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23年過去,彈指一揮間。97回歸,當年我們為中華民族洗雪百年殖民恥辱而歡呼。收回主權,既是對過去歷史的交代,更是面向將來。如何在「一國兩制」的基礎上開創新局面,讓香港為民族復興和國家發展做應有的貢獻?這就涉及如何把香港管治好的問題。對於香港,我們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回歸前,香港離開中國這個母體已經155年,在政治上、經濟上,尤其是文化上一直都走著一條與內地完全不同的路,已經融入了西方的資本主義體系;西方文明和習慣,意識形態和價值觀都根深蒂固。作為一個世界上最自由開放的政治實體和市場經濟,其獨特的地位就在於其容易被外國敵對勢力利用為反中的橋頭堡,最惡劣的情況可以成為前敵的戰場。過去一年的泛黃黑暴動亂,正好反映這個最壞情況的出現並非杞人憂天,當年鄧小平先生已預估到。 研究「一國兩制」而沒有提出香港資本主義的發展方向和願景及路線圖,忘記了怎樣優化資本主義的運作,如何照顧市民大眾的福祉,怎樣減少貧富懸殊,照顧弱勢社群;反而被反對勢力鑽了空子,利用社會階層間的矛盾把民間的怨氣轉移到「反中仇中」,甚而詆毀「一國兩制」,不時發出要不要放棄「一國兩制」的聲音,這是重大的錯失。難怪資產者始終驚恐,中產者總是擔心,小市民無所適從,誰都不清楚「一國兩制」的終極目標,香港的前途在哪兒。 理論不徹底,就不能說服群眾,不能凝聚社會的基本共識和核心價值,工作就會失卻方向。這是多年來特區政府最大的政策錯失之一。管治權不完全由中央掌握,正是問題的核心所在。古今中外執政者都面對一個現實:沒有公務員的忠誠支持和有效執政,早晚會出問題,毫無例外。政府治理是一門高深的專業,中央一定懂得如何駕馭長期浸淫在必然有惰性的管治體系內的公務員。 一直以來,中央政府就整體而言對香港公務員沒有任免和升貶的駕馭權;公務員檔案及政治部調查紀錄或銷毀或轉移到英國,以致不聽話的隨時可能挨到背後捅來的刀子;高級公務員子女多在英國讀書,有資產在英美,意識形態也傾向西方;五萬個家庭有延遞性的居英權是他們的最後保險。現實地說,香港公務員大都精明幹練,「政治中立」,「行之有效」,「無驚無險,又到五點」,若然中國和西方世界一旦對立,如無中央的強力引領,看不到有什麼理由會令他們能堅定地站在中國一邊。 合適的特首難尋,有合適的特首導引幾千個高級公務員和十幾萬公務員明白到要忠誠地為「一國兩制」服務,是治港的頭等大事。23年的實踐,效果成疑。我們要「感謝」反中亂港泛黃黑暴的反對勢力,讓絕大部分善良正直守法的香港市民擦亮了眼睛,明白到中央要對症下藥,補牢糾錯,香港才有明天。 (文章來源: 點新聞 ) |