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西方動手了。 這一次,是惡意污衊新疆棉花。 ——前不久,賬號“BCI良好棉花”承認:在新疆,從未發現一例強迫勞動事件。 他們知道新疆的棉花生產是健康的,乾淨的,尊重每一個勞動者的。 但他們還是毫不猶豫,向新疆棉花潑出髒水。 ——最令人悲哀的是耐克,它在歐洲中東等地多家店關閉,而在大中華區的收入比上一年增加了51%,可以說是中國的訂單拯救了耐克,而且耐克也知道新疆的棉花是無辜的、清白的,可是他們還是對中國下手。 明明知道你沒有錯,他們還是蓄意挑起攻擊。 ——實際上,這場以棉花為目標的戰事,只是世界“白金戰”的第五個階段,這場不見硝煙只見累累屍骨的戰役,已經持續千年之久。 上一個倒下的,是印度。 (02) 古希臘學者希羅多德,在他的著作中寫道:印度有一種奇怪的樹,可以長出羊毛。 這是西方首次出現有關棉花的記述。 古老的歐洲人,只會用羊毛或亞麻做衣服,從此棉花成為他們世代的夢想。 1498年,葡萄牙探險家達伽馬繞過好望角,抵達印度。 印度棉花由此進入歐洲。 ——但是,英國人擔心低廉的棉花,會摧毀本國羊毛產業,果斷下令禁止棉花進口。 這是世界棉花之戰的第一個階段。英國的閉關與鎖國。 歐洲閉關,導致印度棉製品攻勢緩慢,儘管印度同時擁有棉花與植物染劑兩大秘密武器,而且價格低廉,但還是花費了整整200年,才打開歐洲市場。 歷時200年,印度登上世界棉花霸主之位,控制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棉製品貿易。 正當印度人顧盼自雄,睥睨天下,英國人突然搶占了產業上游。 ——資產階級工業革命爆發! 先是珍妮紡紗機發明,接著是水力紡紗機,再之後蒸汽機取代了水力機器,提高了生產率,紡出來的布料又快又好,印度棉花瞬間淪為“低值易耗品”,棉農紛紛破產。 世界棉戰第二個階段,英國開始瘋狂進口棉花,但嚴格限制技術出口。 這就牢牢的把印度壓制在了產業底層。而英國自身的生產力,飆增370倍。 370倍。 幸好,從棉花到成品,計有三道流程:去籽,紡紗,織布。 工業革命只解決了後面兩個,但採摘棉花與去籽,就成為了印度人賴以殘存的最後避難所。 然而美國人來了。 1607年,棉花第一次出現在美國弗吉尼亞,從此與印度分庭抗禮,成為美國人最為賺錢的產業。 此後,美國人惠特尼發明了機械軋棉機。 這台機器,徹底的解決了從棉花到成品的第一道工序,能夠迅速的把棉花纖維和棉籽分開。 處於產業下游的印度,絕望的發現他們又下行一步。 美國地位扶搖直上,取代印度成為英國的最大出口商。 但,美國始終面臨著人力不足的困擾,於是美國人果斷強化黑奴產業,大批的黑人從非洲大陸被抓捕、誘拐,又或是被自己的酋長以極低的價格售出,飄洋過海的遠途販運,對這些“非裔美國人”進行了一次殘酷淘汰,只有那些身體最為健壯的黑奴才有可能活下來,從此他們成為美國南方莊園的奴隸,有本書叫《湯姆叔叔的小屋》,就是專門描寫這些“非裔美國人”的生活狀態,這本書至今仍影響著西方人的認知。 這是世界棉戰的第三個階段。黑奴淪為悲哀犧牲品。 接下來,美國北方迅速發展的工業,造成大量勞動力缺口。 而美國最強勢的勞動人口“非裔美國人”,卻被鎖鏈拴於生產率低下的農莊。 這樣不好,應該勞動力轉移優化。 由是南北戰爭爆發。這場戰爭,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一次人口大遷徒。 