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方略品評
隱蔽戰線的「閒棋冷子」
關品方
前港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
2025年10月28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10月25日)
 
中國共產黨的情報工作由周恩來創建,之後一直由他主導。李克農、陳賡和葉劍英是他的左膀右臂。最近的電視連續劇《沉默的榮耀》裏的「東海小組」,只是成千上萬在隱蔽工作戰線上無名英雄中的滄海一粟。本文介紹周恩來在1937年布局熊向暉作為「閒棋冷子」的過程,是一次基於戰略遠見,精準識人、周密部署的經典案例。
 
周恩來當年(39歲)在武漢日理萬機,為國共合作抗日處理紛繁事務、能謀善斷之餘,不忘戰略布局,有未雨綢繆的深謀遠慮。歷史教訓警醒中國共產黨,鑒於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突然變臉屠殺共產黨員的慘痛教訓(一直持續到1936年12月12日),周總理預判未來蔣介石可能再度反共,需提前布局關鍵情報節點。由於胡宗南作為蔣介石嫡系,手握重兵駐守西北直面延安,其動向如何對中共中樞的安全至關重要。他因此決定物色適當人選,潛伏到胡宗南部隊,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發揮關鍵作用。他找到清華大學中共地下黨負責人蔣南翔推薦合適人選,蔣南翔向周恩來推薦熊向暉。
 
熊向暉出身官宦家庭、清華學歷,符合胡宗南偏愛「知識型軍官」的用人標準。熊向暉思維敏捷、記憶力強、性格內斂、熱忱愛國,在蔣南翔的領導下有地下工作經驗,能長期潛伏不露破綻。蔣南翔審慎考慮後,向周恩來推薦熊向暉。當時熊向暉(18歲)已奉派來到武漢,等候中共駐武漢辦事處分配工作,原本以奔赴延安為第一志願。周恩來親自與他面談後拍板,認為「此人可用」,決定下閒棋冷子,靜待時機。他交付熊向暉的任務是加入胡宗南部隊,盡量拾級而上,接近胡宗南,爭取在他身邊工作。實施步驟環環相扣,考慮周詳努力爭取,在關鍵環節要採取具體行動以接近目標;期間要甘於寂寞,於適當時候組織自會派人和熊向暉聯繫,並敲定接頭暗號以確定通信員的身份核實。
 
1937年,熊向暉不負組織託付,成功加入胡宗南戰地服務團,面試時以獨特應答引起胡宗南的注意。熊向暉小心翼翼,逐步取得胡宗南的信任,被派到中央軍校第七分校深造。他由於成績優異,先擔任胡宗南侍從副官,後晉升機要秘書。其後組織和他建立聯絡機制,通過一套密碼式暗語通過通信員與中共情報員王石堅單線聯繫,確保訊息傳遞隱蔽。
 
周恩來對「臥底」長期蟄伏的策略,是要求隱蔽戰線的同志們「甘做閒棋冷子」:不主動聯繫組織、隱蔽潛伏身份、同流而不合污;偃旗息鼓,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
 
結果,熊向暉不負組織對他的期望,於關鍵時刻發揮了扭轉乾坤的戰略作用,深具歷史價值。1943年,蔣介石決定閃擊延安,命令胡宗南部隊執行。熊向暉截獲蔣介石密電,黨中央及時公開揭露陰謀,全國嘩然,迫使國民黨取消進攻。1947年,蔣介石這次動真格,胡宗南部隊精銳大舉進犯延安。在整個延安保衛戰的過程中,熊向暉不斷提前傳遞胡宗南的軍事部署和行動,保障了黨中央的安全轉移。現在說來輕描淡寫,當年其實驚心動魄。當年解放軍的主力遠在東北華北華中華南,保衛中央機關的軍力十分薄弱,不得不棄守延安、誘敵深入,在陝北地區打游擊;和敵軍最接近的危險關頭,一度相距只有大約50公里。
 
1947年的延安保衛戰期間,中央制定「以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的戰略方針,決定主動撤離延安並轉戰陝北,指揮西北野戰軍實施運動戰殲敵。中央決議分兵兩路,朱德和劉少奇撤離,毛澤東和周恩來留守。朱德3月12日率部分中央機關人員先行撤離奔赴山西,劉少奇組成中央工作委員會後隨即奔赴華北,葉劍英和楊尚昆到晉西北保障後勤。周恩來和任弼時協助毛澤東指揮作戰,留守中央轉戰陝北。彭德懷率西北野戰軍在前線作戰(指揮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三戰三捷)、習仲勛協助彭德懷指揮作戰,鞏固根據地後方,輔以張宗遜、王世泰和廖漢生。3月18日,毛澤東和周恩來等率中央機關撤離延安轉戰陝北,在西北野戰軍的保護下打游擊。3月13至19日,西北野戰兵團以2.6萬兵力抵抗胡宗南25萬大軍,殲敵5200餘人,掩護中央機關和延邊居民成功轉移。期間,熊向暉如雪片飛來的情報發揮了關鍵作用,毛澤東稱讚熊向暉「一人頂幾個師」。
 
周恩來以十年為期的戰略布局,不僅體現「閒棋冷子,關鍵制勝」的情報哲學,更彰顯他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周恩來深諳胡宗南的用人偏好,洞識熊向暉的卓越能力,在敵人心臟鑄就了無形之劍。
 
