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好文共賞
钱往哪里去?黄金、存款、地方债给答案
罗輯思維
2025年11月13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11月12日)
 
01

黄金新政背后的国家意图

我们先从黄金新政说起。10月29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1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就是外界热议的“黄金新政”。
研读完政策原文,我用一句话给你说明白它对个人消费和投资黄金最直接的影响:
就是国家打算把买黄金这件事,分成两条路:一条是“消费之路”,一条是“投资之路”,两条路的成本和逻辑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先来看第一条“消费之路”,这是面向我们平时最熟悉的黄金首饰等。新政规定,金店、银行等机构,从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等平台买入黄金,如果目的是做成首饰卖给消费者,那么它们能用来抵扣的增值税抵扣率,会大幅降低,对应的,成本就大幅增加了。
而这新增的成本,企业肯定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所以,新政落地之后,市场反应迅速:周大福等品牌金价,单日暴涨60元/克,深圳水贝金价,两小时跳涨7%。
那第二条“投资之路”呢?新政规定,如果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购买,就是我们说的“场内交易”,购买基于投资目的的“投资金”,则继续享受相关税收优惠。
这里的“投资金”,典型代表是更加标准化、也更好监管的金融产品,比如黄金ETF、银行账户黄金、场内黄金期货等。
所以我综合分析新政的深层意图:是通过税收杠杆的调节,显著提升上海黄金交易所与上海期货交易所,作为核心交易枢纽的竞争力与吸引力,引导机构投资者和黄金产业链上的主要参与者,将他们的交易活动更多从分散的场外市场,转移到这两个交易平台,加速场外黄金交易向场内集中。
另外,过去部分企业和机构,利用黄金税收在持有环节和流通环节上的规则差异,将消费黄金伪装成投资黄金,逃避增值税,造成税收流失;而这次的新规,就是堵住了某些机构将投资金低价卖给关联方、关联方再拿去抵扣的漏洞,并强化了“持有”而不是“短期流转”的投资属性,这个过程进一步杜绝场外黄金交易市场的监管套利与市场风险。新政相当于利用税收工具,构建了一个“胡萝卜加大棒”的激励机制。
这里我做进一步推导,这也是要引导民间的黄金力量,从“分散囤积”走向“集中数字化”管理。
通过引导资金向场内集中,也就是向前面提到的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集中,也能提升上海作为全球黄金定价中心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有利于我们在国际上争夺黄金的资产定价权,改变过去中国黄金消费巨大、但定价权薄弱的被动局面;而且通过强化对民间黄金的管控,中国更容易形成一个规模巨大、易于国家统筹的“民间黄金储备”。
说完政策层面的考量,我们回到个人视角,这个变化对普通消费者和投资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你是以投资为目的购买黄金,那么通过交易所或者代理产品渠道,比如黄金ETF、积存金、账户黄金等,成本更低,更划算。
而如果你是为了佩戴和送礼,叠加黄金加工、零售产业链下游商家用金成本上升的影响,这类黄金产品的零售价会增加,那就要坦然接受它的“消费品”定位,不要再指望它有多好的投资回报。我综合判断,未来投资实物金条的意义都会逐渐弱化,投资黄金的金融产品是大势所趋。
这意味着,新政之后,买黄金投资,不再是简单的“金价涨了我就买”,而是需要开始理解不同投资工具的差别:比如银行积存金,积累到一定克数可能有提取实物金的选项,但银行的买卖价差可能较大,频繁买卖可能会吃掉不少收益;黄金ETF是一种开放式基金,流动性好,但它有门槛,交易需要证券账户,而且有基金管理费。
因此,你需要学习比较,从一名“消费者”,转变成为一名真正的“投资者”。

