源。总结过去不只是为了在理智上推演下一步的策略,也是在储备充足的情绪能量,这些能量将成为你推行计划的助力。

04

设计未来

海亚特认为计划中的每一个目标都需要满足七个条件。这七个条件刚好对应着英文里的“SMARTER”,也就是“更加明智”这个单词的七个字母。这七个条件也就被海亚特命名为SMARTER原则。这是这本书中的重点内容。
第一个字母 S,代表明确性(Specific)。一个可执行的目标必须是明确的。目标越明确、弹性越小,我们就越有可能投入注意力、创造力和意志力去实现它。
举例来说,“我想要学习摄影”,这就是一个过于含糊,不可执行的目标。它必须细化到,“我要完成某个摄影网站上针对新手的100节课程,了解相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会在不同光线环境下调节参数”,这样的目标才是足够明确,因而可以执行的。
下一个条件是可衡量性(Measurable)。当你写下一个目标时,你必须知道如何判断它已经实现,或者实现到了什么程度。比如,“我要多多运动”,这就不是一个可衡量的目标。可衡量的目标是:“每周去四次健身房,每次至少运动45分钟”。
再下一个条件是可行性(Actionable)。这一点说的是,目标必须指向具体的行动。它不能是一个含糊的形容词。比如,很多女孩子的新年计划里会有这么一条:“我想要变美”。这基本只能是一个许愿,而不是计划。
海亚特建议我们将每一个目标都写成动词开头的语句,比如,“写作关于自我提升的思考,发布在网站上。”“约见二十位老朋友,恢复和他们的联系。”这样的目标,一看就知道要做什么,你也能更方便地把年度目标拆解成日程表上的具体安排。
下一个条件是风险性(Risky)。简单来说,就是目标要定得有挑战,不要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制定目标是为了挑战我们的能力边界,假如你已经养成了一个稳定的习惯,或是具备了做成某件事的全部条件,那也就不必把它写进你的年度计划里了。
再下一个条件是定时性(Time-keyed),这也是制定有效目标的重点。所谓“截止日期是第一生产力”,一天天逼近的截止期限能够激发我们的紧迫感,进而提高行动力。
假如你的新年目标里有一项是“多读书”,那你不妨改为“在每个月末前读完两本书”。
还有,目标需要有激励性(Exciting)和相关性(Relevant)。激励性是指,你是打心眼里自己情愿去完成一项目标,不是被逼无奈的,你会为达成这项目标而发自内心地喜悦,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相关性,是指你的目标和你当前生活的合理需求相一致。
你可以尝试按照这七个标准来重新表述一遍自己的计划,也许你就能找到开始行动的思路。

05

找到动力

海亚特分享了几个小技巧,能帮助你找到实践计划的动力。
第一个技巧是,将实践变成你的“经验条”。文豪马克·吐温每天都会记录自己写下的字数,人们时常在他的手稿里发现一串数字,原来那就是他的成果记录。就像游戏里的角色会在打怪升级的路上积累经验值,当我们日复一日地向着目标迈进,也值得将自己付出的努力记录下来,日积月累的成就感可以成为稳定的动力来源。
另一个技巧是“游戏化”。游戏可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自我提升的工具。当前,“自我提升”已经成为手机应用的一个热门类别,你也可以找一款喜欢的应用,把它和你的新年计划做个结合。
第三个技巧其实是一个简单的提醒。要想减轻推行计划的心理负担,你要在目标达成的前半程关注自己已经完成的部分,在后半程关注尚未完成的部分。
因为在实践计划的前半程,我们距离目标还很遥远,假如你总想着还有无数的事要完成,就会感到艰难,这时候,你要把注意力放在已经取得的成果上,这可以帮你建立信心;而进入后半程,终极目标已经依稀可见,每当你距离目标更进一步,都会感到兴奋,这时候,关注你和目标之间不断缩短的距离,才会带给你更强烈的鼓舞。

06

付诸实践

第五个步骤是将计划付诸实践。重点是建立回顾系统的方法。回顾系统的本质是让一个抽象的大目标可视化,是将不可操作的目标分解为可操作步骤的过程。
具体来说,就年度计划而言,一个有效的回顾系统包含三个层次:每日回顾、每周回顾和季度回顾。
每日回顾是整个系统的基础,是在将每天的动作向年度目标对齐。你要写下当天必须完成的三件事,不要贪多。
每周回顾比每日回顾更深刻,需要的时间也更长,但也只需要二十分钟。每周回顾有三个重点。
第一,重新连接你的动机,回忆自己写下这些目标的理由。
第二,进行微型的经验总结:在过去的一周中,你在全年的核心任务上取得了什么进步?遇到了什么障碍?学到了什么经验?策略上需要作出哪些调整?
第三,根据你得出的结论,确定下一周的重点任务。
最后是季度回顾。海亚特建议我们把年度目标的数量控制在八个左右,平均分配到各季度中,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截止日期过于遥远导致的闲散状态。季度回顾的内容比较多样,海亚特列出了五个选项:
第一,庆祝胜利。第二,重新开始。第三,修改目标。第四,删除目标。第五,替换目标。
海亚特的三层回顾系统可以确保你的年度目标不会被抛在脑后。年度目标也不再是空泛的心愿,而是化成了每一天整齐的行动。
现在,我们掌握了相信可能、总结过去、设计未来、找到动力、付诸实践这五个步骤,接下来,我们一起“规划最好的一年”吧!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