周恩來對熊向暉的「閒棋冷子」布局,關鍵是戰略定位與任務設定:「長期潛伏」。當年周恩來親自部署熊向暉打入胡宗南部隊,明確其核心任務就是長期潛伏,不可暴露身份,不可急於求成,爭取成為胡宗南的親信,以此身份為掩護、獲取核心情報。周總理替他取代號「熊丸」,勉勵他「身在曹營心在漢」,落實隱蔽策略,既要取得胡宗南信任,又要保持政治獨立性。周總理指示他:「面談一次,要管幾年」,強調忍耐與韌性。待到關鍵時刻發揮作用時,要確保情報及時傳遞、懂得及時應對危機。關鍵是要掌握胡宗南作戰計劃、蔣介石密電指示等核心機密。1947年胡宗南率大軍進攻延安時,熊向暉通過單線聯繫傳出情報讓接頭人以秘密電台傳遞蔣胡的作戰部署到中央。關鍵時刻,熊向暉迫不及待曾冒險使用「戰區第一司令部長官專用」信封傳遞情報,不無僥倖地化險為夷。筆者今天提到這事,78年後的今天還額頭冒冷汗、皮膚起疙瘩。
 
周恩來稱譽熊向暉為「龍潭後三傑」之一。他的重要功績是成功保衛延安和黨中央,改變了解放戰爭的西北戰局。熊向暉長期潛伏敵營12年,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持續發揮作用。周總理通過精準選人、長期培育、嚴格紀律和戰略隱忍,使熊向暉成為中共情報史上的經典範例,解放後全身而退;他的精妙布局和及時指示,體現了隱蔽戰線領導人的最高智慧。
 
熊向暉擔任胡宗南的侍從副官兼機要秘書,深受胡宗南的信任和器重。熊向暉1938年加入胡宗南部隊,通過出色表現贏得了胡宗南的信任,成為其心腹助手,負責處理機密文件和起草重要講話稿。他們兩人年齡相差23歲。胡宗南對熊向暉欣賞、器重、信任。熊向暉在胡宗南身邊長達11年,其間多次傳遞國民黨的軍事計劃和戰略部署給中央,為保衛延安和挫敗國民黨的內戰行動發揮了關鍵作用。儘管胡宗南後來發現熊向暉的真實身份,但為了顧及自身責任和逃避被蔣介石怪罪,不但不公開追究,反而安排熊向暉赴美留學,以保護自己的聲譽和前程。熊向暉在解放戰爭後期,1949年順利回到共產黨陣營,在周總理的領導下為新中國的外交和情報工作作出貢獻。
 
熊向暉長期在龍潭虎穴而能夠全身而退,體現作為中共「閒棋冷子」的戰略價值,他在國共內戰的複雜處境保全自己,是中共隱蔽戰線最成功的案例之一。一方面是周總理領導有方,另一方面是熊向暉本領高強。
 
胡宗南(1896年至1962年)是浙江鎮海人,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曾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西安綏靖公署主任,以「西北王」聞名於世。胡宗南1924年(28歲)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初因身高不足被拒,後因成績優良,獲廖仲愷特許入學。當年周恩來(26歲)是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熟識胡宗南這位學生。1925年畢業後,胡宗南從見習官被擢升至營長,後參加北伐戰爭。抗日期間任第17軍團軍團長,參與淞滬會戰、武漢會戰,戰功顯赫,獲「青天白日勳章」。1939年(43歲)升任第34集團軍總司令,駐防西北,任務之一是封鎖陝甘寧邊區,限制中共的發展。國共內戰期間,胡宗南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統兵45萬。解放戰爭期間敗退西北,1949年殘部潰散,隨蔣介石逃到台灣。胡宗南赴台後任澎湖防衛司令、「總統府」戰略顧問。1962年因病逝世。
 
胡宗南是蔣介石核心親信之一,被譽為「十三太保」之首,黃埔系領軍人物。軍事上,他早期在抗日戰場有建樹,晉升迅速;但後期軍事指揮頻有失誤,在解放戰爭中多次敗於彭德懷,缺乏戰略眼光。周總理曾評價胡宗南是蔣介石「最能幹的指揮官,但拙於實戰調度」。他在民國軍事史上的成就褒貶不一,最為人詬病的是竟然被熊向暉潛伏在身邊11年而一無所覺。
 
胡宗南撤退到台灣後,因牽涉彈劾案加上軍事失利被蔣介石冷待,所謂「狡兔死,走狗烹」,他晚年痛苦,有尋死之念,曾怨恨自己為什麼沒有早被蔣介石槍斃。
 
一部國共鬥爭史,從孫中山1925年逝世開始,國共分裂已有苗頭,到今天剛好百年。兄弟鬩於牆,累及黎明百姓,導致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國共鬥爭的本質是什麼?為何蔣介石冷血至此?需要深思,筆者另文再議。
 
執政為民,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得民心者得天下。國共鬥爭,其實早在76年前已分勝負,如今只差一步:完成台灣統一。
 
百年回眸話興衰,正是:烽火連天歲月悠,同根操戈幾人愁?金陵巷陌殘陽血,陝北山川遺甲胄。本是炎黃同一脈,奈何兄弟不相守。硝煙散後山河泣,仰天聲嘆萬古留。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