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0年4月28日)
任何理論,它如果把中國推向經濟停滯、社會動盪、國土分裂、國家衰敗,那麼,不論其自我表述多麼動聽,也不論他在局部多麼合理,都是不仁不義。
(一)看中國,站在哪裡看? 看中國站在哪裡看,這是出發點問題,更是利益問題。不同的出發點和利益立場會有完全不同的結論。 對我而言,出發點不是任何經典理論,或普世價值,而只能是中華民族和十四億中國人生存和發展的現實。 生存和發展是最原初的普世價值。 在這個世界上不存在超越生存發展的普世價值預設。 在這裡有兩個基本點: 第一,國家強盛,這是中國人生存發展的大根本,舍此一切無從談起。 第二,十四億中國人的現實生活幸福。這是最高的普世價值,也是衡量是非的基本標準。 古人雲:“利者,義之和也。”就是說,有了道義才會有利益。 我把這句話調整為:義者,利之和也。就是說,道義是從整體利益中派生出來的,而不是從預設觀念,或者局部利益中派生出來。 什麼是今日中國的整體利益? 那就是經濟發展,社會安寧,國土保全,國家強盛,人民幸福。 有益於這個目標就是道義,有違於這個目標,就是不義。 任何理論,它如果把中國推向經濟停滯,社會動盪,國土分裂,國家衰敗,那麼,不論其自我表述多麼動聽,也不論他在局部多麼合理,都是不仁不義。義與不義,只能從事情的結果來推斷。 (二)看到樹木更要看到森林 我以下面這些事實,以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為中心以來中國發生的變化,作為自己的出發點。 1、 人們的衣著從追求保暖到追求美觀。 2、 中國人的飲食發生了根本變化,從半饑餓狀態進入全面保障狀態,數以億計的人“天天過年”。 三十多年來,已有六億人脫貧,最後幾千萬人的脫貧攻堅戰正在進行。人類有史以來,何曾有過政府組織人力物力,到深山老林荒漠曠野搞扶貧開發之事?一個政府自我設定全民消除貧困目標的期限,全世界只有中國政府。僅僅從這個視窗,可知那種將政府與人民對立起來的描述,是扭曲的,不能成立。 3、 數以億計人的住房條件在二十年間發生了不可想像的變化,這真的是人間奇跡啊。他們的住房水準,是自己多年前夢裡不敢想像的。全面的面向低收入階層的保障房建設正在進行之中。 4、 私家車已經普及,中國汽車產銷量世界第一。高鐵、高速公路體系基本建成。 以上四點是衣食住行。 5. 中國每年出國旅遊人次上億,居世界第一。這是一個幾乎能說明所有問題的指標,如經濟實力,生活水準,自由度,開放性,民眾心態,等等。 6、 幾千年來農業稅第一次被免除,國家還下發農業補貼和養老補貼。 7、 大學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普及,開天闢地第一次。 8、 面向全體國民的社保,醫保體系正在建立中,開天闢地第一次。 9、 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大幅提高。這也是一個幾乎能夠所有問題的指標。 10、 中國的外匯存款世界第一,經濟總量世界第二,並以歷史的必然性向世界第一攀升。
~ 待續 ~
(來源 : 觀察者網「天涯時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