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5年10月30日)
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關於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的決定,以法律形式將10月25日設立為台灣光復紀念日。10月25日當天,兩岸分別隆重舉行紀念活動。
1945年10月25日,隨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偉大勝利,台灣光復,重回祖國懷抱。80年前的這一天上午10時,中國政府宣告「恢復對台灣行使主權」,並在台北舉行「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儀式」。由此,通過一系列具有國際法律效力的文件,中國從法律和事實上收復了台灣。1946年,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將10月25日定為「台灣光復節」,以紀念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
「台灣光復節」設立後,官方和民間通過紀念活動強化歷史認同。台灣愛國志士丘逢甲的後人每年都參與紀念活動,傳承歷史記憶。今年是台灣光復80周年,兩岸同時舉辦系列紀念活動,包括紀錄片展映、學術研討和民間文化交流,共同銘記這一節日的歷史意義。
民進黨上台後,蓄意淡化光復節,一度取消光復節假期,政治操弄引發爭議,10月25日「台灣光復節」既是兩岸人民攜手對歷史的見證,也是凝聚民族認同的關鍵紐帶。先輩們用鮮血換回來的台灣光復,決不能再讓它被民進黨以「台獨」分裂出去。如今台灣光復紀念日升格為國家級的紀念日,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全國人大常委會這一決定,甚至引起網民聯想。台灣早就「當歸」,今後哪一年的10月25日,會否同時紀念台灣光復、慶祝祖國統一?現在看來,從紀念台灣光復到完成祖國統一,應該只是一步之遙而已。
不少人感覺到,解決台灣問題已進入快車道。10月18日,鄭麗文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引人關注的是鄭麗文在當選後的首次公開表態:她表態願意赴大陸訪問交流,並明確支持「九二共識」。她的表態不僅讓島內政治格局瞬間發生變化,更令民進黨當局感受到無比壓力。過去10年來,台灣兩岸政策被民進黨主導,堅持「台獨」立場,不僅與大陸的關係日益緊張,也使得兩岸民眾的溝通合作近乎停滯。鄭麗文表態公開支持「九二共識」,一舉打破了民進黨長期營造的僵局。
國台辦表示「願在既有共同政治基礎上,同中國國民黨加強高層往來」,無疑是對鄭麗文表態的正面回應,表明大陸願意在「九二共識」的框架上積極與台灣政黨溝通、推動兩岸的和諧發展。
10月25日在北京舉行的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大會,邀請了包括台灣民眾在內的各界人士參與。這種安排客觀上是對鄭麗文的間接回應,同時為她提供了難得的機會,讓她在島內民眾面前展示出與大陸對話的勇氣和智慧。
筆者估計,鄭麗文履新後必然會接受邀請,以中國國民黨主席的身份,集結島內統派力量的代表們親赴大陸開展溝通之旅,尋求兩岸和平統一。這樣做,能夠向島內民眾展示國民黨在兩岸政策上的堅定立場,藉此提升國民黨的政治資本,為未來數年的選舉打下堅實基礎。估計民進黨當局勢必採取各種手段阻撓。唯其如此,島內民眾才更能以雪亮的眼睛辨別誰是誰非。
筆者估計,鄭麗文將會化「九二共識」的原則立場為實際行動,團結一切支持兩岸和平溝通的統派力量共同推行。她的領導力和凝聚力將受到極大考驗。筆者相信她有足夠的政治膽略,乘勢而興,打破僵局。
鄭麗文的脫穎而出,直接挑戰民進黨當局在兩岸問題上「反中仇中」的立場,賴清德的「台獨」政策已走進死胡同。在這歷史節點上,鄭麗文後續的每一步都將牽動島內的政治光譜變化。她的表態已經讓台灣政壇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裂變,就像一面照妖鏡,把支持「台獨」的人暴露在民眾面前,反映出「不統不獨不武」的內在矛盾和邏輯荒謬。這是統派內部勇氣、志氣和骨氣與「台獨」分裂勢力的較量。堂堂正正地喊出「我是中國人」,就是「九二共識」的精髓所在。從兩岸和平到兩岸統一,一切就從民族認同開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出席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大會發表講話表示,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對兩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和平統一後,台灣有七個「更好」:台灣經濟社會發展、能源资源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安全保障、對外交往、台灣同胞民生福祉、精神文化生活會更好。和平統一將給台灣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巨大機遇,給廣大台灣同胞帶來實在好處。這是用台灣民眾聽得懂的語言來表述,首次系統地提出了兩岸和平統一後台灣將迎來的七大領域改善,台灣將煥發新的活力。大陸人口多、市場大、產業強,來自台灣的商品賣得出、企業大有可為,台灣經濟將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大陸的市場規模和經濟優勢,可以與台灣的科技特色和人才優勢互動整合,大陸持續發展的步伐和不斷擴大的開放格局,為兩岸統一創造有利的時勢。福建作為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在政策實踐中已取得顯著成效。台灣的能源资源保障與基礎設施建设,一旦兩岸實現互聯互通、應通盡通,將極大改善台灣這方面現時陷入瓶頸的狀態。統一後的台灣在各方面都只會變得更好。這是大陸就和平統一伸出的橄欖枝。
