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前中大學生會會長、現為元朗區議員的張秀賢,在七一銅鑼灣恐襲事件發生後,於社交平台留言說,政府「洗太平地」後,「其實怨氣只收埋咗喺地氈底」。
雖然,我們不認同他,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張秀賢點出的問題──地氈底的怨氣。
沒錯,國安法一出,所向披靡,政棍四散逃逸、黃媒壽終正寢、黑暴潛水收聲,但問題是,這群憤怒的人、這些怨恨的心,並沒消失,他們只是隱於城、藏於野,心深不忿,伺機再起。
就如張秀賢所言,他們已化為一股被掃進地氈底的怨氣。
七一恐襲是這種怨氣的發洩,恐襲後的維他奶現象又是另一類排洪。
試想想,一個大集團的一紙通告,以「不幸逝世」來形容恐怖襲擊的施襲者,同情惋惜之意,溢於言表。
這些死心不息的人潛伏在社會各階層各領域甚至政府內部,一有機會,就來個大反撲。
早陣子政府康文署管轄下的石塘咀公共圖書館就出現此類仇恨潛伏者。
6月24日,即是《蘋果日報》停刊那天,西環石塘咀圖書館的「館長之選」書架上,竟然擺放了13本壹傳媒老闆黎智英的書,對抗之心,不言而喻。
因為小動作被發現、被舉報,康文署說一名涉事職員已被停職,據說那是一名新入職員工,署方將按照既定機制嚴肅處理。
問題是,「館長之選」,難道不需要館長過目?
這些年,常聽到不同領域的掌權者說:
過去,就是太多掌權者不肯、不敢以權鎮暴,由得暴力種子四處萌芽、開花、結果。
大家一直沒正視問題,只把怨氣掃進地氈底,如今,怨恨已化為殺人邪念了,我們還掃嗎?
亂世,只能用重典,面對你死我活的蠢蠢欲動,不必仁慈,把地氈揭開,讓黴菌暴露在陽光下,把一個個毒瘤揪出來殺一儆百,才是上策。
文章來源: 大公報 2021-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