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1. 有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代詩人杜牧的名作。 2. 但最近我看到一段考證,說這詩恐怕不是杜牧寫的。證據有很多。首先,杜牧的詩集裡面沒有這一首。那它哪兒來的呢?它最早是見於宋人謝枋得編的《千家詩》。《千家詩》雖然很有名,但不好意思,這個謝枋得的學術信用不太好,裡面選的偽作很多。 3. 還有一個證據,就是唐朝的時候,過清明節的習俗還沒有成型。而且這首詩的意境和風格也不太像杜牧,等等吧。 那看到這個考證,我的第一反應倒不是說,哦,真相原來如此。而是感慨,哎,別說只有間接證據,就是鐵板釘釘的直接證據也沒有用。為啥? 4. 因為這首詩已經嵌入了中國人的文化記憶,每到清明節的時候大家的記憶就會被引用、被喚醒。真相,是打不過傳統的。
文章來源: 羅輯思維 |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