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很久以前就一直想寫一寫朝鮮戰爭了!
其實,關於朝鮮戰爭的文章非常的多,但是沒有多少人能夠看得下去,因為它們大多都是各種細節的戰術描寫和數字對比。
另外,再加上最近幾十年中國的發展實在太快了,過度的物質化,導致我們在思想教育領域出現嚴重的脫節,這才使得前幾年曆史虛無主義大行其道。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寫一篇能讓所有人都看懂的文章——美國軍史上最大的失敗,朝鮮戰爭的轉折點:血戰長津湖。
我們先說說朝鮮戰爭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想要像一戰時候那樣靠賣武器發戰爭財,並沒有參加對法西斯的戰爭,而宣布採取“中立”的政策。
事實上,美軍非但沒有參戰,相反還給日本提供大量的貸款、輸出技術和提供物資。
美國這麼做除了發戰爭財外,還“期待”日本和蘇聯發生大規模的戰爭,然而日本卻沒有發動對蘇聯的戰爭——美國對日本的這些支持最終都成了美國幫助日本殘殺中國的槍彈和砲彈。
當時,美國31名議員聯名指出:“我們說日本有德、意兩個盟國。事實上,我們才是日本最要好的同盟國。任何人心裡都會毫無疑問地相信,我們正在積極參加日本在華進行的戰爭。”
1938年5月4日,在洛杉磯五千人集會上,美國議員司克脫說:“請大家注意,日本目前在中國殺死一百萬人的時候,有五十四萬四千是美國資本作為幫兇而殺死的。 ”
這裡有幾組數字:
說實話,每當我們在網絡上看到一些鼓吹美軍在二戰中做出巨大“貢獻”的文章時就感到我們的教育的巨大失敗,同時也為美國的文化入侵感到擔憂——美國的大片美化了自己,同時給大量中國人給洗了腦!
記住一點:日本人每殺死100個中國人,其中就有一半以上是美國的“貢獻”。
後來,隨著戰事的不斷發展,在英國和蘇聯的強勢反攻下、在中國的頑強抵抗下,美國發現法西斯敗局已定。
這個時候,為了採擷二戰勝利的果實,美國決定參戰。
參戰就需要理由!
當時的美國並沒有理由參戰,不參戰就無法採擷勝利的果實,而恰恰在這個時候,日本發動了“偷襲珍珠港事件”。
這就是後來為什麼有大量人懷疑“偷襲珍珠港”是美國的一個陰謀的主要原因,特別是一些日本人始終堅持認為珍珠港事件完全是一樁特大的陰謀——因為日軍的偷襲看似非常成功,但一些莫名其妙的巧合使日軍的戰略意圖沒有一件達成的。
美國以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為由,參加了反法西斯戰爭。
但是,美國參戰的時候已經是1941年底(12月8日)的事情了,離二戰開始已經過去2年多了,那個時候歐洲戰場大勢基本已定,已經進入了反攻的階段了。
也就是說:美國已經看準了法西斯的失敗已經不可避免了,為了能在戰後世界秩序的製定中“分一杯羹”,這才參加了反法西斯的戰爭!
二戰在歐洲戰場的轉折點就是——諾曼底登陸。
在諾曼底登陸戰中,盟軍共動用288萬人,而德軍由於“被騙”,總兵力僅有38萬人。而在這場戰爭中,美軍打的並不好,主要是盟軍打下的。
由於歐洲擁有大量的參戰國,即使取得了最終勝利了,美國獲得的利益可能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所以美國為了戰後利益,加緊了對日本的攻勢!
大家千萬要記住一點:美軍在後來的戰爭中對中國大量的援助並不是“良心發現”,而是想要中國拖住日本,然後美軍不斷佔領日本的勢力範圍,為戰後利益瓜分獲得籌碼!
這點我們從戰後美國占領整個日本就可以看出來:按照戰後協議,日本應有戰勝國在其駐軍,具體劃分是美國占領本州、英國占領九州、中國占領四國,蘇聯佔領北海道,但是美國卻禁止任何國家“染指”日本。
對此,美國總統杜魯門說:“對日本的佔領不能重蹈德國的覆轍。我不打算分割管製或劃分佔領區。”
他還說:“不容他們(中英蘇)控制日本的任何部分。”
當時,蘇聯派出遠東軍區的中將前往日本東京見麥克阿瑟,想要商議蘇聯駐軍北海道的問題,甚至還發出了蘇軍強行登陸北海道的戰爭威脅。
麥克阿瑟勃然大怒,回答直接了當:“那我就把所有侵犯北海道的蘇聯士兵全部消滅,也包括你在內。”
於是,分區佔領日本的計劃胎死腹中——美國成了唯一的受益者,直到今天!