南北戰爭,在教科書上是正面的,但這場戰爭的本質,是富人對視為勞動力的窮人最大價值化,所以戰爭期間,理應服兵役的富人,可以僱人替自己參戰。如富豪洛克斐勒,花了300美元雇了一個窮人替他上戰場。南方軍對此也有共識,所以簽署20黑奴法,擁有20個以上黑奴的莊園主,自動免除兵役,不到20個奴隸的,可以僱人上戰場。 美國作家理查德·康尼夫說:南北戰爭,士兵是在為一個蓄意讓他們貧窮並剝奪他們公民權利的製度而戰。 不管為什麼而戰,總之美國本土炮火連天。 這就顧不上生產棉花了。 英國人正嘩嘩嘩開動機器,瘋狂生產賺錢,突然間沒原料了。 歐洲的目光,再次轉向印度。 世界白金之戰第四階段:疲弱的印度再次被拉出來接鍋。 美國南北戰爭之前,英國人秉持亞當斯密的經濟學理念,對市場不干預。 但棉花原料中斷,英國人突然認為,做人不要太亞當,有時可以不斯密。 被英國控制的印度,各種稅率瘋狂飆高。 只有棉花的稅率降下來了。 作為一枚印度人,你去種糧食會餓死,去賣馬桶也會餓死。只有種植棉花,不僅餓不死還有大錢賺。 印度也不全是傻子,有些人意識到這是個圈套,但英國人的統治不只是有稅率,還有鐵和血。 軟硬兼施,雙管齊下,印度人被安排的明明白白,都去地裡種植棉花。 但我們知道,美國南北戰爭只打了四年。 四年,美國恢復生產,回到他原來的席位。 印度如一隻用過的避孕套,扔掉了。 然而,印度是個人口大國,種植棉花的多而種糧的少,如今棉花沒人要了,大家還要吃飯。 可是哪裡還有飯吃? ——美國南北戰爭結束未及十年,印度爆發大饑荒。 餓殍遍野,屍骨無數。 對這段歷史痛絞於心的印度聖雄甘地,有一些甚至連他的同伴都不能接受的激進觀點,比如甘地反對向英國出口棉花,認為只有擺脫歐洲的影響,印度人才能恢復正常。這是因為聖雄甘地從一個大歷史週期,全面俯瞰了歐洲對印度的影響,知道智商欠費的印度人,向來只是西方人解決自己困擾的方案,而印度人的生命或福祉,在這個過程中是被無視的。 甘地已逝。 然而世界棉花戰役仍然在繼續。 第五個階段:群狼夜集,長嗥望月,剿殺中國新疆棉花。 就是現在。 (03) BCI明知道新疆棉花是純潔的,但他們還是會出手。 事物的發展,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於BCI而言,他們必須要把中國棉花壓制在一個被動不堪的狀態,才能獲得自身利益最大化。新疆棉花之罪,罪在無辜,罪在純潔,罪在太勤勞,罪在中國人太能吃苦,罪在中國產品太有競爭力。儘管中國人無意覬覦霸主之位,然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於霸主而言,其統御方法無非是扶植你的競爭對手,把你打落泥塵,等到競爭對手隱隱對其霸主地位構成威脅,再扶植第二個競爭對手,把第一個競爭對手打入泥塵。這種統御的均衡策略,連大猩猩都玩得嫻熟。 於我們中國人而言,破局之路,遠不是拒絕幾家不開眼的西方品牌,又或是從此改穿新疆棉製品這麼簡單。需要的是中國人在全方位的努力,我們不會做霸主,我們追求的只是中國人的長遠福祉,所以我們要在製造產業上精益求精升級換代,要以先進製造業為立身之基。此外,這場長達千年之久的棉花戰事,也只是我們此後面臨的局部戰場,唯有思想與科技的雙重破局,才能夠贏得我們的未來,贏得世界的尊重。
文章來源:霧滿攔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