02

中小银行“高息堡垒”失守

我们接着聊第二个话题。最近两个月,全国各地的城商行、农商行和村镇银行,这些曾经凭借相对较高的利率吸引储户的“高息堡垒”,纷纷被动“失守”,下调利率。
9月底开始,河南地区的洛阳农商行等多家银行,几乎同时宣布下调存款利率,3个月期一直到5年期的,分别都下降了0.15%~0.35%不等,随后,上海、广东、浙江、天津等多地的银行纷纷跟进,最多的浙江平阳浦发村镇银行,五年期存款利率甚至下降了0.8%。
我分析下来,这次调整有三个特点:
第一,央行并没有全国统一的降息指令。这次完全是中小银行在净息差持续收窄、盈利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迫不得已的经营自救。
第二,“利率倒挂”现象加剧,部分银行的3年期存款利率,比1年期还要低。这种反常现象背后,体现出这些银行对未来利率继续下行的悲观预期,以及它们不希望被储户用长期、高成本的存款“锁定”的无奈。
第三,在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今年5月已经完成一轮降息后,中小银行这最后的利率“高地”,同时也是普通储户心中,低风险、相对较高收益的储蓄选择,正在市场层面被全面压缩。
我分析这可以说是“最后的堡垒失守”,不只是降息,而是金融市场生态的“二次探底”。
要知道,中小银行,尤其是区域性银行,长期以来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用“人情味”和“高利率”,来吸引本地居民和中小企业的存款,如今它们赖以为生的“高息揽储—高息放贷”的传统模式,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已经难以为继,这本质上是一声警钟。
对此,我进一步给出两个趋势判断:
第一,普通储户过去还能在各种银行之间“货比三家”,寻找一个相对高利率的“避风港”。
现在,随着最后的“高息堡垒”失守,这种储蓄理财将大幅失效。这将“倒逼”全社会,特别是风险偏好极低的中老年群体和保守型家庭,要么接受资金购买力在低利率下可能被缓慢稀释,要么就必须尝试银行存款之外的投资渠道,比如国债、货币基金,以及低风险的理财产品等。
我知道这个转变对很多人来说并不容易,但这个趋势已经发生并且会持续下去,越早理解这个趋势,越能主动做出调整。
第二,银行业加速大分化,过去很多地方中小银行,与当地房地产和城投绑定,未来寻找新出路迫在眉睫。
我认为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关键是深耕本地,发展针对小微企业的特色信贷、普惠金融等非利息收入业务,从“利差银行”变为“服务银行”。
其实看完黄金和存款这两个话题,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对比:黄金新政,是国家主动出手,用政策引导资金流向;新一轮存款降息,是市场自发调整,影响资金流向。

03

债务管理司到底要干什么?

我们接着聊第三个话题,最近(11月3日),财政部成立了一个全新的机构——债务管理司。听名字似乎很普通,就是管债。
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这个新成立的司局,将改变中国数以千计的市县政府的“花钱”和“生存”逻辑,并最终影响到你所在城市的房价、公共服务质量,乃至你的就业机会。
具体来说,这个新机构要解决的,是过去几十年很多地方政府“爱借钱、乱花钱,还不上”的结构性问题。
过去,中央对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是典型的“九龙治水”:财政部的预算司管盘子,也就是管额度分配,决定各地能借多少钱;国库司管发行兑付,也就是钱具体怎么发,怎么兑付;而对地方债的监管,则更是散落在国家和地方发改委、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等机构手中。
这种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地方隐性债务的越滚越大。
现在,债务管理司来了,把债务管理要进行全链条、穿透式的统一管理,让地方政府真正迎来“财政纪律硬约束”的时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有几个关键的判断给到你:
第一,地方政府的“信用”将被重新定价。
通过统一监管,将每笔债务、每个主体的风险暴露在阳光下。这意味着,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政府信用,将出现显著分化。这是一种市场化的“优胜劣汰”,也是对地方政府信用体系的一次重构。
第二,地方政府的融资模式将被重构。
在“不新增隐性债务”的铁律之下,城投公司作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角色将彻底终结,这对于地方的发展模式,是一次强制变革。未来,地方政府将选择更合规、更透明的融资新渠道,这意味着,基建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商业模式和投资逻辑,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具体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很多中小城市的新区建设,估计都将很难再获得债务资金审批,很多城市无法再通过大规模举债,进行城市扩张,这会影响当地的一系列产业链条。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被迫产业转型,以前可能还只是喊喊,靠隐形融资还能借新还旧,但现在债务管理司成立了,灰色地带被阳光化,地方不转型就会持续滑坡,地方政府将从“土地开发商”,被迫转型为“城市运营商”和“产业服务商”,但是显然越是大城市和特色中小城市,才有转型的基础和资本,这背后会进一步拉大分化。
第三,这次债务管理司的设立,不能简单看作是中央权力的“收束”,而是治理方式的“进化”,中央正在建立更多“穿透式”的精细化管控,这种资源分配方式的变化,会让中央的指挥棒更真的有效,这个大趋势,你更要看清。
今天我们讲了三个看似独立的事件,但它们背后传递着同一个信号:整个社会的资金分配逻辑,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
黄金新政,是国家用政策主动引导:让民间资金从分散走向集中、从场外走向场内;存款降息,是市场在倒逼调整:传统的高息储蓄模式进一步终结,资金需要寻找新出路;债务管理司,是国家在系统规范地方借钱花钱,让它们更透明、更可控,倒逼发展的新办法。

*注意,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建议你谨慎决策。最后,提醒你,《政经参考》的双十一福利还有2天,欢迎你订阅学习。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