所以,我希望大家還要明白一點:當前,人類文明程度依舊非常的低,所有發動戰爭的一方都是為了自己利益,和正義沒有半毛錢的關係——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是為了利益,美國參戰也是為了利益!
當時朝鮮也是日本帝國的一部分,同盟國也制定了美蘇英中四國分區佔領朝鮮的計劃——朝鮮分為“八道”(道相當於中國的省),計劃基本上是每方佔領兩道。
原計劃是中國占領西北部的平安、黃海兩道;蘇軍佔領東北部的鹹鏡和江原道的一部分;英軍佔領西南部 的忠清、全羅兩道;美軍佔領東南慶尚和江原道的一部分,並佔領京畿道。朝鮮首都漢城則由美蘇共同佔領。
相信大家也知道最終的結果是什麼了!
美國和蘇聯“瓜分”了朝鮮,其它國家根本無法染指!
朝鮮不是戰敗國,也不是戰爭的發起國,但是美國和蘇聯卻要瓜分朝鮮,你說朝鮮人民會答應嗎?
所以,當時,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的朝鮮民眾,都掀起了民族主義運動(包括“反託管”運動在內),主張成立全半島統一的朝鮮人自己的政權。
蘇聯和美國當然毫不手軟,對己方勢力範圍內的朝鮮民族主義進行了大規模的清洗,然後不斷培植自己的勢力!
蘇聯走的是社會主義道路,美國走的資本主義道路,兩者“水火不容”,朝鮮半島自然也走向了分裂!
1948年8月,南朝鮮獨立,也就是現在的韓國;1948年9月,北朝鮮獨立,也就是現在的朝鮮。
就這樣,本來是一個民族的國家被分裂成兩個國家。
上面這段內容是高度的濃縮,涉及的內容非常的多,我們只是給大家大體的說了一個框架,想詳細了解這些歷史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閱相關文獻。
朝鮮半島被分為兩個國家,自然誰也不甘心,無論是朝鮮,還是韓國,都想統一朝鮮半島。
而對於美國和蘇聯來說,自然也是希望自己能徹底控制朝鮮半島。
於是,在1950年的時候,在得到斯大林的同意之後,朝鮮內閣首相金日成下令軍隊越過三八線,發動了對韓國的突然進攻。
值得指出的是,金日成並未事先告知中國詳細的作戰計劃和具體的開戰日期。而美國和中國大陸一樣,直到戰爭開始才得悉的。
由於戰爭是朝鮮發動的,所以朝鮮的準備是非常充分的,再加上當時朝鮮的軍事實力遠超韓國,所以戰爭發生之時韓國國防軍大部分軍隊尚未進入戰備狀態,根本沒有招架之力。
僅僅三天,在1950年6月27日漢城(今首爾)就失守了。
隨後,朝鮮人民軍勢如破竹。
1950年6月25日,朝鮮發動統一戰爭,到8月份,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朝鮮人民軍已佔領朝鮮半島90%的土地,92%的人口。聯合國軍僅守住釜山防衛圈(僅佔朝鮮半島國土3%)一小塊地區。
後來,發生了一件事讓朝鮮的巨大的優勢瞬間被逆轉!
聯合國軍在仁川成功實施登陸,切斷了朝鮮人民軍的後路,使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一潰千里。
那麼這裡就出現一個重要的問題:仁川為什麼能起到那麼大的作用?既然仁川如此的重要,朝鮮為何沒有重點布防?
我們從地形圖上可以很容易看出:朝鮮絕大部分的區域都是山區,平原非常的少,在二戰時候的交通還是非常不便的,主要依賴平原,所以如果能切斷朝鮮人民軍的平原的通道,那麼聯合國軍就能逆轉形勢。
事實上,無論是朝鮮,還是中國自然都想到了聯合軍可能會孤注一擲的賭一把——賭贏了,形勢逆轉;賭輸了,那麼美軍就被攆下海,徹底的退出朝鮮半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