10月28日,重慶市公安局通報,經依法審查,公安機關決定對「台獨」頑固分子沈伯洋涉嫌分裂國家犯罪立案偵查。此次對沈伯洋依法追責,是對島內仍執迷不悟者的嚴正告誡:唯有懸崖勒馬,才能回頭是岸。為堅決打擊沈伯洋通過發起和建立「台獨」分裂組織等方式從事分裂國家犯罪活動,該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有關規定,決定對沈伯洋涉嫌分裂國家犯罪立案偵查,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近年「台獨」分子愈發猖獗,他們不斷煽動民粹情緒,勾結境外勢力,企圖推動祖國分裂,妨礙祖國統一。對此,大陸有關部門已研究制定「台獨」頑固分子清單。中央到目前為止,已經公布了10名「台獨」頑固分子,估計統一後他們將面臨終極審判。名單至今已經出了兩批,第一批名單有蘇貞昌、游錫堃、吳釗燮,三人現在均已經遭到制裁和追責:禁止其本人和家屬進入大陸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限制其關聯機構與大陸有關組織、個人進行合作,絕不允許其關聯企業和金主在大陸牟利,以及採取其他必要的懲戒措施,依法終身追責。第二批名單有蕭美琴、顧立雄、蔡其昌、柯建銘、林飛帆、陳椒華、王定宇7人。
筆者觀察到,大陸對「台獨」分裂分子正採取更加嚴厲的舉措。如果下一批出現「台獨」首惡分子,或將是平亂號角吹響的開始。
日本對台灣進行了長達50年的殖民統治,其間日本通過強制推行日語教育、改造社會結構、植入文化符號等手段,試圖割裂台灣與中國的歷史聯繫。台灣現時還殘留日本殖民遺產的印記。這種影響延續到今天,導致部分台灣民眾對日本存在特殊好感。在民進黨的長期影響下,台灣民眾不自覺地對日本的好感遠超任何國家,反映歷史殖民的深層滲透溯源有其必要。解決台灣問題的核心,在於恢復台灣省與大陸的完整歷史敘事。日本殖民期間,台灣的歷史被刻意改寫。辛亥革命、抗日英烈等共同記憶被刪改,導致部分台灣年輕人產生身份認知的迷糊和割離。因此,解決台灣問題不僅是地理回歸,更是文化認同和歷史正義的復原。溯源行動針對日本在台灣長期滲透的隱蔽性,統一之後,族譜溯源可以阻斷外部勢力通過歷史問題干預台灣的通道,確保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網絡安全。
台灣島內那套「去中國化」的教育,從學校課本到綜藝節目,不斷地把台灣民眾對中國大陸的認同感割裂開來。到今天,如果不是鄭麗文、區桂芝和陳之漢等統派振臂一呼「我是中國人」,這種蓄意把民族認同模糊化的做法,不知道還要持續多久。國民黨長期以來所謂「親美友日和中」,把美國和日本視同「親友」,所謂「和中」只是陪襯。國民黨過去十年來被民進黨「台獨」分子打到落花流水,因為性質是「獨台」和「暗獨」,客觀上在幕後替民進黨抬轎、暗中幫忙,其敗也固然。
血緣溯源的核心目的不是查血統,而是破除殖民遺毒。日本殖民時期鼓吹「日台同源」,統一後的溯源就是要用科學數據反駁。台灣漢族基因與大陸高度一致,日本血緣只是極少數日裔後代。民進黨當局炒作「混血優越」論,十分陰險。溯源能夠揭露民進黨話術的醜惡本質,是殖民主義者分化台灣社會的工具。因此,要用DNA證據讓台灣同胞看清楚自己的祖先大部分來自閩粵,與大陸血脈相連,而不是殖民者虛構的「特殊族群」。高志凱看得透徹。他認為統一之後,最值得關注的,除了台軍的武裝要解決之外,還有思想層面,因為島內有太多美日勢力留下的毒素:教育基金、文化機構、智庫合作、媒體操盤等,不一而足。這些實際上是在給台灣民眾洗腦,所謂「台日一家親」「大陸威脅論」「美國民主價值」「守護東亞和平」,這些鬼話出自蔡英文和賴清德等人之口,不知道欺騙了多少人。統一之後的台灣第一仗,不是經濟仗,而是認同仗。統一之後,台灣必須有新課綱、新教材、新的民族認同體系,要讓島內民眾知道,台灣從來都是中國的一部分。從鄭成功收復台灣到視死如歸的抗日英烈,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歷史,不是外來敘事,不可以隨便篡改。統一是兩岸融合,是人心契合。從語言到文化、從影視到輿論、從制度到法律,要讓台灣社會重新回到中華文明的坐標。統一之後必須防止外部勢力繼續滲透,這不是針對某一類人,而是要徹底堵住外部勢力干預中國內政的通道。要讓台灣徹底安全,包括政治、輿論、文化、網絡,一個都不能少。這才是祖國完全統一的真正含義。統一不是復仇,而是復原:復原文化的根、復原民族的魂、復原歷史真相。要讓台灣民眾重新看到他們的過去,知道他們的根在中國,也要讓他們看到他們的未來在大陸、一片光明。直到那一刻,統一才算真正完成,和平才可行穩致遠。
統一不只是地理上和政治上的主權回歸,更是心靈上的回家。筆者強力支持溯源行動,統一之後,必須先從「台獨」分裂分子開始,對他們的祖先宗族、籍貫家譜進行排查。金猴舞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
|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